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過年日記7篇
有關過年日記7篇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年日記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年日記 篇1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放鞭炮啦!放鞭炮啦!五顏六色的鞭炮飛上天啦!
五顏六色的煙花真美麗!看,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小狗、小貓、大老虎、小白兔……鞭炮有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一盒盒的。還有煙花的顏色也有各種各樣的:有紅的、有青的、有紫的、有綠的、有黃的、有藍的……
放鞭炮有幾個重要點:1。不能在別人曬衣服的地方放。2。要在大人陪伴下放。3。不要離鞭炮很近。
過年日記 篇2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然后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然后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痹鞒柏沂场钡摹柏摇?,如今已通作“扁”?!氨馐场币幻?,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然后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然后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然后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過年日記 篇3
“過年了!過年了!”我盼望已久的過年終于到來了,我高興極了。一踏進家門,就看見一幅火紅的對聯,上面寫著“爆竹千聲歌盛世,紅梅萬點報新春”,茶幾上擺著糖果、糕點。媽媽和外婆正在忙著包餃子。美味的佳肴擺滿了飯菜,到處都彌漫著酒肉的香味,充滿了過年的氣氛。
剛吃完年夜飯弟弟就吵著要下去放爆竹。爸爸買了許多爆竹,有大禮花、大禮炮、竄天雄和魔術彈。弟弟興奮地喊:“先放大禮花、先放大禮花!”爸爸把大禮花放在一塊空地上,又點了一炷香,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導火線,便急忙跑開了。不一會兒,只聽“刺溜”一聲,火花升起,漸漸地,火花越升越高、越升越大,最終在天空綻放。像一顆流星,劃過天空,映紅了半邊天。弟弟拍著手叫到:“真好看、真好看!”突然聽到“蹦”的一聲巨響,那聲音響徹天空,嚇得星星都眨眼睛。
放完了大禮炮,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們放‘竄天猴’吧!”爸爸點了點頭,說:“好!”爸爸又拿了一炷香,點燃了導火線,“嗖”地一聲,第一顆爆竹飛了出去,“啪”,綠色的爆竹在天空綻放,像一顆美麗的圣誕樹;緊接著,第二顆橘黃色的爆竹也隨之升入天空,形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之后,第三顆、第四顆也陸續升入夜空,形成了美麗的圖案。我們全家都看得如癡如醉,我不禁贊嘆道:“真是太漂亮了!”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歡天喜地迎過年!”
回到家,我們吃著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餃子,看著正在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歡笑聲溢滿了整個溫馨小屋。外面的爆竹響成一片,真是“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皇迎新春?!?/p>
過年真好!
過年日記 篇4
每年最期待的是春節,我們告別了忙碌的一年。張燈結彩的燈會,沉甸甸的紅包,隆重歡樂的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切的一切,都用最美好、最喜慶的顏色,將一年一度的春節涂抹得色彩斑斕。
就這樣,春節隨著噼啪作響的鞭炮,伴著人們的笑臉來到了我們身邊。
春節本應是最熱鬧的,但當你走在大街上,就會覺得出奇的冷清。街旁的小店都關了門,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但如果路過幾戶人家,就會發現人們都在家里忙活著。
我們并沒有特殊的習俗,僅僅是給長輩拜年,吃年 夜 飯,跟親戚在一起度過春節。但就這簡簡單單的幾件事在我心里雕鏤下最深刻的印象。
早上,隨著陽光變強,我睜開蒙眬的眼睛,準備好一切后向長輩們拜年。接著就是接過沉甸甸的紅包。這里面不僅僅是壓歲錢,更是長輩對我新的期望與永遠不變的愛。
要說特別,就屬年 夜 飯了。很多人的年 夜 飯都在酒店里解決。大酒店里人來人往,煙酒味特別重,喧鬧聲不斷,時而有笑聲,時不時又有連綿不斷的干杯聲。再加上開得很足的暖氣,紅色的窗簾、地毯、桌布,大酒店里也有了些許年味。但是我們家都是自己做一桌年 夜 飯。這也算作一種習慣吧。我果然還是最喜歡家里做的飯菜。不僅能隨心所欲地點菜,還不用麻煩地去花錢買單。
爺爺奶奶自午飯后就開始忙碌著。望著他們快速穿梭于廚房與儲藏室之間的身影,自己的眼睛都花了。爺爺奶奶們把早就泡好的粉絲放入鍋內,隨著一陣子的添油加醋,一盤香噴噴的炒粉絲就出爐了。每次過年,我們家除夕那天的下午就只有炒菜聲。隨著時間的消逝,一盤盤熱氣騰騰且飽含親情的美味佳肴就擺上了桌。大蒜肉絲餡的春卷、炒粉絲、松花蛋和雜素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桌上擺著大大小小的瓶裝飲料。望著飲料快速地流入杯中,聽著它敲打杯底的聲音,我整個人都被幸福灌滿了。隨著奶奶一聲“吃吧”,大家就拿起筷子,吃著自己最喜歡的菜。當我們快要吃好時,奶奶爺爺還在廚房里忙著。其他親戚來了,位置不夠坐,爺爺奶奶就站在旁邊等著,邊等還邊和他人操著一口地道的高郵話聊起家常來。家里濃厚喜慶的氣氛一點也不遜色于酒店里的,雖然菜肴可能沒酒店里的色香味俱全,但卻比酒店里的更令人感到幸福。因為當長輩們做飯時,也把自己對家人的愛融進了里面。我喜歡所有人站起來干杯時發出的清脆的“鐺”聲,那聲音響亮且清脆悅耳,更給家里增添了很多歡樂氣氛。最后一道壓軸菜——春卷也擺上了桌。這春卷的餡是由大蒜和肉絲做成的,雖然有些辣,但由這辣帶來的火熱也體現出了熱鬧的場面。
煙花已照亮了整個天空,這個夜,燈火通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狂歡不眠夜”。
過年日記 篇5
新年,在小朋友的等待中,終于邁著輕盈的腳步來了。
新年是個喜慶洋洋的好日子,在這個快樂的日子里,人們臉上總是漾滿笑容。
新年里,小孩們穿著漂亮的衣裳,開開心心的放著鞭炮,天空中的煙花五彩繽紛,笑得大人、小孩笑開了花,門上隨處可以看見幾條好對聯,比如說:風雨此刻靜,祝福憑君裁!妙極了,小孩們收到了許許多多的'壓歲錢,心里自然特別開心!
