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坑”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坑坑洼洼、避穽入坑、焚書坑儒等含“坑”的成語24個,其中“坑”開頭的成語7個,“坑”結尾的成語6個,“坑”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坑”開頭的成語【第1句】:坑坑洼洼[kēng kēng wā wā]
【解釋】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0章:“少平就替她推著車,走過坑坑洼洼的建筑工地,一直把她送到柴油機廠大門口。”
【示例】他臉上坑坑洼洼的真難看。
【第2句】:坑蒙拐騙[kēng méng guǎi piàn]
【解釋】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出處】《文匯報》19【第86句】:【第7句】: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示例】白主任,你怎么竟干坑蒙拐騙的事呢! ——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惱》
【第3句】:坑儒焚書[kēng rú fén shū]
【解釋】坑:活埋;焚:燒。焚毀書籍,坑殺書生。
【出處】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第4句】:坑坑坎坎[kēng kēng kǎn kǎn]
【解釋】形容高低不平。
【示例】這條路路面坑坑坎坎,很不好走。
【第5句】:坑灰未冷[kēng huī wèi lěng]
【解釋】比喻時間極為短暫、匆促。
【出處】唐·章碣·《焚書坑》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第6句】:坑家敗業[kēng jiā bài yè]
【解釋】產業散盡,家道沒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么能為。”
【第7句】:坑繃拐騙[kēng bēng guǎi piàn]
【解釋】指以欺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亦作“坑蒙拐騙”。
【出處】魏風等《劉胡蘭》:“整天價坑繃拐騙,每日里逛逛游游。”
【示例】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文匯報》19【第86句】:【第7句】:19
“坑”結尾的成語【第1句】:避穽入坑[bì jǐng rù kēng]
【解釋】穽,同“阱”。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同“避坑落井”。
【第2句】:在谷滿谷,在坑滿坑[zài gǔ mǎn gǔ,zài kēng mǎn kēng]
【解釋】在山谷里就充滿山谷,在水坑里就充滿水坑。形容非常多,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第3句】:滿谷滿坑[mǎn gǔ mǎn kēng]
【解釋】充滿了谷,充滿了坑。形容多得很,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示例】都是各種的藥水,一瓶一瓶的都上了架,登時滿谷滿坑起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五回
【第4句】:一個蘿卜一個坑[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
【解釋】比喻一個人有一個位置,沒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實。
【出處】《說說唱唱》1950年第2期:“從此不再空勞動,一個蘿卜一個坑。管叫那,勞動用在生產上,財源茂盛,五谷豐登,人民樂太平。”
【示例】他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兒的人,不至于有什么閃失。
【第5句】:當道撅坑[dāng dào juē kēng]
【解釋】指拼個你死我活。
【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從來個路見不平,愛與人當道撅坑。”
【第6句】:避阱入坑[bì jǐng rù kéng]
【解釋】指避過了井,又掉進了坑里。比喻避去一害,又受另一害。阱,異“穽”。
【出處】漢·焦贛《易林·觀之益》:“避阱入坑,憂患日生。”一本作“避井入坎”。
“坑”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焚書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釋】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毀典籍,坑殺書生。
【出處】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示例】滿清入主中原,焚書坑儒多少次,殺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紅旗譜》四二
【第2句】:填坑滿谷[tián kēng mǎn gǔ]
【解釋】塞滿坑谷。比喻物資豐富充足。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佗佗籍籍,填坑滿谷,掩平彌澤。”
【第3句】:占著茅坑不拉屎[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解釋】比喻占著位置不干活。
【出處】鄧小平《關于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這樣的領導干部,索性請他好好休息,不然占著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第4句】:墮坑落塹[duò kēng luò qiàn]
【解釋】塹:壕溝。掉進泥坑里,跌入壕溝中。比喻陷入錯誤境地。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汝州高陽法廣禪師》:“僧問:'如何是大奄千手眼?’師曰:'墮坑落塹。’”
【示例】吾人于此等處,直須見得分明,不然,未有不墮坑落塹者也。 ——宋·黃干《復李貫之兵部》
【第5句】:滿坑滿谷[mǎn kēng mǎn gǔ]
【解釋】充滿了谷,充滿了坑。形容多得很,到處都是。
【出處】《莊子·天運》:“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示例】從國家方面設想,滿坑滿谷的“坡土”分布在中央和各地政界,政治則更安有清明之一日?(清·梁啟超《如何才能完成“國慶”的意見》)
【第6句】:焚典坑儒[fén diǎn kēng rú]
【解釋】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出處】《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
【第7句】:飯坑酒囊[fàn kēng jiǔ náng]
【解釋】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第8句】:撅坑撅塹[jué kēng jué qiàn]
【解釋】撅:挖。掘深坑。比喻設計害人。
【出處】元·曾瑞《斗鵪鶉·風情》:“掄的柄銅揪分外里險,撅坑撅塹。”
【第9句】:避坑落井[bì kēng luò jǐng]
【解釋】躲過了坑,又掉進井里。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
【出處】《晉書·褚翜傳》:“今宜共戮力以備賊,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示例】他避坑落井,還是逃不脫厄運。
【第10句】:窮坑難滿[qióng kēng nán mǎn]
【解釋】本指貪心不足。轉用以比喻食量極大。
【出處】清·翟灝《風俗通·地理》引《復齋漫錄》:“時推官某善飲啖,抵邑公會,以諺語戲曰:'小器易盈真縣尉。’劉答曰:'窮坑難滿是推官。’”
【第11句】:燔書坑儒[fán shū kēng rú]
【解釋】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下》:“并六國,稱皇帝,負力怙威,燔書坑儒,自任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