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掉的近義詞
[mark_b]
吐掉的相關(guān)詞: 吐花、吐根、吐在、吐吐、吐痰、吐捉、吐氣、吐掉、吐露、吐訴
[/mark_b]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吐捉:吐哺捉發(fā)。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第2句】:吐花:吐花是漢語詞匯,亦作“吐華”。解釋為開花;放射光華。
【第3句】:吐酸: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隨即咽下者,稱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則稱吐酸。一般地說,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癥狀,常與胃痛兼見,但亦可單獨出現(xiàn)。常見于西醫(yī)的消化性潰瘍病、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
【第4句】:吐納:【第1句】:吐故納新。道家養(yǎng)生之術(shù)。三國 魏 嵇康《養(yǎng)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jì)也。”《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將吐納導(dǎo)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若何?”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摶 不知吐納修養(yǎng)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于圣世?”清 孫枝蔚《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
【第5句】:吐訴:傾吐;訴說。
【第6句】:吐根:【第1句】:一種熱帶美洲灌木。
【第7句】:吐鐵:貝名。也叫土鐵,俗稱泥螺。殼卵圓形,體肥,略帶黃色。生活于淺海泥灘上,我國沿海各地均產(chǎn),肉可供食用。
【第8句】:吐屬:談話用的語句;談吐:~不凡。~大方。
【第9句】:吐鳳:吐鳳,典故名,典出《西京雜記》卷二。楊雄曾“夢吐鳳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鳳”稱頌文才或文字之美。”亦作“吐白鳳”等。
【第10句】:吐字:唱曲和說白中按照正確的或傳統(tǒng)的音讀出字音;說話、講演等說出字音;咬字兒:~行腔。~清楚。
【第11句】:吐氣:【第1句】:發(fā)泄出積在胸中的委屈或怨恨而感到痛快:揚眉~。
【第12句】:吐痰:指將口中涶沫或其他分泌物吐出的行為。
【第13句】:吐露:吐露,漢語詞匯。拼音:tǔlù釋義:【第1句】:謂說出實情或真心話。【第2句】:顯露。
吐掉造句:
【第1句】:取一點放嘴里慢慢融化,然后,把臘質(zhì)的殘渣吐掉。
【第2句】:楊笑嘗了口肉包餡子,立馬吐掉,皺眉道:“呸,這餡子是餿的!店家無恥,怎地拿些臭肉爛根做菜?”。
【第3句】:“請問你們怎樣處理吃剩的口香糖?”“當(dāng)然是吐掉啦,”侍者道。
【第4句】:造句網(wǎng)盡量原創(chuàng)和收集高質(zhì)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xué)到有用的知識。
【第5句】:他心里好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膽都在自己肚子中翻騰,他受不了,想把這種苦吐掉,但是這東西剛倒嘴邊,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澀。
【第6句】:牙痛小偏方:①取適量大蒜搗爛溫?zé)岷蠓笤谕袋c。②味精與溫開水合,口含一會兒再吐掉。③牙痛時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處。
【第7句】:醫(yī)生放置病人口內(nèi)的棉卷,要輕輕地咬住,鐘之后才可以吐掉。
【第8句】:閑暇之余度度假,別把自己困在家,呼朋喚友郊外游,親近自然頂呱呱,權(quán)當(dāng)壓力是濁氣,張嘴一呼吐掉它,清新氣息任你享,心曠神怡心放下,勞逸結(jié)合信心足,壓力再大何懼它!
【第9句】:請咬緊棉球,讓它固定不動,從現(xiàn)在起過半小時再把它吐掉。
【第10句】:小竅門串燒:吃了辣的東西,就往嘴里放上少許鹽,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仰頭點眼藥水時微微張嘴,眼睛就不會亂眨。
【第11句】:躺在地上的中尉,馬上坐了起來,吐掉一口唾沫,喉嚨發(fā)出興奮的嘖嘖聲,就像一頭兇獸看到了獵物一般。
【第12句】:三餐后,先含一口清水,反復(fù)漱洗口腔的各個部位,盡可能清除掉食物殘渣和軟垢,然后再用漱口水漱鐘,吐掉。
【第13句】:用你的牙齒破開瓜子殼,吃掉瓜子,然后吐掉瓜子皮。注意不吐皮的情況下不要吃瓜子。
【第14句】:被拋棄的人感覺自己像一塊不好吃的糖果,被人品嘗之后給吐掉一樣。錯就錯在相信所謂的永恒。馬西莫·格拉梅利尼
【第15句】:我好不容易把自己從床上拽起來,做了份水果沙冰當(dāng)早飯,但鐘后就全部吐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