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請問:誰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他就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就在今年 5 月 22 日 13 時07 分,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 91 歲。這位為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走了,舉國同悲!他不僅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同時也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要永遠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袁隆平使我們的糧食增產了,我們離吃不飽的時代已經很遠了。現在糧食那么多,還有誰在乎被丟棄的糧食?談節約糧食,未免小題大作。然而事實上,現實卻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給日益緊張。更何況世界上因為新冠疫情爆發,還有很多地方人民生活水平極低,連最根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那里的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吃肉了!同學們,知道嗎?饑荒已經成為地球上頭號殺手,平均每年奪走 1000萬人的生命。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現象并不少見。以我們學校為例。每餐過后,都會留下幾大桶的垃圾。里面除了正常的餐余垃圾外,更多的是吃了一半的米飯和一點都未動的蔬菜,造成極大的浪費。
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 5000萬人吃一年。我們臨武是 40萬人,大家算算可以吃多少年?(125 年)多么驚人的數據! 也許有同學會說,我交了錢,浪費糧食是我的事,其實糧食作為公共資源,需要我們共同珍惜,每個人的食量有大有小,食堂為了保證同學吃飽,讓同學自覺打飯,吃多少打多少,以免造成浪費,如果吃不了那么多,可以打少一點,不夠的話,還可以再加。但是這絕不能成為我們浪費糧食的借口。 我也經常聽到同學說,飯菜不可口,吃不進。不可否認,現在學校有近 1400多的就餐生,每個人的口味需求不同,有的喜歡吃酸辣的,有的喜歡吃清淡的,可謂是眾口難調。怎么辦?我們在取菜時跟食堂阿姨交流,不喜歡的少打,把它留給喜歡的同學吃,這樣就避免了浪費,當然,因為食堂在做菜時,盡量考慮了葷素搭配、咸淡結合。以保證同學們的營養均衡。所以建議同學們不要挑食,尤其是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同學們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可根據情況,科譜一下菜青蟲本身是無毒的,它的基本成分就是蛋白質和脂肪,消除同學心理恐懼) 大家知道今年的 9 月 23 日是什么節嗎?(秋分。也是我國第四個農民豐收節,慶祝糧食增產豐收。
)還有,每年的 10月 16 日是什么日?(第二十屆糧農組織大會決議決定每年的 10月 16 日都作為“世界糧食日”,目的是喚起全世界對糧食生產和農業開展的高度重視。) 國家和世界對糧食如此高度重視,做為親愛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飯菜,不隨意傾倒糧食。 另外,在就餐打飯請按順序排隊,吃飯時候盡可能的輕聲,不高談闊論;吃飯后及時主動地清理干凈自己的桌面;將飯盒的飯菜殘渣輕輕倒進回收桶里;最后,切記不要忘了,輕聲地把你用過的飯盒和筷子放進回收處。你做到了優雅,你就贏得了尊敬,你選擇了優雅的行為,就選擇了靈魂的高尚。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喊出我們的心聲:節約糧食、文明用餐、我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我最棒!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節約糧食做起! 本文檔由香當網()用戶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