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培訓送技術“造血”助農奔小康
思傳村村民在培訓班上認真學習面點制作技術。
建檔立卡貧困戶彭云學得很認真。
經過幾天的學習,學員們制作的糕點已經像模像樣了。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容縣“技能脫貧”中式面點培訓班開到了該縣貧困村,吸引了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留守婦女、待業人員前來參加培訓學習。8月11日,筆者在容西鎮思傳村委會看到,30多名學員熱情高漲,表示要認真學習本領,掌握技能,培訓合格后爭取能夠再就業、就好業。
筆者在思傳村培訓現場看到,面點師為學員講解雙色饅頭、南瓜餅等常見面點的制作方法,并在和面、捏花、蒸煮等各環節進行手把手教學。在面點師的專業示范引領下,學員們互幫互助互學,很快一個個像模像樣的點心就在大家手中誕生了。看著自己親手制作出來的點心上了蒸籠,大家開心不已。
今年47歲的彭云是思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缺勞力、缺技術致貧。得知縣人社部門要在村里舉辦中式面點培訓班的消息后,他當時就開心不已。在培訓班,他學得尤其認真。彭云說,學到了技術自已就有了多種選擇,可以就業或自己創業。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對脫貧致富更加有信心了。
留守婦女張海平也說:“認真聽課、積極動手,掌握技能,培訓合格后自己開店也行,找工作也好找。”
據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是2020年度容縣扶貧惠民工程之一。為提高貧困戶的就業率,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拓寬就業渠道,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部分村鎮舉辦“技能脫貧”中式面點培訓班,邀請專業面點師授課,采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教材,采取理論講座、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對學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面團、餡心調制等工藝及中式面點小吃的配方和制作流程,培訓為期20天。培訓期間,對所有學員實行學費全免,而且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員發放學時補貼費,旨在讓貧困勞動力掌握一門技能,增加一條就業門路。(韋捷)
興業縣:給殘疾群眾送去實用種養技術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為助力殘疾群眾脫貧奔小康, 興業縣殘聯近日在該縣城區舉辦了農村貧困殘疾人培訓班(第二期),此次培訓班共有50名農村貧困殘疾學員參加。
近年以來,興業縣殘聯認真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不少”的總目標,認真總結殘疾人扶持工作經驗,以增強殘疾人自立更生為重心,積極謀劃殘疾人扶貧各項工作。為了提升殘疾人技能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變“輸血”為“造血”,興業縣殘聯改進工作模式,以辦培訓送技術為撬動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扶殘助殘工作中,由第三方培訓機構為農村貧困殘疾人提供專業、科學、規范的培訓服務。根據縣情,主要講解火龍果種植、土雞養殖的實用技術及電商技能基本操作等,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掌握1~2門實用核心技能。近幾年來,該縣共為2160名農村殘疾人送去知識的源泉,提高了他們自立更生的能力。
(何少鳳 盧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