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出處】唐·杜甫《野望》。
【意思翻譯】因海內戰爭不息兄弟被懸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淚下身心遙。
【全詩】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釋】①西山:指成都西今雙流縣西的西山,主峰終年積雪,似非岷山,岷山在成都。三城:松、維、保三州,在成都西北,因受葉蕃侵擾,有重兵防守。南浦:南郊水邊地。清江:即錦江。 ②風塵:戰爭。諸弟:指遠在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弟妹們。 ③遲暮:老年。詩人時年五十。涓埃:細流和微塵,喻微薄之力。 ④極目:遠望。不堪句:意為當時三城戍守,蜀地人民疲于奔走,四望一片蕭條。
【賞析】
此詩作于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時在成都。
首聯對仗工穩。西山在成都之西,因常年積雪,又稱雪嶺,杜甫另有 詩云“窗含西嶺千秋雪”(《絕句四首》),彼處的“西嶺”也就是這里的西山。 三城,指松、維、堡三城,為唐代備御吐蕃所修的軍城。這一句是寫從城郊 西望所見的遠景,下句則寫近景。城南有清水河流過,有江有浦,并能看 見中和門外的萬里橋。這兩句詩實寫遠近之景,又另有他意:前者見西山 白雪而思三城戍(唐備吐蕃,于松、維、保三城設戍),是在憂思國家之難; 后者所見有萬里橋,睹橋思人,原來已經離家萬里,這是在感嘆個人情懷。 一聯之中,家國兼顧,氣氛沉郁,句意皆工。清楊倫《杜詩鏡詮》曰:“思家 憂國,首二并提,起勢最健。”杜詩于此,確有凌云健筆之力。
頷聯與頸聯沿著上句思家之情而發。海內處處風塵,自己和諸弟相 隔天涯,一身遙遙,來到這遼遠的西南,滿面涕淚。年已遲暮,無絲毫之力 以報效國家,只能供眾多疾病來折騰自己。杜甫在長安時就曾患過肺病, 到成都后又患頭風,諸病纏身,而是讓他倍受折磨且不能忍受的是報國無 門。這種種不甘與無奈,便化作了“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涘答圣朝”一 聯詩,語意極為沉痛。然而氣象卻并不衰颯,自有一種大方渾融的氣質透 于紙外,可稱高渾之筆。后來顧況《湖南客中春望》詩:“風塵海內憐雙鬢, 涕淚天涯慘一身。”就全襲杜句而得之。
尾聯總收,跨馬出郊踏青,極目遠眺,不堪人事日漸蕭條。觸目感傷, 言雖簡而意甚通秀。
此時嚴武尚未鎮蜀,杜甫在成都境遇不偶,充滿著飄零之感,滿腔沉 郁悲憤,化作《野望》一詩。雖在顛沛流離之際,詩人依然不忘國家危難, 將國家與個人身世糅合起來,涕淚時下,所感超越個人情懷之外。有用之 身不能為國所用,只能“供多病”,語意更是沉痛。整首詩具有沉郁頓挫之 致。方回評此詩曰:“此格律高聳,意氣悲壯,唐人無能及之者。”(《瀛奎律 髓》)是為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