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第一章讀后感200字(紅巖第一章讀后感200字初中)
《紅巖》第一章讀后感
《紅巖》是中國著名的革命文學作品之一,作者巴金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市北山革命根據地內青年學生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斗爭的故事。本篇文章主要圍繞著小說第一章展開,分享我的讀后感和體會。
“校門口的廣場”——革命萌芽的起點
小說第一章描述了北山中學校門口的廣場上發生的一幕,幾個愛國學生在那里舉行演講活動,并宣傳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這個場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它是整個小說中革命萌芽產生的起點。正是這些勇敢堅定、熱愛祖國的年輕人,在一個偏僻而冷清的角落里激發出了自己內心深處最真摯、最堅定的信念。他們不僅僅是單純地表達自己對于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關注,更是在呼喚著更多的人們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來。這種精神和態度值得我們深思。
“三個學生”——個體與大眾的關系
小說第一章中,“三個學生”是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他們分別是身穿白襯衫、臉色蒼白的周而復,戴眼鏡、細皮嫩肉的白石,以及頭發略帶卷曲、穿著麻布衣物的張三。他們代表了不同層次和階級的青年學生,但又有著共同的信仰和理想。他們既面臨著來自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需要承擔起為民族解放事業奮斗爭取勝利這樣一個大局觀念。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對于自己所處環境和時代背景做出正確判斷,并作出相應行動。而這種關系既是個體與大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一個縮影。
“研究會”的意義——知識分子在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小說第一章中,研究會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組織。它由白石等幾個學生創建,旨在通過學習馬列主義和作為革命的骨干分子,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這個組織不僅僅是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更是學生們走向革命道路的重要一步。在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對于社會進步和革命事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種作用也是在“研究會”這樣一個組織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紅巖”的寓意——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小說第一章中,“紅巖”這個名字雖然只是簡單地出現了一次,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它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當時動蕩不安、戰爭硝煙彌漫的歲月里,北山革命根據地內涌現出來許多像“紅巖”這樣頑強、不屈不撓的革命力量。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犧牲,為中國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精神和品質,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結
《紅巖》第一章中所描繪的情景和人物,都是那個年代里真實存在過的。它們歷經了滄桑和風雨,卻依然在今天閃耀著光芒。這個小說提醒我們記住歷史,珍視現在;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保持初心,追求進步。這些精神和理念,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