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詞的中考作文
關于詩詞的中考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詩詞的中考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詩詞的中考作文1
我國古詩詞源遠流長。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盛行的文體和許多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他們的作品有異,風格也各不相同: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沉。而我,便與古詩詞一起尋夢。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要說最熟悉的莫過于李白的《靜夜思》了,這首詩委婉地寫出了作者對家的思念之情;到之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由王維寫的詩《送元二使安西》涌入我的眼簾,字里行間,詩人似乎把我?guī)敕謩e之景,而又從字里行間,我讀到了作者對朋友即將遠去的無助與悲哀,而今,一股凄涼從李煜的《相見歡》中透露出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被上天賦予文采,但上天也賦予了悲傷給他——他是一位君主。或許他是皇帝中最有文采的,也是文人中最有權力的,但一個人被夾在兩個領域里面,一定會受到傷害。他是君主——亡國之君;他是文人——不幸文人。他的所有痛苦不能被發(fā)泄,于是他就只有用寫作的方式來排泄自己的痛苦。
小時候,我因詩的韻律而學習詩,認為讀詩是一種高尚優(yōu)雅的.事情,但我只領會了詩之本,并沒有領會詩之意,所以我只是詩之芽。
之后,我因詩的意思、故事而學習詩,認為詩歌是人類最美好記憶的載體,但我只領會了詩之意,并沒有領會詩之情,所以我只領會了詩之葉。
現(xiàn)在,我因詩的情感、意愿而學習詩,認為詩歌是詩人表達自己的方法,我只領會了詩之情,并沒有領會詩之夢,所以我只開出了詩之花。
未來,我將和古詩詞一起找尋我的夢想,呈現(xiàn)詩之果。
關于詩詞的中考作文2
終于放假了,終于下雨了。雨不大,卻給我的“五一”增添了另一種味道。獨自在家里,我將臉貼在玻璃上,望著外面淅瀝的雨,心在雨聲中漸漸沉寂,幾句古詩像雨中被浸潤的草芽,在腦海中冒了出來。
林語堂先生說過:“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的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的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古詩,文有盡而意深遠,是美的享受;古人,時有盡而智恒遠,是愛的凝聚。古詩,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新世紀的今天也無處不在。
在我們的生活中,古詩到處可見,雖只有寥寥幾行字,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古往今來,誦讀古詩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賞、細細品味的人卻不多。用心領會吧!古詩會引領你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暢覽在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里,盡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讓你回味無窮……
李清照才華橫溢,身世卻凄慘悲涼。她一心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yè),到頭來只落得個報國無門,連個哀怨的地方都沒有。她獨自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不知曾經(jīng)感動過多少人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哀婉的凄苦情,讓我們撫肺痛心!《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我喜歡李清照,喜歡她那非人的才華,喜歡她寫的每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