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七言詩賞析
楊萬里七言詩賞析
引言:《小池》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描寫荷花的七言絕句,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楊萬里的《小池》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賞析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鑒!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文學賞析二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文學賞析二
這是一組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組詩第一首默默無名,但在組詩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殘”點明了送行的時間和環境。“荷花蕩里柳行間”寫出了送行路線以及沿途風景、“紅香世界清涼國”形象了表現了荷花的風姿神韻以及觀賞者的感受。
相對第一首,第二首流傳甚廣。“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首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拓展閱讀:
楊萬里寫荷花的詩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想得薰風端午后,荷花世界柳絲鄉。
水到荷花蔕,風生菰葉梢。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稽山影落水精闕,荷花露滴波中月。
荷葉迎風聽,荷花過雨看。
荷花正鬧蓮蓬嫩,月下松醪且滿斟。
荷花笑沐燕支露,將謂無人見曉妝。
蜂不禁人采蜜忙,荷花蕊里作蜂房。
獨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風水不香。
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萬頃照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