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張居正》讀后感
《風雨張居正》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雨張居正》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百家講壇上看了《風雨張居正》,不單單被張居正勵精改革、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熱情和能力所感動,也為酈波老師的微笑和才學所折服。帶著對酈波老師的敬佩和對一代名相張居正的敬仰,我認真研讀了由酈波老師著的《風雨張居正》一到八集,竟然從各個方面都有收獲。
一、關于教育
在當時“四最組合”——最好的老師、最好的陪讀、最好的母親、最好的學生的教育下形成的教育結果卻為零。萬歷皇帝在他最敬愛的張居正老師死后,大張旗鼓地反攻清算,把張家逼的家破人亡,還差點焚棺鞭尸。更可怕的是他以后不理朝政,將萬歷新政的成果一下子吞噬殆盡、把大明江山的資本揮霍一空,讓大明王朝真正踏上了滅亡的不歸路。老師、母親對小萬歷太嚴厲,生活上嚴厲、學習上嚴厲,小萬歷如有半點錯誤和過失,都會上綱上線,使得萬歷皇帝處處時時事事依賴張居正,沒有了自主性,更沒有創造性,而且在心靈深處埋下了叛逆的種子,所以導致這樣不堪回首的結果。
這個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太強勢。
和張居正一樣的老師、和李太后一樣的家長也比比皆是,必須惟命是從,使孩子和學生表面上唯唯諾諾、窩窩囊囊,然而骨子里的叛逆隨
著他們的長大生根發芽壯大,然后就有了驚人的毀滅力,家長和老師悔恨不已。
嚴厲和寬容都是兩種美德,更是兩種教育方法。把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孩子和學生比較健全的人格和品德。當孩子犯了生活上或學習上的錯誤時,我們做家長或做老師的,必須寬容他們,讓孩子和學生充分感受溫暖的愛心,然后在愛心的情感基礎上老師和家長即使嚴厲有加,孩子和學生也能欣然從內心接受,這樣,在孩子和學生的心靈深處和我們大人建立的關系是亦母、亦師或亦友。
二、關于為人處世
通過徐階戰勝嚴嵩的第一個手段“忍”的事例,我深刻地理解了“忍氣吞聲”的含義,它可以細分成兩層境界,“忍氣”是忍,但不如“吞聲”的境界高。
生活中遇到不順心或憋屈的事,我們能“忍氣”,但總要發發牢騷,以求心里平衡。如果忍了氣又把所有的`牢騷悶在肚子里,然后不動神色地爛在肚子里,那就是“吞聲”的境界了。徐階正是忍氣更吞聲才戰勝了大奸相嚴嵩。
我們周圍的人當然不是嚴嵩,但我們和同事相處,和家人相處,甚至是夫妻相處時,同樣常常會有憋屈的事。把那些難免憋屈的事,隱忍了再吞進肚子里,就會使矛盾化干戈為玉帛,慢慢地用大度在周圍樹立起自己的威信,相當于用內功戰勝了對方。
三、關于人性
張居正對待落榜挫折和困難胸懷坦蕩,而對待個人恩怨卻睚眥必報,表明了在人的心靈世界里,不是善戰勝了惡,就是惡戰勝了善。大善之人固有小惡,大惡之人也多少有些小善。善和惡是一對陰陽,它們也在相互轉化。看待一個人,不能從一件事上就斷定他的好壞,還要從多方面來評價他。
四、關于成功
高拱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太小,加上脾氣太急,又沉不住氣,結果把隆慶開場時徐階、高拱、張居正最理想的梯隊領導班子給攪黃了。由此感受到成功的因素中,性格因素比能力因素更重要。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因性格因素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嗎?
氣量狹小的領導帶著變色眼睛看待下屬,結果樹起了好多敵人,本人敬業奮斗,團隊卻是一片散沙;有的家長本想家庭和睦,平時竭盡全力維護,但由于自己的一時暴躁使子女形成抵觸心理,事與愿違;有的孩子天賦很高,學習也上進,但總不愿動手多練,考試時失誤自然會很多,常常是后悔莫急。
當然,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更有很多因性格因素而成功的例子。
胸懷坦蕩的領導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在意別人的苛刻,撥亂反正,使團隊轉敗為勝;吃苦耐勞的夫妻,樂觀面對困難,使家庭由拮據轉向安康;刻苦認真的孩子憑著毅力一次次進步,終于邁進大學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