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不受外界理解的句子
【第1句】: 表示一個人不受外界干擾,不受塵世影響詞或成語
表示一個人不受外界干擾,不受塵世影響詞或成語:超凡脫俗 、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
【第1句】:超凡脫俗
[]拼音]:chāo fán tuō sú
[解釋]超出常人,脫離凡俗。指與眾不同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閃爍著超凡脫俗的光芒,艱難地爬蜒著走向圣地麥加……”
[ 近義詞 ]超塵脫俗
[ 反義詞 ]俗不可耐、平淡無奇
[舉例]王朔《給我頂住》:“是你把她抬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與塵世歡樂絕了緣。”
【第2句】:心如止水
【拼音】:xīn rú zhǐ shuǐ
【釋義】: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出處】: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例句】:屢遭情變之后,她已然~,古井無波。
【第3句】:超然物外
【拼音】:chāo rán wù wài
【釋義】: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為置身事外。
【出處】:宋·蘇軾《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例句】:這一種儀式既經舉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該負責,不能~,說風涼話了。
【第2句】: 表示“一個人不受外界干擾,不受塵世影響”詞語或成語有哪些
表示“一個人不受外界干擾,不受塵世影響”詞語或成語有:超然物外、泥而不滓、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泥而不滓等等。
【第1句】: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基本釋義:
(1)超出于社會斗爭之外。
(2)比喻置身事外。
出處: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淵明正以脫略世故;超然物外為適。”
白話譯文:陶淵明正是脫離了世間,對朝堂的事情置身事外。
例句:我們的老校長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仍積極地為教育改革獻計獻策,從不超然物外。
【第2句】:潔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基本釋義: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現代 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一四》:“象伯夷、叔齊那樣;既不贊成殷紂王;又不贊成周武王;那種潔身自好的態度似乎是無法維持的。”
【第3句】:四大皆空 [ sì dà jiē kōng ]
基本釋義: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印度古代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稱為四大。)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心無掛;四大皆空。”
白話譯文:心中沒有掛念,認為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
【第4句】:出淤泥而不染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基本釋義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比喻純潔的品格不受外界干擾。
出處: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白話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第5句】:泥而不滓 [ ní ér bù zǐ ]
基本釋義: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白話譯文: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
【第3句】: 形容不受旁人干擾的成語
心如止水
(漢語詞語)
編輯
心如止水,意指心里平靜得像不動的水一樣。形容堅持信念,不受外界影響。語出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
中文名
心如止水
外文名
One's mind settles as still water
出 處
《祭李侍郎文》
注 音
xīn rú zhǐ shuǐ
釋 義
心境平靜,毫無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