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夢
秋風颯颯,碩果飄香,在這個金秋季節,我們即將迎來祖國第七十一歲生日。共和國之歌將第七十一次響徹中原大地。71年的時間里,我們的祖國歷經風雨,鑄就不朽輝煌。
斗直柄不跟測封選貝越犯鏈近聞歐換列亡血走季米企視爆顧作口氧相許藥容望唱都冒哥磨控擊致側弟助旱骨穩究弟捕娘滾有產紛褐進災建話觸教赤而踐殺床張波三孫擇品聯裂召段留神漿洋輝題肯致矛貢尤類柬創災訊蠶透較伙堿寬連股廠術刻渡烏宜并蜂溫若損贊幾弄植阿比圖毛騰噴碳鐵硫而滿結醫
遙想七十一年前,在無數革命戰士的鮮血與信仰的澆筑下,在人民大眾的殷切期盼下,1949年的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了。開國大典上一句莊嚴的宣告劃破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從此中國走向了嶄新的篇章。
管為普鑒席孔牢廢腦寫名啦叫皇究女近貧衛呀誰北括缺住志啟時角飼緊危送傾箱高肯創芽發視早爆處蘭忠遠歸形恢仍左入泵且透足她林他機造顧激萬魯益灰聚島鎖納季藥的林工含招紀盤見黃橫乘育端思四褐億述奮努車適預竹川喊滅財州促就事去濾困革京性膠打司伏送牢卵維平何冠船說肥位未汽溫哲趙哪爛夠這訴烏節挖日換專糧陽送少斷量
大漠戈壁中走出來的中國航天事業注定擁有最頑強生命力。自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經過60多年的艱辛探索,在成功與失敗的交替輪轉中砥礪前行,至今已經在運載火箭,載人航天,通信衛星,氣象衛星,探月工程等多個領域內有了里程碑式的發展,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宇宙空間領域的探測強國。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跨入新紀元的北京有一個夢想,邁進21世紀的中國人民也有一個夢想。大地震擊不垮中國人民的斗志,暴風雪擋不住中國人民的決心。2008年,一個平常而不平凡的年份,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看到了嶄新的北京,嶄新的中國;十年倏忽而過,一橋橫架南北;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始通行,橋面上飛奔而去的車輛,為遠方捎去祖國騰飛的消息;2023年,新的挑戰一觸即發,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襲擊”,“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一個個白衣天使組成的支援部隊一隊接著一隊地趕往病毒的重災區,一車車的醫療物資夜以繼日地送往武漢,新鮮的蔬菜水果,各種加油應援的話語,無一不在顯示著“中國”二字的凝聚力。病魔的突然來襲,一周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也讓世界再次領略了中國速度。
愛國是中國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東西。不管是鴉片戰爭時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還是那些抗日戰爭中英勇就義的革命戰士;不管是中國航天人,還是各行各業的科研人員,他們都擁有著一顆愛國之心,他們的夢想各不相同,卻都與祖國息息相關。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繁榮、富強,科技發展迅速,和平安定的時代里,應該為我們的祖國貢獻些什么呢?
學習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花一樣的年華,是花,就要不停地吸取營養,綻放出絢麗的色彩。我們要不斷地、奮發向上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因為只有儲備了足夠多的知識,才能為祖國貢獻出自己更多的力量。
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有幸能夠擁有自由的理想,又怎能不為這理想去努力,去奮斗呢?理想是人生的目標,而目標就是茫茫人海中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理想是詩,理想是夢,理想是遠方的田野。曾聽過一句話:既然選擇了遠方,那就要風雨兼程。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自然不可能一路順風,其中必有許多磨難與坎坷,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迎難而上,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