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出處】唐·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意思翻譯】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來偷聽。慢揉快撥十分得心應手,往復回旋仿佛聲中寓情。
【全詩】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唐].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邊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賞析】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亂,那么琴聲究竟如何呢?詩人不從正 面著手,卻以種種形象的描繪,來烘托那凄惻動聽的聲音。琴聲忽 縱忽收時,就像空廓的山間,群鳥散而復聚。曲調低沉時,就像浮云 蔽天;清朗時,又像云開日出。嘶啞的琴聲,仿佛是失群的雛雁,在 暗夜里發出辛酸的哀鳴,嘶酸的音調,正是胡兒戀母聲的繼續。詩 到此忽然宕開一筆,又聯想起當年文姬與胡兒訣別時的情景,照應 了第一段蔡女琴聲,而且以雛雁喻胡兒,更使人感覺到琴音的悲切。 接著二句,引自然界景物來反襯琴聲的巨大魅力。琴聲回蕩,河水 為之滯流,百鳥為之罷鳴,世間萬物都為琴聲所感動了,這不是“通 神明”了嗎?其實,川不會真靜,鳥不會罷鳴,只是因為琴聲迷住了 聽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聲而已。詩人接著指出,董大的彈琴 不僅僅是動聽而已,他還能完美地傳遞出琴曲的神韻。側耳細聽, 那幽咽的聲音,充滿著漢朝烏孫公主遠托異國、唐朝文成公主遠度 沙塵到邏娑(拉薩的另一音譯)那樣的異鄉哀怨之情。這與蔡女造 《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