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出處】唐·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意思翻譯】美麗的云神卻不肯降臨,使我終夜苦思,獨(dú)自悲秋。
【全詩】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題解】
唐宣宗大中初年,馬戴在太原幕府中任掌書記,因直言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從北方來到江南,作者觸景生情,感懷身世,寫下了《楚江懷古》五律三章。這是其中第一篇。
【注釋】
①楚丘: 泛指湖南地區(qū)的山嶺。
②木蘭舟:船的美稱。
③云中君: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云神。屈原 《九歌》有 《云中君》篇。竟夕: 終夕,整夜。
【賞析】
此詩約作于貶龍陽尉途經(jīng)洞庭湖時(shí)。原詩有三首,此乃其一。楚江:指流經(jīng)今湖北、湖南境的長江,因這一帶古屬楚國。詩中寫楚山落日,露氣已集,頷聯(lián)“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純出自然,風(fēng)致自絕,而傷秋懷遠(yuǎn)之意在言外可得體會(huì)。頸聯(lián)寫江上所見之景,水闊而明月易見,山多而亂流夾瀉,亦很生動(dòng)。尾聯(lián)借云中君以抒發(fā)不見古人的懷古悲秋之情思,清微婉約,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