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給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一封信”審題指導與例文導寫
原標題:【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給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一封信”審題指導與例文導寫
【原題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3 年秋季高一學生將使用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新的高中《語文》課本編寫過程中,設定哪些單元主題、選擇哪些作品,才能使語文學習更符合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曾引起廣泛討論。有網友列出以下主題,供大家探討:
生命贊歌 家國情懷 審美鑒賞 科學之趣
文化傳承 英雄情結 思辨創新 自然之美
請從中選擇兩個主題,并結合學過的語文課文,以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身份,給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一封信,表達你對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系的認識與思考。署名為“辛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解析】
審題:
明確出題人的寫作要求。要求1:選擇兩個主題。要求2:結合學過的語文課文,本質就是要么以語文課文內容為論據進行論證、要么以語文課文內容的核心思想關聯本材料當論點展開論證。要求3:以即將畢業高三學生身份,本質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表述口吻,帶著對語文學習的反思、沉淀來進行思考性表達。要求4:給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一封信,此要求本質有兩點,第一是對象意識,對象意識對表達語氣提出要求,對表達措辭提出要求;第二就是格式,書信體,若不能很好完成書信體的格式要求,閱卷標準中肯定要扣分。要求5:表達你對高中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系,本質就是我們的論點最好都是圍繞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來展開,這相當于二元元素作文,訓練過的學生不陌生,頭腦中瞬間反應高考論述類文本——諸子之學的“照著講”與“接著講”。要求6:署名為“辛昇”,本質是統一署名,但是我的學生還需要去想想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辛——辛苦,昇,升也。唯有歷經辛苦,方能學業有升,品格有升。從文體來看,材料沒有限定文體,考生可以選取自己擅長的文體作文,如寫作議論文,要由明確的觀點,有清晰的思路;如寫作記敘文,在寫作中要注意所敘之事必須真實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調,主題要積極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將一些真實細膩的情感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來;要敘議結合,在敘事中恰當地穿插抒情議論,深化主題。
立意:
1.創新是永恒的動力
2.傳承和創新并存3.萬里求學,只為家國
4. 青春夢想盡在家國情懷
素材:
1.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愛,屈原屈辱投汨羅江成為萬千中華魂,時時提醒我們什么是正義。因為愛,文天祥在零丁洋里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絕唱!因為愛,陸游詠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夙愿。
2. 史鐵生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寫道:“是卓別林的話救了我,他說:‘死,著什么急啊?’我一想,對,死是早晚的事!不死,該怎么活呢?”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對生命的熱愛就成為了史鐵生的心靈支柱。雖然史鐵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離開了人世,但是,他已經為世人塑造出了一個熱愛生命的崇高形象。因為,熱愛生命的人,無論是牌何種環境,總能揚起生命的風帆不斷向前,向前!
3. 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包含了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期待和要求。
儒家經典《大學·圣經》中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
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4. 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閃耀著靈性,只有你才擁有這樣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閃耀著晶瑩的東西。荊軻,你流淚了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啊,悲歌已在易水旁響起,你提著樊將軍的人頭,拿著用地圖包裹好的匕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刺秦之路。
為什么你要選擇刺秦?難道你不知道這是死路一條?難道你不明白燕國必亡已成定局?難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愛著你?不,我想這些你應該都知道,而且比別人更清楚。然而你放棄了可以帶著你心愛的人遠走高飛的選擇,毅然地踏進了虎狼之地的秦國,你灑在秦國宮殿里的熱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塵埃的英雄豪氣。你使我明白要選擇勇敢,選擇誠信。
5.烏江旁,戰馬的悲嘶響徹云霄,你高舉長矛,以橫掃千鈞之勢奮力拼殺,江上漂來一只小舟,你沒有選擇逃亡,而是從容地自刎。你敗了,徹底地敗了。然而,你實際上是可以選擇不敗的。鴻門宴上,你可以殺掉劉邦,你可不相信劉邦的承諾,而你卻沒有這樣做。你雖然失敗,可你以英雄的身份活在人們心中。劉邦雖然勝了,可他永遠被人們稱為小人。烏江旁,你本可逃走,而你卻選擇血染烏江,當鮮血從你身上噴出的那一刻,你的靈魂得到了升華。你使我明白要選擇仁愛,選擇無悔。
6. 你也是一位忠臣。雖然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遠大理想,卻有著“生死何須顧,情義一肩挑”的強大信念。秦軍破趙,兵至燕國邊境,你知道,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身為燕人的你,沒有退卻,更沒有逃避,絕世的劍法敵得過千千萬萬如狼似虎的秦軍嗎?怎樣以己之力保全燕國呢?多少次夜不成眠,多少次食不知味,你原來豁達的心變得沉重起來了。太子丹的囑托,樊於期的信任,燕地百姓的希望,使你守住一份承諾:刺殺嬴政,別無選擇。
7.“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慘淡的黃昏,一位年輕的壯士踏著最后一抹斜陽,緩緩走來。一個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字,你——荊軻映入了我的視線,站在易水河畔,你那為國分憂的愛國之心讓我震撼不已。為了報效太子,更為了讓我們這些燕國的子民繼續過著幸福安寧的生活,你毅然決然地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刺秦。此刻“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壯士,讓我送你一程吧!當你“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時,我們早已“垂淚涕泣”,或許不久之后,我們就能看到你凱旋的身影。報國路,險象環生,你以如燕國大地般寬厚的脊背,負起了太子及百姓的重托,“士為知己者死”,國家多事之秋,舍棄小我,成就大我,這一切都讓我萬分激賞,“回首河山空蕩響,只留風雨響青萍”不會是你的嘆息,“白刃臨頭惟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才是你無畏的精神,而這一切怎能不讓我熱淚盈眶,你此去也許會“壯志難酬”,也許會“英雄氣短”,但你毫不畏懼,就為這,壯士,讓我送你一程!
