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垢納污
藏垢納污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藏垢納污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藏垢納污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藏垢納污 成語發音: cáng gòu nà wū 成語解釋: 垢、污:骯臟的東西;納:容納。比喻包容壞人壞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夠容忍有損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納垢”。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語繁體: 藏垢納汙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形容壞人聚積的場所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藏,不能讀作“zànɡ”。 近義詞: 含污納垢 查看更多藏垢納污的近義詞>> 反義詞: 滌瑕蕩垢  藏龍臥虎  查看更多藏垢納污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說的罷:“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污之地。”(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 女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