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輟學后讀中專學手藝成為工匠,湖北小伙逆襲故事入選浙江高考作文題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11日訊(首席記者張維納)90后中專畢業生楊杰出生在湖北省黃梅縣,他沒有參加過高考,但不妨礙他通過努力成為青年人的榜樣。楊杰的故事,成為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的素材——請考生書寫對個人未來發展的啟示。6月9日,楊杰在電話中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參加高考”。
沉迷游戲,高中輟學后讀中專學手藝
2023年楊杰入選“浙江工匠”。
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素材——新時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如95后姑娘徐楓燦,在空軍航空大學刻苦訓練、滿分通過考核,成為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后青年工人楊杰,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成長為“浙江工匠”,獲得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占比近九成,勇闖國內智能超算領域“無人區”,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以上材料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請寫一篇文章。
如果這篇作文請楊杰本人作答,他又會如何撰寫?6月8日,楊杰通過個人社交平臺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堅持就一定有回報。”這也是他的成長感悟。
楊杰在朋友圈曬過很多榮譽證書。20歲,他成為“玉環技術能手”。23歲,他成為“臺州市首席技師”。24歲,他成立了“臺州市楊杰技能大師工作室”。26歲,他獲評“浙江省勞動模范”。今年4月,他又剛剛獲評玉環市首屆工匠年度人物。
20歲之后,榮譽接踵而來,這是楊杰在學生時代不敢想象的事。
1993年,楊杰出生在湖北省黃梅縣,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楊杰幼時在學習上沒有讓父母操過心,初中時他的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十名。中考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的知名高中。“少年時期總會有些無知,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考上高中后,貪玩的楊杰開始沉迷電腦游戲,荒廢了學業。高中只讀了半年,他便向父母提出“不想再讀了”。
父母生氣,但拗不過他。輟學半年后,家里人建議他學門手藝,他硬著頭皮去讀了中專。直到中專畢業,楊杰也沒有意識到學習和努力的意義。
被喚醒了,“我能不能也拼一次?”
楊杰在為設備做檢修。
楊杰18歲中專畢業時,經小姨介紹來到了浙江省玉環市,在當地一家機械公司維修科做學徒工,從事設備檢修工作。
“來到玉環后,我忽然開竅了。”楊杰發現,當地有很多小微企業,周圍的人都很拼,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小老板。他甚至聽說,技工做得好,也能獲評市級、省級榮譽。楊杰被喚醒了,“我能不能也拼一次?”
楊杰在中專讀的專業是電子技術應用,進入公司后才發現學校里學的東西基本用不上,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為了學知識,楊杰與帶他的師傅李彥斌經常是形影不離。他認真觀察、仔細揣摩師傅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稍存疑慮,便要纏著師傅問到底。有時,為了弄清一個原理,他把相關圖紙翻來覆去反復琢磨、反復研究,直至弄懂弄通為止。
師傅李彥斌對楊杰的評價是“上進心強、不怕苦、肯鉆研”。李彥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楊杰能有這樣的榮譽,都是他日復一日積累的結果。
每天修完設備下班后,楊杰都在電腦上將檢修過程重新記錄一遍,并嘗試制作設備的工作原理說明書。他說,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設備的原理構造,維修起來也更加便捷。李彥斌評價楊杰,“不主動學習,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介紹,楊杰年輕,善用互聯網,遇到問題,經常上網自學。
