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言名句 教育孩子
教育小孩是件很頭痛的事。孩子上學時,家長總是對不積極學習孩子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是等孩子長大后,不努力工作,長輩又會語重心長的教育晚輩“三十而立”,借用孔子的這句名言激勵子女早日成家立業。“三十而立”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理解,可是看似簡單平凡的語言,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要正確地理解這句話,就要精準地把“立”讀懂。
這不,在古時候就鬧出過大笑話。唐朝時有一個叫韓簡的人,官雖說不大,但常常因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而苦惱。此人有一個優點,知道自己是個粗人,但很好學,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愛看書,喜歡聽讀書人聊天,可是又因為常常聽不明白讀書人在說些什么,心里很惱火。一天,他花了一筆錢請來一位先生講《論語》,當聽完第二篇《為政篇》后,韓簡自我感覺學問大漲。
于是,學著和讀書人一樣跟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一番神侃:“我最近剛讀了孔圣人的書,發現有一件有趣的事,原來古人到三十歲時才站起來學走路的。”此言一出,一傳十十傳百,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韓簡之所以被人恥笑,問題就出在對“立”字的誤解上。可是這也不能全怪韓簡,“立”字從表面上看,解釋為“站立”也不為錯。錯就錯在韓簡太粗心馬虎,只看到了表面,而沒有看清實質。
“三十而立”這句話出自《論語》:“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三十而立”這個“立”字到底是指什么呢?
標準答案似乎有些混亂,有人說是“獨立”,有人說“成熟”,還有人解讀為“自信強大”,感覺都有道理,但無論如何不是唐朝人韓簡理解的“站起來”。同時,也不是我們當代人理解的“成家立業”,一部分人甚至把“三十而立”的標準都制定出來了,教育自己的孩子,三十歲前買車買房過上有錢人的生活,才算“立”起來。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仍對孔子是一種褻瀆。
把孔子的這段話連貫起來讀,你會發現他的原意是想告訴自己的學生,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是什么樣子的。20歲至30歲,雖說已經成年,但也是一只腳剛剛踏入社會,如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面對錯綜復雜和瞬息萬變的環境,這時候最該做的是“立心”和“立志”。“立心”指心中有了堅定而成熟的思想,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價值觀。
“立志”指心中已經樹立起宏偉遠大的志向,經得起風霜雪雨的洗禮,有自己強大的人格和信念,絕不會像一根水中草隨波逐流,亦步亦趨。
這句“三十而立”,雖然孔子在年齡在做出了設定,但小編認為這個“立”字,其實在人生任何時間段對我們都非常重要,都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不知您對小編的拙見是否贊同?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有評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