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出處】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意思翻譯】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蘭葉蔥蘢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華般皎潔!
詩人用互文見義的筆法,寫出了蘭草迎 春勃發,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桂花鮮嫩,皎潔清雅,欣欣向榮。
注: 葳蕤,形容枝葉繁盛。皎潔,明亮而潔白。
【全詩】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①葳蕤: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②爾:指蘭花、桂花。佳節:意為由于蘭桂而使得春、秋兩季成為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季節。 ③林棲者:棲于山林中的隱士。風:指蘭桂的風致、風度。 ④本心:指本性。美人:指林棲者和其他相悅之人。
【題解】
張九齡的《感遇》詩共十二首,都是張九齡被貶謫以后的作品。“蘭葉春葳蕤”是十二首感遇詩中的第一首。這首詩表面上贊美春蘭秋桂的芳潔本質,實際是托物言志,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勵、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志向,以及恬淡從容的超脫襟懷。
【全詩鑒賞】
詩的首二句,用對偶的方式寫了春蘭與秋桂這兩種高雅的植物。“葳蕤”寫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皎潔”精煉簡要地寫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三、四兩句寫蘭桂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它們都在各自適當的季節顯示自己的生命特點。一個“自”字,指出蘭桂各適佳節的特性,同時也表明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這四句都是寫蘭桂而未到涉及到人。接下來“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二句轉寫人,引出了居住山林之中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這位隱逸之士因聞到蘭桂的芬香,產生了愛慕之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兩句中“何求”是一個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么,蘭桂若有感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可是“何求”卻開新意,蘭逢春葳蕤,桂遇秋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并非為博得美人折取欣賞。詩到此露出主旨,即詩人是用蘭桂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青瞇提拔,以求富貴利達。
這首詩氣脈一貫到底,起、承、轉、合結構嚴謹。在表現形式上運用比興手法,詞意平和溫雅,詠物的背后,有著高雅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