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雌雄? | 談觀賞魚的性別分辨
「咦?我家的孔雀魚怎么養那么久都沒生出小魚 ……?」你是否曾經因為無法辨識出你家里飼養的魚只性別而感到困擾呢?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提供大家一些在觀賞魚性別分辨上的技巧…
在某些情況下,觀賞魚的性別和公 / 母之間的比例,對于水族愛好者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想要讓水族箱中的愛魚能夠繁殖下一代,或是想要進行種內或種間混養的飼主們。因此本文會以圖示的方式,列舉出市面上各類常見代表魚種在性別分辨上的準則,好讓水族愛好者們作為辨識的依據。
△野生型孔雀魚,雄魚具有斑斕的色彩與斑塊,雌魚則無;雄魚時常會緊追著雌魚尋求交配,因此建議應限制其比例,以免讓雌魚筋疲力盡
▋性二形
同一個物種中,兩性之間的差異被稱為性別二形性(又名兩性異形或雌雄異形; )。性二形的可能成因包括天擇、性擇和生殖選擇。大多數的兩性異形是由性擇造成的,例如雌性偏好具有特定特征的雄性,便會造成雄性演化出夸張的形態特征,但雌性會因為環境選擇而保持原始樣貌,如短鯛或斗魚的體色和魚鰭表現。
最基本的兩性異形是生殖構造,也就是第一性征,但是除了少數的大型觀賞魚如軟骨魚中的江魟( )或是卵胎生魚類中的孔雀魚(),具有清晰可見的生殖器外,多數的觀賞魚(特別是小型魚)通常并不顯著,或僅在繁殖期時才會顯露出第一性征(如生殖乳突),因此一般要辨識觀賞魚的性別,通常會依據牠們的第二性征,包括體型、體色、魚鰭長度或鰭面大小等特征來判斷。
然而,并非所有物種的兩性差異程度都很高,有些魚種的成魚頂多僅有體型寬窄稍有差別而已,特別是中大型魚類如神仙魚和七彩神仙魚等南美慈鯛。此外,在大多數觀賞魚的幼魚時期,由于性征尚未突顯出來,因此很難從外觀判定其性別,準確率也不高,必須等到牠們成長至亞成體()階段后,才能有較高的辨識準確率。
△紅劍魚這類型的胎生鱂和孔雀魚一樣,雄魚的臀鰭特化為一外生殖器官-生殖肢(;也稱交接器),可與雌魚進行體內受精
△有少數的脂鯉科魚種(約5 %)可進行體內受精,例如血鰭燈( )雄魚尾鰭中央的 S 型鉤狀物中便具有精囊,也可作為辨識性別的特征
△亞科的長臀脂鯉屬()燈魚,分布在巴西東南方至烏拉圭等國,雄性尾鰭中央具有一由變形的鱗片和鰭條所構成的管狀腺體構造,和血鰭燈一樣可以行體內受精。圖為雄性的彩虹三色國王燈(側長臀脂鯉;M. )
▋體色
兩性在體色上的差別也被稱為性二色。一般而言,99 % 的魚類雄性體色會比雌性來得更加豐富多彩(除了淡水海龍或韋蘭提飛船這種小型迷鰓魚例外),這種特征在慈鯛或一些小型魚種如斗魚、卵胎生鱂魚或卵生鱂魚身上格外明顯。但對于其他多數的大型魚、甲鯰異型魚或鼠魚等鯰魚來說,體色通常不是主要的辨識要點。
△南美產的短鯛( )是性二色差異明顯的類群,雄魚體色斑斕;雌魚體色為樸素的黃褐色,到了繁殖期會轉為較鮮明的鵝黃色。圖為代表魚種-阿卡西短鯛( )
△東非馬拉威湖產慈鯛-銀背阿夫洛( Reef)也具有明顯的性二色
△鯉科魚類中的史尼氏小?( )性二形也相當明顯
△斗魚屬()中的代表性魚種-和平斗魚(B. )。兩性體色差異明顯,雄魚體色華麗且個性好斗,應避免同時將多只雄魚飼養在同一缸
△鼠魚兩性之間的體色差異通常不大,但是有少數魚種,如圖中的藍月鼠(潘塔納爾鼠; )以及紳士鼠家族魚種例外
△西非短鯛中的毛利維鳳凰( )雌雄兩性具有不同的體色表現,雄魚身形長扁,魚鰭具有豐富的色彩與斑點;雌魚身材圓短,腹部常呈現紫紅色
△一般雄魚的體色遠比雌魚來得鮮艷多彩,但迷鰓魚中的韋蘭提飛船( )是其中一個特例,雌魚體色遠比雄魚更加鮮艷美麗
