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觀后感850字
《情書》觀后感850字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情書》觀后感85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情書》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以敘事獨特、畫面清新、音樂優美、情感細致而獲得全世界的一致好評,真摯感人的故事引起空前轟動,歷經二十年仍經久不衰。《情書》的故事,要從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它講述了渡邊博子因為思念逝去的未婚夫藤井樹,向其舊日故居寄去書信,卻意外收到回信而相繼展開的一系列故事。事實上,回信人是中學時代和未婚夫藤井樹同班且同名的女生(下簡稱男樹女樹),而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一段可貴的青澀愛情被導演巖井俊二用巧妙的鏡頭切換緩慢地發掘出來。巖井俊二以溫柔到極致的藝術創作手法,將《情書》中這段純凈真摯、哀婉悲美的故事敘寫得惹人眷戀,成為了千萬人心中永恒的回憶。
而在《情書》中,死亡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生命終止和令人恐懼之象,非生存的二元對立面,而是隸屬于生的一部分,是生的延續與繼承。這是因為死亡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卻扮演著獨特的地位,日本人坦然面對死亡,能夠以豁達的態度直視并且懷著肅然的.敬意審視死亡。透過影片《情書》,巖井俊二描繪出自己心靈世界的青春印象,表現了他在日本傳統價值觀影響下對于死亡新的理解,最終為觀眾展示出他對于死亡美學的構建和理解。
首先在電影《情書》,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雪花這一意象,它具有雙重象征性。
意象,是指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一定的意象,往往對應一定的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在《情書》中,死亡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男樹的死,推動渡邊博子與女樹開始書信往來,互通有無;推動秋葉茂和渡邊博子的戀情逐漸走向現實。女樹父親的死,推動女樹對于男樹的喜歡,壓抑進最深層次的潛意識中;推動女樹對待感冒生病的態度,只是敷衍地服用藥劑,不愿前往醫院;推動女樹家庭關系隱藏的破裂,母親與祖父產生間隙。故此,巖井俊二在影片《情書》中,不單單運用死亡這一單一的事實去直接描述死亡,更是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即客觀物象去間接描述死亡。其中引人矚目值得探討的有雪,巖井俊二通過雪,強有力地建構起豐富內蘊的死亡意象,不遺余力地渲染著死亡美學的發生。
在日本歷史上,雪向來是日本傳統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意象,其白色象征著純潔、高雅、肅殺,為悲美之物。《情書》開場渡邊博子單獨緬懷男樹的片段向來被譽為是最富意境美之景:渡邊博子黑衣仰面躺在漫漫雪地上,成為群雪中的點綴尤顯突出,她神情安靜,唯有雪花肆無忌憚地飄零。而后博子做出了一個深呼吸,向遠方離去,鏡頭隨之切換停留在茫茫雪地,奠定了整部影片淡淡哀傷的基調。她仿佛追求著對于死亡的體驗,坦然面對著,但雪意象在這一場景的構建,已然將博子內心中的哀傷不著于形的擴散開來,滲入每一個觀影者的心中。此外,雪在影片中不是單獨存在著的事物,它是電影從始至終貫穿著的元素,任何場景,都無法忽視雪的襯托。同時,雪也是巖井俊二在構建死亡意象時最重要的一處著力點。一方面,雪隱喻逝去的亡者,既是象征男樹,也是象征女樹的父親。漫天的飛雪,是亡者對于生者的影響時刻都存在著;靜寂的落雪,是生者心中永遠無法割舍對亡者的哀思。另外一方面,雪和冰相關聯,能夠形成驚人的暴風雪。它喻示著渡邊博子和女樹內心中的困境與博弈,博子揭開男樹一見鐘情之謎的艱難,女樹遭受父親、初戀對象逝去的磨練。但這種雪的束縛,在影片回憶片段是消弭的,因為這個片段所要表達的,實際上是美好朦朧的青春戀情。所以,巖井俊二通過在影片中塑造雪這一日本傳統的物象,淡化了死亡的恐懼與悲傷,表達了他對于死亡非消極、非憎恨的態度,進而引出他對于生與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