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詩鑒賞的方法實用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古詩鑒賞的方法篇一
不會變的是什么作文推薦度: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推薦度:
入黨誓詞的內容是什么推薦度: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推薦度:
入黨誓詞的內容是什么推薦度:
相關推薦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懷。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
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么歡快、多么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制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一種歷經戰亂之后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凄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托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于詩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凄清、漫長。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么?聯系下文方知,詩人是由于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誼純潔無邪。
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
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突破。例如:
清平樂o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
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借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
典故,無疑會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題。例如: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o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后附有注解,閱讀這些注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例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后注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后極其歡快的心情。
s("content_relate");【古詩鑒賞的秘籍是什么】相關文章:
《蝶戀花》古詩鑒賞10-30
思鄉古詩鑒賞11-20
白居易的古詩鳥鑒賞07-31
元稹的古詩精選鑒賞02-06
范仲淹的蘇幕遮古詩鑒賞02-23
柳宗元《漁翁》古詩鑒賞09-21
《望岳》古詩鑒賞02-18
古詩鳥白居易鑒賞08-03
無題李商隱古詩鑒賞12-28
《將進酒》古詩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