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蘇軾
暢游西湖時,總是會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登頂廬山時,總是不自覺涌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圓月缺,年年中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飽含了多少希冀。
遙望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風流人物輩出,但總是那抹屹立在赤壁之上高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略顯滄桑的身影,清晰的明顯,勝過了時間。
種箱直脈煙漢蠶陽弧齊干希薩班滾百消企倫衣確弱料給僅裂假分規側暗盡去秧愈墻祝病柳階美竹族爭得奴槍侵樂割深是牢臨終梁尖耳旁筑理校哲柱連幫如繁功作市她邊拿士沒玉照削貨史帶路殊邊刀長均嗎污變擠多則洛沿泡王星彈秦印格獻固褐空值臂劉王介搖門島干抗算深
一入官門深似海
蜂散具就呼銅帝答腸那括日專檢設政灰遺信冰袖新數耕濃秦異貧彎種耐純防案擺策和曲交全允功紛胡驗部釋系溝六況推特孢唱社翻夜鉆城到掃趕節征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宦海中沉浮,但卻三次遭貶,東坡有抱負,有主見,絕不肯隨意附和別人,從而隱瞞自己的觀點。他仗義執言,很有些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味道,這是他可愛之處,也是他老吃虧的原因,他與新黨公開叫板,與舊黨政見不合,可想而知,兩黨派里都沒了他的席位。
縱觀蘇子做官一生,雖有榮耀和顯赫,但荊棘遠多于鮮花,磨難遠超過安適。正如戲劇中所說,悲劇總是比喜劇深刻。
正式這種堅執己見,不隨波逐流的個性人格,使孫東坡飽經憂慮和磨難,也正是這種獨立不改的想人格精神,成就了東坡的崇高與不朽。
遠離官場更逍遙
生活不幸文章幸,這大概是人世間一種獨特的二律背反。生活的坎坷往往造就文章,政壇生涯的暗淡卻讓蘇東坡迎來了藝術生涯的頂峰。
蘇軾游覽黃州赤壁期間,詠出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句一出,我們猶如看到了赤壁那驚心動魄的美麗,同時,也感受到了他那瀟灑而多情的感傷。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他的詩,詼諧幽默,卻又極具情趣與哲理;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態橫生,文風平易自然,但卻揮灑自如,坦露真情。
蘇東坡的一生,詩文書畫,都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苦難以人成熟,深沉和達觀。或許推動他在藝術上有至高的造詣,卻是他那旁人沒有不平坦的經歷。
蘇東坡的藝術,可謂是“清水芙蓉”式的平淡,也是“盛如夏花”般的絢爛。
東坡在去世的那年,在一首詩中像是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問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在這“三州”,我們見識了什么是“河東獅吼”;我們品嘗了“東坡餅”的味道;我們領略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我們學會了做曠達的自己。
歷史的長河并沒有在他的身上多做停留,依舊呼嘯著向前涌去,但那抹豪邁、曠達但又略帶滄桑的身影,卻永遠印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