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讀后感1
讀完《童年》后,我便認為高爾基很可憐。
文中我最喜歡“外祖母”。我敢說“外祖母”是世界文學中最光輝,最有人性,同時最富藝術魅力的。她保護著高爾基不受邪惡力量侵噬,用善良的心驅走高爾基內心的邪惡。
閑暇時,她最喜歡給高爾基講童話故事,她所講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故事,讓高爾基從小就辨別善與惡。
“外祖母”總是以慈善,寬厚的胸懷,關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高爾基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將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高爾基聽。
她對高爾基的影響,正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外祖母”就像一條小河,滋潤著高爾基這棵小草,讓他茁壯成長。
我最討厭“外祖父”,因為他吝嗇,貪婪,他內心也有善良的一面,可是被金錢蒙蔽了,再加上兩個兒子的暴虐成性,整天爭奪財產,讓“外祖父”脾氣更加暴躁,經常打高爾基,但是有“外祖母”的保護,高爾基才得以生存,內心不受污染。高爾基曾說過:“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可見,“外祖母”是最善良的。就如大自然一樣美麗,鮮花一樣芬芳,湖水一樣清澈,天使一樣純潔。
童年讀后感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講述了阿廖沙的成長故事,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描寫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
看完書,一個從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浮現在我眼前。外祖父視財如命,主人公因為犯錯而經常被痛打;兩個舅舅為了分家而爭吵,經常打架,這一切給阿廖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對比阿廖沙,我們的童年要好多了,有爸媽疼,不用為了生存而去努力,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阿廖沙呢,只有冷落和欺辱。但是他堅強地活了下去,不屈服地生存了下去,最后成為一代大文豪。
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我們,將來會有出息么?看完后,我有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就像圈養(yǎng)的動物,爪子磨平了,意志也被“太陽”烤軟,哪里還懂得拼搏?我們還能獨自生存在這鋼筋水泥澆筑的森林里嗎?肯定是不能的,只會成為街頭的乞丐罷了。而阿廖沙呢,他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但卻熬過來了,因為他有拼搏的精神,有堅強的信仰。
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依賴,嘗試自己獨立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軟弱,向困難說一個“不”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他人給的一切,去嘗試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人吧。
時代在進步,我們不可以退步,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讀后感3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于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yè)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fā)展打斷了外公發(fā)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于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fā),書中告訴我們要執(zhí)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童年讀后感4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童年是絢麗多姿的,童年是一個百花齊放、鶯歌燕舞的季節(jié)。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讓它變得充實起來,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讓它變成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的童年時多么美好,但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痛苦地。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他三歲時就喪失父親,從此失去了父愛就跟著母親和外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開了一個小染房。從此,他的黑暗生活就此開始。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婆和他,是他幼小的心靈走向了陰影。我一直以為他的外祖父不慈祥,很兇狠。但是外祖父也有慈祥的一面,比如書上的一段話: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著講著,在我眼里形象高大起來,這個干瘦的老頭忽然成了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著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自從我讀完這句話后,我才知道外公并不兇狠,也并不可怕。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自生活的道路時,但在我們這個年齡時,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依賴著自己的母親、父親。在父母心中,我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它們事事唯護我們,為我們排憂解難。讀了這本書我們是應該反思一下了。
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不讓他白白流失,在生活、學習中多思考,有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