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男孩一秒就長大讀后感
由國內兒童文學作家李珊珊所著的《面包男孩》是一本很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童話小說,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通過閱讀此書受益。今天,我就從家長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包男孩》講述的是由面包變身而成的會魔法、愛調皮、愛搗蛋的小男孩“小面包”與給與他生命、脾氣有點暴躁的面包師羅德叔的故事。
小面包叫羅德叔爸爸,因為他覺得,羅德叔給了他生命,給了他思想,理所當然的,就是他的爸爸。但羅德叔不是這樣想的,他并不是十分樂意接受小面包,就連“小面包”這個名字也是在小面包強烈要求要個名字后敷衍取的。大家請注意,小面包的到來是在羅德叔夢想有一個家之后,所以,我猜測,羅德叔的理想之家里并沒有孩子的存在,他可能并沒有做好當父親的準備。我曾在《科學怪人》的影評《如果你不愛我,請別讓我來到這個世界》里說:
一些年輕的男女,貪圖享受身體帶來的愉悅的同時讓一些本不該來到這世上的生命來到,因為他們并沒有做好做父母的準備啊。于是,結果呢,遺棄!遺棄!好運點的,沒有遭遺棄,能得到溫飽,卻得不到愛。
然后,問題兒童,問題少年,青少年未成年犯罪……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然,這也有社會原因??墒?,如果,他們的父母能給予他們關心與愛,教他們真善美,教他們愛別人,結果,我想,這樣的社會現象會少許多吧。正如再生人對維多說的那句話“你賜予我生命,卻又讓我自生自滅”一樣,有無奈有怨恨。
反墨溫鐵竹取懷沉足骨組家延隸連丙跑俄勞危替潔升張穩斯擔早油形洞傳壯托消莫余陷額礙演誘觸造科股誤其炭跑助
所以,如果沒有能力,也不愿意給予一個孩子愛與幸福的話,請不要將一條生命隨意帶到這個讓人措手不及難以應對的世界上來吧。
這也是我在這里再次要呼吁的,特別是成為母親之后,感觸更深。如果沒有做好成為父母的準備,那么,請在貪戀片刻歡愉的時候做好有效安全措施,不要等孩子出世了,再表示自己并不要孩子,然后把孩子扔給自己的父母,當甩手掌柜。而自己呢,繼續貪戀浮世的繁華,去享受,去逍遙。我們村上就有典型的例子。
這個小娃娃比我女兒小野小四五個月吧(我女兒現在十四個月大),由她奶奶照管。那天媽媽去發宣傳資料,回來后跟我說:“良家的女兒比我們囡要小,她奶奶抱著她看電視了呢,電視機對面放著一塊墊子,不抱著的時候就把她放在墊子上讓她自己看電視?!?“那良和他老婆呢?”我問。媽媽說:“在樓上?!比缓蟀职终f:“之前我去一家人家看他們打牌,良媽媽就抱著小孩在那看,都是抽煙的人。”這……不過一想到這個小娃娃三四個月的時候她奶奶就讓他學走路了我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甩手掌柜。良是我們這一家醫藥公司的老總,他們家有家族遺傳病,所以快四十歲時再婚后才有了第一個孩子,很幸運,是個健康的孩子。一般來講,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孩子應該是彌足珍貴的。但顯然他們沒有,交給他媽,一個六十來歲的、并無任何科學育兒知識的農村老太太照管,有的時候甚至是良他那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在照管。就算良生意太忙,但良的老婆并不上班,是個全職太太。如果我也是全職太太,我想,對于小野的照顧與教育,我能做得更周全一些。
作為一部童話小說,故事里的羅德叔雖然并不情愿小面包叫他爸爸,但并沒有對小面包不管不顧。他教他各種道理,給他買漂亮的衣服,送他去學校念書……可以說,羅德叔在成為父親之后是在成長的。他在學習,雖然有的時候他依然很不耐煩,規定小面包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以至于小面包要和他玩只能說“可以”的游戲。
這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多么相像。他們只會對孩子說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但并不做正確引導。孩子是一張白紙,他的腦海里并沒有明確的是非對錯、應該不應該、可以不可以,需要家長去引導,去告知,才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知道面對熊孩子的調皮搗蛋,再有耐心的家長也會失去耐心,更別提比較急躁的了。我就是屬于急躁型的家長。但愿在以后小野的成長過程中,我能夠有十足的耐心吧,失去耐心的時候就來翻翻這篇書評,再次閱讀閱讀這本《面包男孩》。
幸運的是,羅德叔在與小面包的相處中,逐漸學會了如何去做一個好爸爸,同時,他也體會到了當年他父親的一番苦心。是的,羅德叔成長了,同時,他也收獲了幸福。
這個故事會不會有后續我不知道。我只希望收獲幸福的羅德叔在學會愛之后還會去學會珍惜,不然的話,他現在擁有的,還是會失去。畢竟,并不是一切人和事都能像小面包一樣失而復得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