屋里吃年夜飯的人也不例外,他們圍成一桌,親戚朋友團聚著,桌上的年夜飯好豐
盛,有美味的烤鴨,鮮美的餃子,吃了好運滾滾來,他們有說有笑,歡聲笑語在屋里飄蕩著!
親戚朋友們光吃年夜飯,光放鞭炮這可還不夠喜慶,還得給好友送上幾句祝福語吧,這樣才夠味!如果是商人之間得說:“祝你事業有成,芝麻開門節節高!”如果是朋友之間應說:“愿你每一年天天開心,小時時快樂,分分分精彩,秒秒秒幸福,如果是親人,就得說:“祝你蛇年快樂,滿面陽光燦爛!”
在新的一年里,讓我們大家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吧。
過年日記 篇6
俗話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我高興得像剛出籠的小鳥,更讓我興奮的是今年可以放炮了。母親不滿意地說:“依我看,今年還應該禁放,放炮既污染空氣,又會產生噪音污染。再加上有些人不自覺 ,隨意燃放,走在街上提心吊膽,感覺就像穿過槍林彈雨一樣。”“今年有指定的燃放地點,在規定的時間內才可以燃放。不是想在哪兒放就在哪兒放。”爸爸解釋說。我也急忙插嘴:“張老師在學校 已經給我們講了燃放的規則和注意事項。我們每個同學還簽了安全保證書。”一張嘴還是斗不過兩張嘴,一會兒母親就被我和爸爸說服了。我纏著爸爸給我買炮,爸爸爽快地答應了。我們倆高高興興來 到樓下指定賣煙花爆竹的地點,只見炮攤上擺著各種各樣的炮,爸爸和賣炮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我們買了擦炮、摔炮、照明彈等。我們大包小包高高興興地提著回家了。
轉眼間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吃過餃子,我們全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漸漸的,我困了起來,上眼皮和下眼皮也開始打架,母親說:“今天晚上要熬夜,十二點我 們還去放炮呢!”一聽放炮,我頓時來了精神,一點睡意也沒有了,終于熬到了十二點,我們興致勃勃來到歐凱龍廣場,只見這里早已聚集了許多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與興奮的笑容,節日的 氣氛彌漫了整個廣場。人們做好了放炮、放煙花的準備,等待敲響新年的鐘聲,鐘聲響了,只聽鞭炮聲“噼里啪啦”,震耳欲聾,我屏住呼吸,緊緊地捂著自己的耳朵,抬頭仰望夜空,深藍色的天空被 煙花照得絢麗無比,一枚枚五光十色、形態萬千的煙花在夜空中競相綻放,有的像盛開的菊花,有的像燦爛的流星,有的像五彩繽紛的蝴蝶,飄飄悠悠地下落,漸漸地變成點點星光,忽隱忽現,幾秒鐘 后消失在夜幕之中。人們說著,笑著,祝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萬事如意。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我情不自禁想起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祖國的明天像煙花一樣燦爛輝煌。我心里默默地祝愿祖國繁榮昌盛,社會美好和諧。
過年日記 篇7
今天是大年三十,想到晚上就可以放鞭炮、放花,我可真興奮!因為按照風俗習慣今天晚上要熬夜,所以我們就晚起了一點。大約一兩點鐘,爸爸帶我們去買新衣服,買完新衣服我們就直奔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的表弟,早已經等候多時了,我媽一進門,他就笑著對我媽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蔽覌屨f“紅包是有的,你也得讓我進門呀。別把我堵在門口。”聽了這個我表弟馬上讓開了。時間不大,媽媽換好了家里衣服。這時表弟跑了過來說:“這次可以給紅包了吧!”我媽說:“給你紅包?!闭f著就拿出了一個大紅包“里面是999.99元要不要點點呀!”我表弟說:“好吧?!闭f完就跑回屋去了。
這時奶奶提議——打麻將。于是大媽拿來麻將用具,媽媽和大媽把麻將布鋪好,然后就開打了。我本想湊湊熱鬧,可被媽媽的一句“。”給頂了回來。
大約五點鐘左右,爸爸說要去吃晚飯,于是就開始換衣服,爸爸開車帶我們去‘順風’吃晚飯。
七八點鐘吃完晚飯,我們就回家了。開始準備要放的鞭炮。
除夕之夜,聽見外面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著爸爸、媽媽就往窗前跑。“哇,太美了!”萬家燈火通明。一個個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舉目望去,一片紗燈點點透著火紅。樓下空地上滿臉喜氣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煙花,鞭炮,“嘭,嘭”一串串煙花拔地騰空而起,繽紛的煙花如花綻放,又宛如流星,“孔雀開屏”,“百鳥朝鳳”,“千年富貴”十幾種煙花在夜空中爭奇斗艷,把整個天空映得五彩斑斕,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叫一個壯觀。
這時媽媽說:“我煮餃子,你們去放炮吧?!?/p>
不一會餃子煮好了,吃著媽媽包的餃子,看著窗外的美景。午夜十二點,我在守歲。之后我帶著全家人的祝福,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