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占領巴黎?玩歸玩莫要當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占領巴黎,這是網上的一個老梗了,主要集中在二戰板塊,1940年5月10號,納粹發動全面進攻。
結果并沒有彈盡糧絕,科技不比納粹差、甚至還擁有上百萬精銳陸軍的法國,于1940年6月22號宣布投降,前后不過40來天。
這么看的話,法國確實垃圾,南斯拉夫王國都被納粹滅了,但是鐵托卻帶著游擊隊,自己解放了自己的國家,從來沒慫過。
還有蘇聯,一座巴甫洛夫大樓、一個不到20層樓高的馬耶夫山崗,抵抗時間加起來,比法國全軍乘以二還多。
但有一說一,咱們玩梗歸玩梗,如果只是因為法國投降太快,就盲目跟風“辱法”的話,就容易鬧笑話了。
比如別人問你,納粹不是6月14就占領巴黎了嗎,怎么解釋?
日常“乳”法?那為什么要“乳”法,法國做了什么荒誕的事。就問你怎么解釋,尷尬不?
所以嘛,日?!叭椤狈梢?,但多少得對法國在二戰期間的表現,有個大概的認知,畢竟這年頭,咱吹牛多少也得講點牌面不是。
比如歷時12年,前后投入近50億法郎的馬奇諾防線,長約390公里,內部指揮所、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等必要設施一應俱全。
外部更不用說,機槍工事、火炮工事、反坦克戰壕、地雷陣地等等同樣一應俱全,本就是為了預防納粹入侵,結果戰爭爆發后成了擺設,壓根沒派上用場。
武器裝備不比納粹差的法國陸軍,打仗跟上班摸魚一樣,每天就是靜靜地坐著,德國人稱其為“靜坐戰”,法國人自己也稱其為“奇怪的戰爭”,完全沒有一場戰爭該有的模樣。
納粹發動全面戰爭后,直接找了另一條路,也就是“阿登高地”,一個因為林深水惡而被法國忽略的地方。
三天時間,順利完成裝甲軍團的運輸和部署,如芒刺一般,直逼馬奇諾防線背后。
但能說法國準備了十來年,就只是為了逼納粹繞路嗎?不能。
一戰絞肉機,凡爾登戰役,大家有所了解吧?
十個月的時間,德、法相繼投入近125個師,總兵力近240萬人,最終法國傷亡五十余萬,德國傷亡40余萬,戰損接近總兵力的一半。法國慘勝,
雖說獲得了戰略性勝利,可凡爾登作為法國的工業核心之一,卻在近十個月的狂轟亂炸之下,淪為廢墟,工業設施毀壞殆盡。
那么就算不為別的,單純為了不再以本土作為戰場,馬奇諾防線有沒有作用?當然是有的。
再者,馬奇諾防線矗立在法德邊境,納粹又不想正面硬鋼,只能選擇防御相對薄弱,位于法比邊境的阿登高地,勢必同時還得進攻比利時。
比利時雖弱于納粹,但比利時被進攻,唇亡齒寒的道理,英國不會不懂,想要保全自己,只能和法國聯軍,共同反擊德國。
法國唯一沒想到的是,納粹閃擊戰玩得太溜了,原本預估十天才能突破的阿登高地,短短三天就被突破了,英法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部分聯軍,還被荷蘭納粹給吸引了過去,壓根沒在法比邊境,組織起有效防御。
納粹順勢占領法國北部。
那么對法國而言,本土作戰已經無可避免,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損失。
因為一戰后的法國太慘了,雖是戰勝國,卻因為工業區被毀,經濟一蹶不振,通貨膨脹,物價持續走高,德國賠款又一拖再拖。
社會矛盾也逐漸激化,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就連政府都開始了分裂,法國社會黨被分成三派,一派想倒向蘇聯、一派想維持獨立,一派想倒向英美。
1930年大蕭條的到來,更是把法國拖入了長達5年的泥潭。
那么大家說,一戰的陰霾還沒散去,緊接著就是二戰,法國還敢繼續本土作戰嗎?那是打死也不敢呀。
可以說法國沒血性,但大家別忘了,二戰并不是德國帶著一個滿腦子意大利面的意大利,以及一個鐵憨憨日本硬鋼全世界。
最起碼單就歐洲戰場,在法國投降前,納粹就已經整合了德意志地區,瓜分了波蘭,閃擊了北歐,意大利加入法西斯,西班牙雖說中立,但從派軍隊穿上德國軍服,加入德國軍隊的那個騷操作來看,其實是偏向法西斯的。
這時候的蘇聯,還在和納粹做表面兄弟,美國呢,有一門心思的賣軍火。
能幫上法國的,就剩下了一個被提前拖下水的英國。還有實力相對較弱的比利時。
但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結果來看,英法聯軍共計傷亡2.8萬人,剩下的21.5萬英國軍隊全數撤回英國,擔任后衛部隊的四萬法軍,則因為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僅有9萬人撤出。
除去撤離過程中丟失的大量軍備,損失最大的,其實還是法國。
換句話說,法國在投降之前,其實才是二戰歐洲戰場的真正主力。
這里還沒算1943年,經德黑蘭會議敲定,意圖在法國南部進行的一次代號鐵砧的登陸戰。主張作戰的依然是法國,本意是為了策應諾曼底登陸。
但由于英國反對,并抽調走了一部分登陸艦艇,美國不得不被迫同意推遲,連帶著整個行動計劃被推遲兩個多月。
也就是1944年8月15日開始的龍騎士行動,雖說最后獲勝,法國全境解放,但明顯不是原本的軍事意義。
所以說嗎,二戰戰場上,法國其實還是很剛的,投降得快,也只是不想在本土作戰,盡可能減少損失,僅此而已。
否則就算法國血戰到底,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的工業基礎再次被毀,重現一戰戰后的悲慘,那跟被占領又有啥區別,只是徒增傷亡而已。
相反,納粹占領法國,是為了轉移經濟矛盾,雖說從法國本土掠奪了不少東西,但工業基礎,基本是保留下來了。
二戰納粹贏了,那全球都會被奴役,誰也跑不了,納粹輸了,法國全境同樣會被解放,而且還有著相比一戰更完整的工業基礎,何樂不為呢。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在這叭叭這么久,這不是夸法國的嘛,辱法的點在哪呢?
很簡單嘛,就因為法國百萬大軍在手,裝備精良,卻抵抗了40來天不到,就宣布投降了呀,丟不丟人呀,要是把那些裝備拿給了李云龍,保不準都敢立下登陸日本賞櫻花的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