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出處】唐·李商隱《賈生》。
【意思翻譯】可惜啊,漢文帝與賈誼談到深夜,身體還在不斷地向前 靠,原來問的不是有關天下百姓的大計,而是問一些迷信的事情.
【全詩】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注釋】①宣室:漢未央宮中的正室。訪逐臣:指漢文帝將被貶在外地的賈誼召回。②才調:才氣,才情。無倫:無比。③可憐:可惜。虛:空,白白地。前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漢文帝接見賈誼時,文帝正在宣室舉行祭神儀式,就問賈誼關于鬼神之本,賈誼具道所以然之狀,文帝聽得入神,到半夜時,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態是雙膝跪下,以臀部安放在腳跟上。“前席”的意思是說,聽得入神而兩膝不知不覺地在席上向前移動靠近賈誼。
【解題】
本詩是歌詠賈誼的故事, 其著眼點, 不在個人的窮困得失, 而在于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 使其在政治上發揮其作用。
此詩作年不詳。賈生:賈先生,指漢代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前200—前168),少時博學能文,文帝初召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好議國事,批評時政,為大臣周勃、灌嬰等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詩中寫漢文帝將賈誼召回、宣室夜問之事借題發揮,諷刺君主空有求賢之態,卻不能識賢任賢,重視鬼神而不重視蒼生(人民),使杰出人士等同巫祝,不能發揮治國安民才能。選材新穎,立意深刻。全詩多為議論,卻不乏神韻。
【鑒賞1】
這是一首諷刺漢文帝請教荒唐鬼神之事的詩。逐臣被召回,且夜半咨詢, 此乃君臣遇合之美事,令人艷羨。但是詩人卻獨具慧眼,緊扣“問鬼神”三字,翻出新意, 寫了此詩。前二句從正面落筆,高揚文帝。先寫文帝在正殿接見賈生,特用“求”“訪” 二字,贊揚文帝求賢之殷切、誠懇、謙恭,神情宛然。“求賢”而至“訪逐臣”,足見其網羅 賢才已至“野無遺賢”矣。后極力贊美賈生的才情、風調,無與倫比,暗合文帝“吾久不 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之語,亦足見其推贊嘆服也。后二句反轉諷刺,貶抑跌 重。第三句承轉交錯,是全詩樞紐。君臣二人談至深夜,一個說得頭頭是道,一個虛心 垂詢,凝神傾聽,“不自知膝之前于席”。此細節描寫,是君臣遇合的高潮,多么感人,能 不令人唏噓! 但詩人只用隱含冷峻嘲諷的“可憐”二字,輕輕詠嘆撥轉,表明“夜半前席” 的行為只能令人悲嘆可惜,徒勞無益。則使詩意由贊揚轉為喟嘆,由歌頌轉為諷刺矣。 末句乃全篇之警策,其緊跟“可憐”二字,猶如飛鳴之箭,直射靶心,點出文帝不是詢求 治國安民之道,卻只是詢問“鬼神之本”,可謂荒唐矣。這不是視治國的賢才為巫祝嗎? 賈生之懷才不遇可知矣! 此詩也隱含唐朝帝王不顧民生只好神仙之意,也有以賈生自 喻之意。此詩欲抑先揚,承轉自如;諷刺用語,辛辣犀利;寄托深婉,感慨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