含“濤”的成語(14個)
本文整理了濤瀾洶涌、駭浪驚濤、狂濤巨浪等含“濤”的成語14個,其中“濤”開頭的成語1個,“濤”結尾的成語4個,“濤”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濤”開頭的成語【第1句】:濤瀾洶涌[tāo lán xiōng yǒng]
【解釋】形容波濤翻滾的樣子。
【出處】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濤瀾洶涌,風云開闔。”
“濤”結尾的成語【第1句】:駭浪驚濤[hài làng jīng tāo]
【解釋】駭:使驚怕;濤:大波浪。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示例】年未及笄,遍歷海外,走蠻煙瘴雨之鄉,受駭浪驚濤之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
【第2句】:素波銀濤[sù bō yín tāo]
【解釋】素:白。指云彩。
【第3句】:驚風怒濤[jīng fēng nù tāo]
【解釋】比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出處】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序》:“唯謝氏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難,未嘗得一日安居。其婿師其既殂,吾妹維持門戶,撫其孤,才六歲,恐懼憂傷,備嘗艱苦……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
【第4句】:廣陵觀濤[guǎng líng guān tāo]
【解釋】廣陵:縣名。在廣陵觀看長江的波濤。比喻游興極佳。
【出處】漢·枚乘《七發》:“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
“濤”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狂濤巨浪[kuáng tāo jù làng]
【解釋】比喻劇烈的社會運動。同“狂濤駭浪”。
【出處】巴金《廢園外·長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濤巨浪,現在卻是一陣炙骨熬心的烈火。”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為了迎合這種文學的狂濤巨浪,有許多文學單位和報刊雜志,紛紛辦起了什么'文學講座’……”
【第2句】:波濤洶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釋】洶涌:水勢騰涌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裴松之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涌,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示例】我跟著書本活了那么長的時間。我的心仿佛落在一個波濤洶涌的海上受著顛簸。 ——巴金《長夜》
【第3句】:驚濤巨浪[jīng tāo jù làng]
【解釋】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同“驚濤駭浪”。
【出處】清·李調元《大風渡黃河歌》:“我聞黃河天上來,驚濤巨浪相喧豗。”
【第4句】:波濤滾滾[bō tāo gǔn gǔn]
【解釋】滾滾:大水奔流的樣子。形容江河奔流而來或迅猛發展的潮流。
【出處】元·鄭廷玉《楚宮》:“便有那波濤滾滾長江限,假若是無敵手戰應難。”
【示例】我的心情像波濤滾滾一樣不能平靜。
【第5句】:驚濤駭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釋】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示例】又覺得身體動蕩,仿佛在驚濤駭浪的小船里。 ——葉圣陶《地動》
【第6句】:鯨濤鼉浪[jīng tāo tuó làng]
【解釋】猶言驚濤駭浪。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梁啟超《覆金山中華會館書》:“茍其不死也,則如從軍者擲身于硝煙彈雨之間,航海者賭命于鯨濤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
【第7句】:驚濤怒浪[jīng tāo nù làng]
【解釋】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同“驚濤駭浪”。
【出處】宋·韓拙《論觀畫別識》:“顛崖峻壁之間,一水飛出,如練千尺懸灑于萬仞之下,有驚濤怒浪,涌瀼騰沸,噴濺漂流。”
【示例】君不見新灘奇險天下聞,驚濤怒浪如山立。 ——《新灘觀捕魚歌》
【第8句】:推濤作浪[tuī tāo zuò làng]
【解釋】作:興起。推動波濤,掀起浪頭。比喻助長壞人壞事,煽動情緒,制造事端。
【出處】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呼風喚雨,推濤作浪,或策劃于密室,或點火于基層。”
【第9句】:狂濤駭浪[kuáng tāo hài làng]
【解釋】比喻劇烈的社會運動。
【出處】清·梁啟超《近代第一女杰羅蘭夫人傳》:“其立于城上之羅蘭夫人及狄郎的士黨,遂不得不為狂濤駭浪之所淘盡矣。”
【示例】我和諸同志當時也是飄流震蕩于這種狂濤駭浪之中。 ——瞿秋白《餓鄉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