△彩虹魚中的常見魚種-黃金美人( )成體具有明顯的性二色
△和斗魚或短鯛相同,卵生鱂魚()雄性通常比雌性大,體色也更豐富多彩。進入繁殖期后,牠們會不停向雌魚或同伴進行夸示()。圖為原產于西非的五線鱂( )
▋體型及體長
體型也是分辨性別的要素之一。雌魚通常比雄魚體態來得豐腴,特別是成熟雌魚的腹部往往特別腫脹且飽滿,脂鯉、鯉魚、鼠魚、異型、鰍類等魚類都可以利用體型來判斷。不過在幼魚或亞成魚階段,兩性的體型差異往往并不明顯,必須仰賴其他特征來輔助辨識。至于體長,大多數魚種的雄魚會比雌魚大上一號,但有幾類魚則例外,例如鯰魚中的鼠魚,雌魚通常就比雄魚來得大,一般認為是生殖選擇所造成;另外有些魚種體長并無法成為性別分辨的依據。
△鼠魚通常可以成魚的體型來分辨性別:雄魚體型較為流線,雌魚體型圓滾。除此之外,雄魚的腹鰭形狀通常較尖銳、雌魚較圓潤(當然腹鰭磨損例外)
▋魚鰭
多數的雄魚會比雌魚擁有更為寬大的魚鰭樣式,有些種類的雄魚甚至會出現特別延伸、突出的鰭條裝飾,但有些種類的兩性魚鰭大小并無二致。另外有些魚種兩性的魚鰭形狀略有不同,例如某些脂鯉或稻田魚的兩性臀鰭以及鼠魚的腹鰭形狀不同;有些魚的公母在魚鰭顏色上也大相逕庭,如馬拉威湖慈鯛──非洲王子。
△有些種類的雄魚甚至會出現特別延伸、突出的鰭條裝飾,例如圖中的泰菲型酋長短鯛( )成熟雄魚擁有延伸的背鰭鰭條,尾鰭上下兩葉末端延長形成豎琴般的尾型;雌魚各魚鰭平短,無華麗裝飾
△南美短鯛中的棋盤鯛( ),雄魚全身閃耀著亮麗的藍色金屬光澤及紅艷體色,并且尾部拖著兩條長長的絲狀鰭條,象是身著燕尾服一樣;雌魚體色樸素,平時僅有腹鰭呈現橘色
△小型脂鯉中俗稱「扯旗類」的?脂鯉屬(.)魚種,兩性間差異非常大,雄魚具有夸張的帆狀背鰭與臀鰭;雌魚體型肥短、魚鰭也較短
△珍珠馬甲( )是絲足鱸科()迷鰓魚中的代表魚種之一。成熟雄魚的魚鰭末端具有梳狀般的鰭條裝飾,體色也偏紅
△初學者最常飼養的紅馬尾斗魚,在累代人工選育改良的情況下,兩性的魚鰭差異變得更為顯著,雄魚擁有更加寬大的美麗魚鰭
△藍線綠剛果燈( ;又稱金線綠剛果)兩性的臀鰭形狀有所不同
△美鯰科()中的部分兵鯰如圖中的長吻鼠魚-黑影鼠( ),以及美鯰亞科()的戰車鼠成魚,可從其第一根胸鰭骨的粗細來分辨性別,雄魚通常會特別粗大,雌魚則為一般尺寸
△小型鯉科魚類中的黃帆鯽( )也是兩性異形明顯的例子,雄魚如風帆般的夸張背鰭,和雌魚有著高度反差
△非洲最知名的中型脂鯉-剛果燈( ),雄魚比雌魚多了華麗、延伸的魚鰭表現,體色也較為亮麗
△馬拉威湖著名的巖棲類慈鯛-非洲王子( )的背鰭、腹鰭和臀鰭具有黑色飾條,不過雄魚明顯較為粗黑明顯
▋其他特征
除了體色、體型及鰭型外,某些魚類還具有其他性征差異,例如有些雄性鯉科魚類會在鼻頭或吻端出現追星(或作珠星; );鼠魚中的太空飛鼠( )家族魚種會在臉頰兩側出現短毛狀的觸須等,這些都是個體成熟的象征。另外有部分種類的雄性小型脂鯉會在臀鰭上出現俗稱的加拉辛鉤( ),據說可以在交配時幫助固定雌魚,也可以用來辨識其性別。
△部分脂鯉如圖中的紅鼻剪刀( )或蜻蜓燈(.)的雄魚,在臀鰭鰭條上具有一排明顯的加拉辛鉤( ),在用魚網撈取牠們時,魚只常會因為這些鉤狀物而掛在網子上
△全身火紅的小型脂鯉-火焰鉛筆( )兩性體色差異不大,但是雄魚略比雌魚大,而且背鰭前端通常呈白色,可作為辨識的要點
△市場能見度越來越高的紫紅兩點鯽(s)是一種中型鯉科魚,成熟雄魚的吻部周圍具有一粒粒的白色突狀物,被稱為追星(或作珠星; )
▋個性方面
其實魚類兩性之間在性格方面也有差異,只是難以具體量化。雄性為了向雌性求偶或占據繁殖地,通常會表現出較為顯著的地域性與侵略性,但這并不表示雌魚就一定非常溫和。為了保護后代,她們遇到其他魚類來犯時也是會拚個你死我活喔!
- 優 選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