車間里曾有3臺舊淬火爐,如果不是楊杰改造,它們的命運可能就是廢銅爛鐵。楊杰說:“原來的電器控制裝置已用了10多年,控制設計落后,故障率高。”李彥斌介紹,歷時一年多,楊杰通過改造機器的電氣控制,重新設計控制程序,降低了機器的故障率,為公司節約了20多萬元。
在李彥斌看來,楊杰身上有著年輕人少有的吃苦精神。“現在許多年輕人趨向新鮮事物,很多人愿意投身自媒體,可一線技術崗位青年人才極度缺乏。”李彥斌今年已65歲了,還在一線工作。
李彥斌告訴記者,現在處于一線崗位的大多是中年人,青年人不多。這樣一來,很多精細技術便難以傳承,“希望更多青年能像楊杰一樣主動投身一線,各行各業都能出人才”。
不加班時,把自己關在屋里自學
楊杰在為設備做檢修。
“認真、肯學習”是很多人對楊杰的共有印象,持有這種印象的包括他的妻子胡鈴飛。楊杰和胡鈴飛曾就職于一家公司。胡鈴飛是車間的一名裝配工,車間設備出故障,楊杰所在的維修部門都會過去維修。
“楊杰和其他師傅不一樣。”胡鈴飛說,楊杰剛進公司不久,她就注意到了這個小伙子。“在好多同事看來,楊杰還有點‘傻’。”胡鈴飛介紹,如果遇到下班,設備還沒有維修好,同事們都會先去吃飯,楊杰飯也不吃,就待在車間和機器“死磕”。
設備修好后,別的師傅都走了,楊杰不走,他會在車間多待一會兒,等設備平穩運行后才會放心走。就是這個“傻”小伙讓胡鈴飛心動了。2023年年底,兩人領證結婚。
婚后,胡鈴飛對丈夫又有了新的認識。“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他永遠都在忙。”胡鈴飛告訴記者,加班是楊杰的常態,即使不加班,楊杰也把自己關在書房,查資料學知識。
“家里的書桌上都是他的學習資料,他還買了很多編程書,最近就在自學編程。”采訪時,胡鈴飛無奈地笑著,“那些書我都看不懂,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看懂的。”她隨后又向記者表示,“雖然榜樣就在我身邊,但我做不到他這樣。”
6月7日中午,胡鈴飛和同事結伴去吃午飯,同事興奮地告訴她,“你老公出名了。”她這才知道,丈夫入選了浙江高考作文題。同事們都替楊杰高興,但只有胡鈴飛知道丈夫背后的辛苦。那天晚上回家,她和楊杰聊起這件事,她交代丈夫,“以后繼續努力,但更要注意身體。”
將楊杰視為榜樣的還有“競爭對手”黃建群。兩人相識于玉環市,就職于不同的公司。從2023年開始,黃建群和楊杰常常在省、市技能大賽中相遇。“我比他大十幾歲,但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工作態度,這個小伙子都讓我嘆服。”黃建群說,只要在比賽中遇到楊杰,他就從未贏過。
“只要大家都堅持,一定都比我優秀”
一步一步,從當年的學徒工成長為今天的杰出工匠,楊杰坦言,他的成長得益于臺州市及浙江省出臺的人才激勵政策,同時,他也在政策中獲益。
2023年,楊杰和妻子在玉環買房安家。作為臺州市首席技師,楊杰買房時享受到了價值30萬元的“房票”補貼,這相當于買房直接省了30萬元。楊杰來到玉環市工作后,他就知道省、市對技術人才很重視,也有很多激勵政策。這些都鼓勵著他爭當優秀。
楊杰還提到,“浙江工匠”中有一位和他同名同姓的楊杰,是一位80后,巧的是兩人同為臺州市青年聯合會成員。兩個楊杰接觸雖不多,但相互加了微信,也共同堅持發揮工匠精神,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
對于這次浙江高考作文題的立意,另一位80后楊杰感慨,“時代關注人才,關注工匠,意味著社會對各行各業的同等認可。只要有心在某個領域深耕,到哪都會發揮自己的價值。”
今年3月,楊杰選擇重新出發,離開自己工作了11年的舒適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心投入非標自動化設備改造。
6月9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楊杰時,他正忙著和客戶溝通設備改造情況。6月7日中午,他正在辦公室學編程,忽然看到幾個微信群內都在給他點贊,才知道自己入選了浙江高考作文題。
“沒想到以這樣的方式參加高考,算是圓了自己的高考夢。”楊杰說,雖然自己沒參加過高考,但類似的重要場合和緊張的情緒體驗,在各類技能比賽中也感受過。
楊杰至今記得2023年第一次參加玉環職業技能大賽,“緊張得不行,心里就想著試一試,結果成績很好”。楊杰2023年參加臺州市級比賽,也沒有給自己定大目標,平常心對待,沒想到拿了第一……
這兩年,總有身邊的人問他,當年退學后不后悔?楊杰說,沒有想過是否后悔這件事。他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只要保持學習的勁頭,都能成為所在行業的佼佼者。
楊杰的故事入選高考作文題后,有網友評論,“每個公司都有楊杰,然而楊杰卻不常有。”楊杰卻說,“只要大家都堅持,一定都比我優秀。”
【編輯:侯方隅】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