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篇一
大家好!我叫于翔,你們就叫我于導吧。今天我要帶你們?nèi)⒂^長城,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城的概況吧。
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它東起河北的山海關,西至甘肅的嘉峪關,綿延一萬三千多公里,故稱萬里長城。長城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其后歷代不斷增修、補修。長城由城堡、敵臺、關隘城墻組成,沿起伏的山脊延伸,雄奇險峻,氣勢磅礴。
如果把筑長城的土方磚筑成一米厚,五米高的墻,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在太空中我們能看到蜿蜒曲折的長城像一條巨龍盤據(jù)在中華大地上,仿佛訴說著古老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美好未來。
各位游客,八達嶺長城到了。你們看,這段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上的路很寬很平,五六匹馬可以同時并行。城墻外沿著有兩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燎望口和射口。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里就有一座方形城臺,是屯兵的保壘。
這里就是居庸關了,居庸關始建于秦朝,是長城的重要關口。前面就是云臺,云臺始建于元代,通體用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面和頂都有有大量的精美雕刻,是建筑藝術精華所在。
當時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那些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全靠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肩膀和雙手,一步一步地搬上這陡峭的山嶺。傳說中孟姜女哭長城的悲慘故事,就說明了當時修長城時的艱辛。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征啊!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親愛的游客們,希望你們以后能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賞萬里長城吧!
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篇二
同學們:
在我們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有一座全長12700余里,被譽為“古代的世界奇跡”的建筑物;當中國宇航員登臨月球時,可知他們因為什么而為自己的祖國激動不已嗎?沒錯!就是地球上最壯觀的人造工程——萬里長城!它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筑,它規(guī)模浩大,工程艱巨,讓身為后人的我們見到了前人們智慧的結晶!在詹天佑修筑鐵路最為困難的八達嶺地處居居庸關關溝北口之地,同學們也都知道,這里高竣險要,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他北逐匈奴后,也意識到了這一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八達嶺,于是在這八達嶺一段修筑得特別堅固。而詹天佑修筑的鐵路則從城門通過,通向北京的咽喉。
長城的城墻因為地勢不同,高低也不同,平均高度為7.5米,可容五馬并騎,或士兵十人并行。可當你們在欣賞這一中華瑰寶時,可曾想過,它是怎樣建成的?有人曾這樣評談長城“腳下的每一步,都埋葬著先人們的累累白骨呵!”長城為何如此堅固?因為它的腳下有支撐起它的先人亡魂,誰不想在家與嬌妻、稚子共享天倫之樂,可為了祖國,他們獻出了寶貴、年輕的生命。如果你們還不理解,那《孟姜女》那催人淚下的故事,你是明知的。在你為孟姜女喝彩時,有未想過,那十里長城又將使多少人喪命!哭號!淚落!這恐怖的工程持續(xù)了__年,你可知道,中華也就只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呀!
同學們,大家都讀過帶有“山海關”這個詞的唐詩宋詞吧!1381年,(明洪武14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筑長城,關城北倚峰巒疊嶂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山海關”,內(nèi)懸“天下第一關”匾額。有趣的是,“山海關”坐落在“秦皇島”上。
此外,還有“八達嶺”、“居庸關”、“金山嶺”、“黃崖關”等重要關卡,當然也包括“山海關”。其中居庸關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而這“居庸”兩字取于“徙居庸徒”這內(nèi)容嗎?想知道嗎?我就不告訴你!
我們的祖國早在幾百年前就有如此之高的的防護領土意識,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則有能力保衛(wèi)自己的領土與宏偉的建筑!
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篇三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游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當載滿游人的大巴,緩慢地駛進群山之中,我從窗口向外望去,綠油油的山坡似乎伸手可及,但車子一拐彎,它又離我遠去。
很快車子抵達長城腳下,我們下車買票進去。那天天氣不太晴朗,霧蒙蒙的,群山連綿不斷,被郁郁蔥蔥的綠樹覆蓋著,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似乎又像瑤臺仙境。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大喊著:“長城太美了!”
長城城墻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磚砌成的,腳下則是巨大的青石臺階,我們拾級而上,一口氣爬了老遠,抬頭一看,遠處的長城隨著山勢忽高忽低,蜿蜒起伏,還真像翻江倒海的一條巨龍。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巨龍身上,像一個個的彩豆一樣蠕動著。
媽媽告訴我,長城秦朝就開始修建了,主體部分是明朝時修建的,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寧的鴨綠江邊,長達萬里,是我國古代保護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
說著話兒我們來到了一座方形的城臺前,媽媽又告訴我這就是烽火臺。我問:“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地方嗎?”媽媽笑著說:“是。”想著也許這兒就是當年周幽王逗妃子一笑的地方,我興奮地跑進去,卻感覺一股寒氣逼人,打了個哆嗦。在夏天,這里為什么還這么涼爽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烽火臺四周都是半圓形的通風口和小型的射口,風能夠暢通無阻。
出了烽火臺,天越來越陰沉了,一座座山峰浸在乳白色的薄霧中,淡淡的透著青色,顯得更加迷人了。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地爬著山,賞著景,雖然因為時間所限以及我的體力不支,我們最后沒能爬上好漢坡,但我想我以后還要來爬長城,一定能爬上好漢坡!
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篇四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__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后聯(lián)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xù)了兩千多年,根據(jù)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在萬里城墻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墻的單調(diào)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zhàn)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根據(jù)歷史記載,從戰(zhàn)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xù)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jīng)過20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墻。(但據(jù)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xiàn)在經(jīng)過精心開發(fā)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zhàn)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萬里長城的講解稿450字篇五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又長又寬的巨龍盤旋在八達嶺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
讓我們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這一段長城是保存得最好的一段,海拔高達1015米,這里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親愛的游客們,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讓我們登上這蜿蜒盤旋的雄偉建筑吧!
登上了八達嶺長城,踏著腳下的城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極目遠眺,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北京故宮金碧輝煌,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周圍一個個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的湖閃閃發(fā)光。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
讓我們邊走邊看,瞧!城墻頂上整整齊齊地鋪著方磚,像很寬的馬路,有一間教室那么寬。城墻的外沿有兩三米高的垛子,十分平整。看!垛子上方形的長洞,那就是瞭望口,供瞭望。那圓圓的洞,也有上億個,是射口。在長城上,每隔三百或四百米,就會看到比外沿高十幾米的塔,那就是城臺。在戰(zhàn)國時期,屯兵利用城臺可以互相呼應,同時,長城的防御工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烽火臺。它是作為傳遞軍情的設施。傳遞方法是在白天點燃煙,在夜間舉火,火光在黑暗中一閃一閃,能最快地傳遞戰(zhàn)事。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秦始皇使用了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十的人力和智慧,可想而知,當時沒有任何工具和機械,靠得是人力,靠的是智慧,而工作環(huán)境又是在崇山峻嶺之間,游客們,你們是否能想象這是一項多么偉大的工程啊!
萬里長城歷史悠久,是我國千千萬萬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它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越浩瀚沙漠,奔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去細細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