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法律的經典語錄 法學名言警句古代
中國古代法律8句經典語錄:法嚴而奸易息,政寬而民多犯
【第1句】:法貴止奸,不在過酷。
出自北魏·郭祚《奏奸吏逃刑止徙妻子》。貴,貴于。止,制止。奸,奸邪之事。法令貴于能制止奸邪之事的發生,而不在過分嚴酷。此言法令的懲處力度要有適度性。
【第2句】:法嚴而奸易息,政寬而民多犯。
出自北魏·崔鴻《費羊皮張回罪議》。奸,奸邪之事。息,停息。政寬,政令寬大。犯,觸犯。法律嚴苛,人民懼怕,則奸邪之事就少;政令過于寬大,民眾恐懼心少,就易觸犯法律。此言強調治國要用重典,嚴法紀以防患于未然。
【第3句】:善懲不如善政,善賞不如善教。
出自漢·李固《對策后復對》。善于執法懲罰犯罪之人,不如善于施政理政不讓人犯罪;善于獎賞守法行善之人,不如善于教育、教化民眾,提高他們的自覺性。此言賞罰不是目的,關鍵是要把國家治理好,把人民教育好,使天下沒有犯罪之人,這才是最高境界。
【第4句】:刑法明則奸宄息,賢能用則功績著。
出自北魏·王睿《疾篤上疏》。宄,犯法作亂的人。息,消歇。著,顯著、表現出來。國家刑法嚴明,那么奸邪與犯法作亂的人就會懼怕而停止犯法作亂;賢能的人才被重用,那么治國安邦就會成績斐然。此言嚴刑法、用賢能對治國安邦的效果。
【第5句】:安樂則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出自漢·路溫舒《尚德緩刑書》。人在安樂之時都會珍惜生命,但在痛楚之時自然會想到一死了之,以求解脫。因此,刑具拷打之下,想要什么口供,那是無求而不得的。此言意在強調執法時切不可濫施嚴刑以逼取口供,那樣必然會造成屈打成招的冤案。
【第6句】:法令者示人以信,若成而數變,則人之心不安。
出自唐·李彭年《論刑法不便第二表》。法令要顯示其信用給人看,如果制定完成而又屢次更改,那么人心就會不安,民眾就會不知所從。此言法律規定既要嚴格執行,又要前后一致,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第7句】: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
出自宋·張孝祥《繳成閔按劾部將奏》。當,與之相當、相稱。則,那么、就。獎賞如果不與功勞相稱,那么還不如不賞;處罰如果不與其過錯相稱,那么還不如不罰。此言賞罰一定要恰當,要與其功過相稱,才能服人,才能發揮賞罰應起的作用。
【第8句】:有罪者優游獲免,無罪者妄受其辜,是啟奸邪之路,長貪暴之心。
出自北魏·拓跋 《案詔遷代前逋詔》。有罪的人逍遙法外、悠然自得,而無罪的人卻反受其罪,這是開啟奸邪之路,助長貪暴之心。此言強調要嚴格執法,有罪者必嚴究、無罪者必受保護,這才能發揮法律鋤奸除暴、安民導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