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成就介紹(袁隆平的光榮事跡簡寫)
22日,專家組公布了湖南衡南等地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結果:第三代雜交晚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畝產突破1000公斤。
△袁隆平向專家組介紹第三代雜交水稻的情況
第三代雜交水稻
畝產突破1000公斤
據了解, 此次測產驗收是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驗收,對于評估第三代雜交水稻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22日上午的專家評議會形成以下評議意見:
G3-1S/親【第89句】:G3-1S/親1【第83句】:G3-1S/親19等組合于6月14-16日播種,7月5-12日移栽,表現株型優良、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分蘗力強、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籽粒充實飽滿,后期轉色好、不早衰。其中,G3-1S/親89(叁優一號)經取樣考種:平均每畝有效穗數【第15句】:8萬穗,每穗總粒數3【第90句】:0粒,總穎花數達到6000萬/畝。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內的試驗田
對衡南縣云集鎮示范的新組合G3-1S/親19進行機收測產,第1丘實收面積4【第68句】:48平方米,實收毛谷8【第82句】:8公斤;第2丘實收面積7【第11句】:52平方米,實收毛谷13【第63句】:0公斤;按照標準含水量【第13句】:5%折算,分別折合畝產10【第34句】:4公斤、10【第58句】:3公斤,平均畝產10【第46句】:3公斤。
專家組認為: 第三代雜交晚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產量有重大突破。建議國家及相關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動產業化進程。
袁隆平:達到預期,很滿意
據袁隆平院士介紹,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系為母本,以常規品種、品系為父本配制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育系不僅兼有三系法不育系育性穩定和兩系法不育系配組自由的優點,同時又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組受局限和兩系不育系繁殖、制種存在風險的缺點,是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理想途徑。
在被問到此次測產結果是否滿意時,袁隆平院士表示:“達到預期,很滿意。”
袁隆平院士說,“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 可以讓普通農民用常規的栽培模式就能獲得每畝1000公斤的產量。如果加上好的栽培技術,今后可以達到每公頃20噸,也就是每畝1340公斤的產量。 這個目標非常吸引人。 ”
袁隆平團隊成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新奇也表示,“我們的短期目標,是 未來幾年在全國推廣1億畝第三代雜交水稻,畝均增產200公斤。中長期目標,則希望能讓全世界雜交水稻的面積擴大70%。 ”
向袁隆平及他的團隊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