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閱讀、寫讀后感,其實還可以這樣做
主播:大寶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19年1月20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經典的魅力》。
提到經典書籍,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名,陌生的是內容。有的人拿起書卻讀不下去,有的人讀了卻消化不了。針對這些問題,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暢銷書作家齋藤孝,在書中給出了非常實用的經典閱讀法。
在之前的晨讀中,我們已經分享了書中的部分方法,下面再來看看另外四個。
①
『自己的文庫』
經典有一定的“共識性”,很多人認可的書,是經典無疑了,比如《西游記》《安娜·卡列尼娜》;但經典也有一定的“個體性”,有些書不怎么受關注,但只要對你來說非常有價值,那么它就是你自己的經典,比如《斯通納》。
公認的經典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比如《紅樓夢》雖好,但很多人讀不下去,消化不了。倘若按照“屬于自己的經典”的思路去選擇,閱讀興趣就會大大提升,不愁讀不下去。
“屬于自己的經典”和“喜歡的書”,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是非常感性的,喜歡就行了;而前者加入了其他限制——意義和影響力。怎么判斷哪些書能列入“自己的經典文庫”呢?有兩個參考標準:第一,這本書讓你觀察社會及事物的視角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二,你時常想起書里的內容,再次閱讀也不會感到厭煩。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可以收錄了。
②
『浸泡式閱讀』
在之前的晨讀中,我們介紹過書中的一個閱讀法——活用自己的經驗,把經典書籍里所寫的內容引入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經驗去理解。浸泡式閱讀正好相反,我們要摒棄自己的經驗,“走進”書中的世界,感受里面的風土人情,體會里面的世情冷暖。
比如司馬遷的《史記》里面,寫舜多次被自己的父親和弟弟置于死地,但他逃出生天后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孝敬父親,愛護弟弟。閱讀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假,就不能體會到舜的寬厚和孝順。
遇到不符合自己固有認知的內容和觀點,如果立馬排斥,表示不能容忍,我們的視野就得不到拓寬。經典著作帶來的沖擊,其實是一種迷人的魅力,不妨穿越時空,去理解里面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③
『表演式閱讀』
經典書籍的“經典”,不僅體現在故事情節和思想上,也體現在遣詞造句中,要想更深入地品味經典,可以嘗試一下表演式閱讀。怎么做呢?很簡單,就是朗讀書中的內容,遇到對話或者獨白時,就以書中人物的口吻讀出來。
齋藤孝曾經選出三島由紀夫的長篇小說《金閣寺》中的某個場面,讓一些大學生和小學生朗讀,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大聲朗讀后第一次意識到經典的偉大!”朗讀會加大理解的深度,我們讀的時候,還可以配上表情和動作,讓自己“身臨其境”,用整個身體去感受書中人物的處境、心情等等,這樣能讀出更多東西。
另外,表演式閱讀還能防止走神,下次閱讀的時候,試試這個方法吧。
④
『以寫促讀法』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地記憶和消化書中的內容。但讀后感不是簡單的好詞好句摘錄,我們還需要寫出自己的見解。很多人寫讀后感的時候容易卡住,不知道要寫什么,因此懶得寫。
其實,寫讀后感也是有“套路”的,齋藤孝在書中給出了三個步驟,幫助我們寫出更有深度、更有價值的讀后感。
第一,精選出你最想引用的三個經典句子,或者三個片段。
第二,思考一下,這句話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寫出來。
第三,思考一下,你是否有過相關體驗?包括真實的生活體驗,以及從其他書籍或者影視劇中得來的體驗等等,都可以寫。
按照這三個步驟去寫讀后感,你的思路會更清晰,思考的質量也會更高。
總結一下,創建自己的文庫,可以讓你找到更多經典書籍;浸泡式閱讀、表演式閱讀和寫讀后感,可以幫你讀出更多東西。經典書籍里蘊含著豐富的思維能力和非凡的想象力,擁有“經典”的視角,你的視野也會更加開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哦。
參考書目:《經典的魅力》[日] 齋藤孝
——END——
剽悍晨讀寫作特訓班(第一期)招募已經結束啦,詳情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