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生一起寫高考作文:大有可為有所作為
大有可為 有所作為
——同學生一起寫高考作文
“可為”與“有為”僅一字之差,實則內涵豐富,各旨要義。前者是時代大背景和舞臺,是機遇;后者是自身的努力和奮斗,是全力以赴和挑戰。二者既是各自獨立的概念,又是緊密結合有機統一的整體。故此,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必須“有所作為”。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動蕩年代,正如材料中所提及的革命志士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等一樣,有多少仁人志士順應時代潮流,拋頭顱灑熱血,為民請命,救民于水火。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忍辱負重抗爭,終于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東方,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千百年來,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只不過是敢于勇立潮頭,敢于搏擊風浪,舍小我為大我,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和平年代,又如材料所提及的飽學之士錢學森、黃大年等,他們埋頭苦干,科技救國,攻堅克難。讓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不斷走向輝煌。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是他們的初心和愛國情懷。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屠呦呦、鐘南山、袁隆平等老一輩科學家就是用一生來踐行這句話的。袁隆平說:“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就是使命與擔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別人替你負重前行。
識時務者為俊杰。大丈夫處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可為”,在“可為”的時代,我們要順勢而為,方能“有為”,能成世界能成我。如若不為,是為懶惰,或望而卻步,錯失良機。謀“有為”,即使生不逢時也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樣的人,才是中國真正的脊梁,民族的希望。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能造“時勢”。
習近平總書記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每一代共產黨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追求和夢想。當下,改革開放縱深發展,“一路一帶”如火如荼,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百年滄桑,站在歷史的交匯點,我們喜逢盛世,應不負盛世。
年輕人,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向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擁抱美好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使命和榮光同在。年輕人,千萬別在可以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
絕處逢生,是有為;竭忠盡智,是有為;力所能及,是有為;全力以赴,是有為。“可為”而“不為”,悲哉;明知“不可為”而“有為”,壯哉。
大有可為,有所作為。功臣不必有我,成功一定在我!我們應為美好的時代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