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九節(jié)原文及譯文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九節(jié)
【原文】
燕人畔。王曰:“吾甚慚于孟子。”
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jiān)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于王乎?賈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監(jiān)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
“然則圣人且有過與?”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譯文】
齊國占領燕國后,燕國人反叛。齊王說:“我很是愧對孟子。”
陳賈說:“大王不要憂患。大王自以為和周公相比,誰更愛民,誰更有智慧?”
齊王說:“唉呀,你這是什么話?”
陳賈說:“周公使派他的哥哥管叔監(jiān)管殷商的遺國,管叔卻帶領殷族人叛亂;如果周公知道但還這樣做,就是不愛民;如果不知道而這樣做,就是沒有智慧。愛民和智慧,周公都沒有盡量做到,何況大王您呢?我請求見孟子并向他解釋。”
于是陳賈去見了孟子,見面后陳賈問:“周公是個什么樣的人?”
孟子說:“是古代的圣賢。”
陳賈說:“他派管叔監(jiān)管殷族人,但管叔卻帶領殷族人叛亂,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有的。”
陳賈說:“周公知道管叔將要叛亂而還要派他去嗎?”
孟子說:“他不知道。”
陳賈說:“那么圣賢之人也會犯錯誤?”
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過錯,不是很近情理嗎?況且古時候的君子,有了過錯就會改正;如今的君子,有了過錯則任其發(fā)展。古時候的君子,他的過錯,就象日食月食一樣,人民都看得見,等到他改正過錯時,人民就會很敬仰。如今的君子,何止是讓過錯順其自然發(fā)展,而且還會編一套言辭來為自己辯解。”
【注釋】
1.畔:《書·胤征》:“沈亂于酒,畔官離次。”《論語·顏淵》:“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陽貨》:“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莊子·徐無鬼》:“其為人也,上忘而下畔。”這里用為背叛之意。
2.陳賈:齊國的大夫。
3.食:通“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左傳·隱公三年經》:“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管子·四時》:“是故圣王日食則修德,月食則修刑。”這里用指為日食月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