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四、學生圍繞主題,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活動1、小組交流實踐活動所獲取的信息和資料。
師:通過實踐活動,我們每個人的收獲可真不小,大家一定想互相交流一下了。
生:把自己獲得的信息和資料與同組伙伴分享,同時也樂于傾聽別人的所得。
生:各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分享資源。
活動2、學生把各自的研究成果匯集成小組的研究成果。
師: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讓我們把各自的研究成果匯集成小組的研究成果。
生:把收集到的和了解到的資料集中起來,加強對研究主題的了解,匯集成小組的研究成果。
五、學生分小組準備展示成果
師:你們的研究成果有的很豐富,有的很有特色,怎樣才能讓別人也欣賞到你們的研究成果呢?
生:根據研究計劃書再次討論確定1-2項的成果展示方法。
生:各小組準備展示成果。如:介紹、小報、詩歌朗誦、小品、舞蹈、圖片解說等。
六:展示成果與評價
生:各小組代表用各種形式進行匯報展示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
如:清明節小小詩歌朗誦會等。
元宵節猜燈謎、舞龍、做湯團等。
學雷鋒日學雷鋒故事會、唱學雷鋒的歌、做一件好事等。
潑水節跳傣族舞蹈等。
世界地球日圖片解說、設計宣傳語等。
植樹節畫一畫、課后種一顆樹或認領一棵樹。
師:把學生的研究成果張貼、拍成照片或有機會的用錄象機錄制下來。
生:進行自評和互相評定。
師:指導評定。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打算、周圍、注意、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橫)。吞(上面不是“天”)拿(會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從瓦尼亞的語言、行動。神態,讓學生明白瓦尼亞的錯誤。
教學難點:
理解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又臉色發白。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教學準備
李子一只、課文錄音、抄有比較句子和練習題的小黑板、課本掛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周圍”“打算”等詞的詞意。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1.聯系實際,揭示課題。
(1)(出示李子)這是什么?你吃過它嗎?(指導學生談談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間有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水果有核?
(2)出示課題,齊讀。學習“核”。這個字和哪個字很像?(指導學生用“該、孩”等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2.聽課文錄音,略知大意。
邊聽邊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教師歸納,指出提得好的問題。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自己來讀懂課文。
3.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把生字組成的詞劃下來,想想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課文有幾段,每段告訴我們些什么?
4、檢查自學,初讀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2)正音:“一會兒”兒化“塞”是平舌音。“結結巴巴””中的“結”念“輕聲”。
(3)交流記生字的方法。剛才在自學中,你是怎么記住主字的,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生說一種方法,師在田字格中寫一個字。)
5、學習第1段。
(1)媽媽買來李子準備晚飯后分給大家。指名讀第1段。
(2)哪個詞是“準備”的意思?(打算)“孩子們”是指誰?(瓦尼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3)齊讀第1段。
6、寫字指導。
塞:上中下結枕…年間是三橫。
吞:第一筆是橫,不要寫作撇。
7、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第1、2、3題。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2至5段,理解詞意,知道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臉色發白。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抽認生字、組詞。
2.學習課文第2至5段。
(1)指名讀第2段。
A、瓦尼亞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為他從來沒吃過李子,非常想吃。)
B、從哪里看出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聞聞,一會兒摸摸,很想馬上吃一只”。聯系上下文說說“他”是誰?”“聞聞”是聞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氣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覺一下外表。)他先聞聞再摸摸,這兩個動作課文里用什么詞來連接的?表示事物在較短時間內先后的變化可用“一會兒……一會兒……”。他問了李子的氣味,感覺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從這些詞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馬上)
C、他是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看圖說說,找出句子談談。
比較句子:“他看看周圍沒人。
“他看看周圍沒人注意。”
兩個句子一樣嗎?
“塞”在這兒換成“放”行嗎?為什么?
D、讀讀第2段,說說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找出寫第2幅圖的課文,指名讀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媽媽發現李子少了一只。…
在這兒為什么用“發現”不用“看見”呢?
(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想到李子會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發現”。
B、自己輕聲讀課文,對照圖畫,思考:圖中畫的哪位是瓦尼亞?
聽了媽媽的問話后瓦尼亞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討論思考題。
出示句子:
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大紅蝦?為什么這么比?