結構層次:
1.題目《讓語文書多點剛柔并濟的中國風》,直擊主題。
2.開篇點明自己身份,結合現實,引發我們對課本內容的思考,亮出觀點:我很期待自己的學弟學妹能在新的教材中看到剛柔并濟的中國風范,而我們青年需要做的,便是通過課本,將它們繼承。
3.主體段落,闡釋剛柔的內涵,結合課文內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滕王閣序》等文章,跨越時空,多方面論證觀點,內容充實,符合題意,樸實自然又不失靈動,表達準確到位,句式的靈活多樣。
4.結尾段緊扣中心,重現自己觀點。盼望我們的新課本多一些剛柔并濟的中國風。
【考場佳作】
讓語文書多點剛柔并濟的中國風
尊敬的主編:
您好!在前不久,我得知了自2023年開始,新高一的學生將使用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作為一名即將要結束高中生活的學生,雖然無法在課堂上見到這本教材,但作為一名舊教材的使用者,我很期待自己的學弟學妹能在新的教材中看到剛柔并濟的中國風范,而我們青年需要做的,便是通過課本,將它們繼承。
這剛,是指傳承幾千年的英雄情懷;這柔,是指詩情畫意的審美取向。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我遇見了站在北固亭,渴望帶著吳鉤去殺敵的辛棄疾。那時候,“國破山河在”,他仰慕孫權式的英雄,渴望成為英雄而不得。還有那“塞上長城空自許”的放翁在《書憤》中飽含熱淚,只能借筆從戎。他們不是英雄,卻勝似英雄。在語文課堂上,我在心中描繪了英雄的模樣,他們目光堅定,滿心家國。
我希望語文課本中多些這樣的英雄,那么中國就多些精忠報國的棟梁。今年國慶閱兵,院??蒲蟹疥囀状瘟料?,他們是軍事科研領域的高材生,71%是博士學歷,而課堂上贊頌英雄們的朗朗書聲就是他們在心中埋下的第一顆種子。
當然了,如果語文課本僅有手持鋼刃的戰士,不足以描繪錦繡中華。
假期游玩,我在滕王閣眺望時,看見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秋雨過后我在公園漫步時,明白了“空山新雨后”的清秀;月夜冥想,我來到滿池荷花邊時,感知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些美好,自然都是語文書中的恩賜。
含蓄委婉的審美取向,使得中國的詩歌走向世界巔峰。先賢們留下的不僅有美景,更有融匯在美景中的各樣情感。詩人若心情大好,那景色便是山清水秀,綠葉紅花,詩人若是情緒低落,那景色便是壓城黑云,風急猿嘯。寓情于景的手法,給了我們太多美的享受,而這種如細雨無聲般的表達方式,也讓浮躁的青年多了一分寧靜。
如果說,東方表達是含蓄的,那么西方表達就是直接的,《中國有嘻哈》等節目是我們這一代青年所喜愛的,可我發現,越來越多的說唱作品融入了中國元素,那些湖光山色,那些細語呢喃不僅不會老土,反而使得說唱更顯潮流。
于成長,英雄氣概給我們風骨和啟迪;于生活,審美取向給我們氣質與才華。
因此,我寫下這篇滿載期待的文字,盼望我們的新課本多一些剛柔并濟的中國風。
敬祝編安!
辛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