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刁姓原文及翻譯
原文
有刁姓者,家無生產(chǎn),每出賣許負之術(shù):(1)——實無術(shù)也——數(shù)月一歸, 則金帛盈豪。共異之。會里人有客于外者,遙見高門內(nèi)一人,冠華陽中(2), 言語啁響(3),眾婦叢繞之。近視,則刁也,因微窺所為。見有問者曰:“吾等眾人中;有一夫人在(4),能辨之乎?”蓋有一貴人婦微服其中(5),將以驗其術(shù)也。里人代為刁窘。刁從容望空橫指曰:“此何難辨。試觀貴人頂上, 自有云氣環(huán)繞?!北娔坎挥X集視一人,覘其云氣。刁乃指其人曰:“此真貴人!”眾驚以為神。里人歸,述其詐慧(6)。乃知雖小道(7),亦必有過人之才;不然,烏能欺耳目、賺金錢,無本而殖哉(8)!
翻譯
有一個姓刁的,家里沒有產(chǎn)業(yè),經(jīng)常外出給人相面謀生——實際上他并不懂得相術(shù)。每次出去都是好幾個月才回來一趟,袋子里總是裝滿了錢和布帛。眾人都感到很奇怪。
一次,同村的一個人客居在外,遠遠地望見一家高門內(nèi)站著一個人,穿戴打扮道貌岸然,嘴里正在滔滔不絕,四周圍了許多婦女。村人走近一看,原來是刁某。他便偷偷地躲在一邊,看刁某在干什么。只聽圍觀的婦女中有一個人問道:“我們這些人中有一個貴夫人,你能辨認出來嗎?”原來這些人中確有一個貴婦人,穿著普通衣服雜在眾人中,要以此檢驗刁某的相術(shù)。村人不禁替刁某發(fā)窘。只見刁某從容地望著天空,用手指一劃拉,說:“這有什么難辨的!是貴人的頭頂上自然有云氣環(huán)繞!”眾人聽了,不覺都向其中一人看去,看她頭頂上有沒有云氣。刁某便指著那個婦人說:“這是真正的貴人!”眾人非常驚訝,以為他是神仙。
村人回來后,述說了刁某那堪稱機智的騙術(shù)。才知道這種人盡管操業(yè)不雅,但也必有過人的才氣;不然,怎么能夠騙過那么多人,賺取錢財,沒本就能贏大利呢?
注釋
(1)許負之術(shù),指相術(shù)。許負,漢初河內(nèi)溫地老婦,善相術(shù),曾為周亞夫相,皆中。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2)華陽巾,道上所著之頭巾。其式上下皆平。創(chuàng)始者,或謂三國魏之韋節(jié),或謂南朝梁之陶隱居(弘景),其說不一。
(3)啁嗻:本指聲音細碎刺耳。此謂異腔別調(diào),使人難解。
(4)夫人:封建時代婦女封號。明清一品、二品官員之妻封夫人。
(5)微服:為隱蔽身分而改著地位低下者的服裝。
(6)詐慧:詭詐的小聰明。
(7)小道:相對于儒家大道而言,習指其他學說和技能。此處猶言“小小騙術(shù)”。
(8)無本而殖,不須資本而孿生財利。殖,孳生,蕃殖。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