瓦尼亞為什么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看插圖,說說當時瓦尼亞的樣子,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他說的話。
D、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瓦尼亞的.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變白了呢?齊讀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該以怎樣的語氣讀好媽媽的話?為什么?(媽媽的話和句未的感嘆號表達了擔心、關切的語氣。)練讀媽媽的話。
“嚇”是什么意思?瓦尼亞為什么害怕?從哪里看出瓦尼亞心里十分害怕?(臉色發白。結結巴巴)“結結巴巴”是指什么?以結結巴巴的語氣讀讀瓦尼亞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小結課文內容。
4、課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第4、5、6題。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5
同學們好!一學期很快就過去了,你們在這半年中進步很快,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老師為你們的成長感到高興。接下來,你們將進入輕松、愉快的寒假生活,我希望你們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寒假。
寒假作業的具體內容是:
一、讀讀、背背、寫寫、練練
1、閱讀一本課外書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個好朋友。假期,享受閱讀的快樂,愿你們在讀書中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健康快樂成長。每天讀一個小故事。
2、以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
背誦5首唐詩,題目自選;有計劃地背誦《弟子規》,我已將《弟子規》裝訂成小冊子,發給你們每人一份,每天背誦3——5句。
3、完成《寒假生活》
有計劃,按頁數完成《寒假生活》,依據情況自己安排。
4、寫一手漂亮的字
古人云:“字如其人。”能寫一手好字實在是很重要。假期中用心練字,把字寫漂亮。隔天在方格本上寫1篇鉛筆字,要求書寫規范,字體漂亮、美觀、大方,可以寫下冊語文書中田字格的生字。相信開學我們再見面時,你們一定會給我一個驚喜!我期待著!開學后開展《我的字最漂亮》展評。
5、做好預習
新書已經發到你們手中,利用假期時間進行預習。數學,預習到10頁,看看自己能否理解;語文,預習5篇課文。預習要求:
(1)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相信你們能行!
二、學學、做做
1、學做一件家務事
學做一件家務事,是你們的'必修課。如:疊被子、洗衣、拖地、洗碗等等。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家變得更潔凈更溫馨!
2、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你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哺育、關愛!凝聚著父母的心血!世上只有爸媽好,父母養育你們不容易,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己所能及的事,讓爸媽開心一笑。
3、為爺爺、奶奶、姥姥、老爺盡孝心
在家里,除了爸爸、媽媽疼愛你們,還有你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關愛著你們,為他們服務一次。如:洗腳、梳頭、按摩等等。
4、做一件自己開心的事
快樂就在你們身邊,它需要你們去發現,去創造,用心去體驗。做一件自己開心的事,并記錄在日記本上。用手中的筆記下你的快樂吧!
5、每天堅持鍛煉
運動、健康、快樂!放假了,也不能總睡懶覺啊。別忘了每天至少堅持鍛煉30分鐘,可以跳繩、踢毽子、拍皮球……運動項目很多,你們可以自選。
祝你們的寒假過得健康而快樂,充實而有意義!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6
家庭作業的布置是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一項必不可缺的環節,是學生對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如何能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呢?單一的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而農村孩子家長的知識水平由于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較低,觀念落后,多年來,農村小學生的語文作業在設計上仍然只注重如何“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學生的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相對較差,對于孩子作業的概念只是有或者沒有,寫或者不寫,只要是不動筆或者少動筆的都視之為沒有作業,有些老師迫于家長的要求,盡管內心不想布置這類作業,但總是不得不找點兒抄寫的任務去應付“作業”。有些課文、句子、詞語抄了一遍又一遍,學生抄得煩了,老師布置得也膩了,但還得布置,因為要向家長交代。語文作業成為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負擔。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消除學生對作業的厭惡感和恐懼感,現在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特色作業設計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作業設計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業的創新設置首先得強調一個“趣”字。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題型設計要做到趣、活、新、奇,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溶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如在教學《春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春天的圖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大家都要爭當小畫家呢!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一幅幅作品。
教學《果園機器人》后,我布置的作業是讓學生比較文中機器人的不同特點、不同用途,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還需要哪些機器人,幫我們做那些事情,拓展學生思維與想象,讓學生當一回科學家,把我們希望出現的新型機器人的特點和用途寫下來。
再如教學《秋天的圖畫》前,布置有關“秋天”的課外作業,引導學生走出課本,去搜集有關秋天的成語、謎語、諺語、詩歌、故事、圖畫等等,教完課文后,再布置學生編一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親手描繪秋天,感受秋天。
二、作業設計層次性
由于學生基礎的不同,所以接受和掌握知識也有快慢。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會使語文水平高的學生吃不飽,而水平低的學生吃不了。所以,作業設計須精心考慮,因人而異,分層設計,適量、精選、分散、典型。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的訓練。針對學生的差異,可以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A B C三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做A組的一些基本練習,如生字、詞語、背誦等鞏固練習;中等學生做B組練習,主要是對知識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做C組難度較大的練習。
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的課后作業,可以這樣設計:
A、背誦《荷葉圓圓》一文,抄寫課后詞語。
B、背誦《荷葉圓圓》一文,摘抄你認為優美的語句,有繪畫特長的學生還可以將池塘里的生動美麗的景色畫出來。
C、背誦《荷葉圓圓》一文,并讀一讀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池》,想一想,兩篇課文都是描寫池塘景色的,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你來當一回小法官,說說兩篇課文有哪些不同,那個更好一些?好在哪里?這一梯度性作業的設計,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課本知識得到鞏固,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展的機會。
三、作業設計創新性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教學中,不僅有許多機械重復的抄抄寫寫型作業,還普遍存在老師布置,學生被動完成的現象。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過程中提高素質、張揚個性呢?近年來,語文老師嘗試了一種“配圖作業”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例如,教師設計了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題型,如:詞語林、成語迷宮、雙胞胎家族、我的采蜜集、心靈港灣等,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感覺做作業就像做游戲一樣愉快。
其次,為了使學生通過做作業,各方面的能力能得到鍛煉,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一名設計師,每一次作業就是一次創作,由學生自己設計版面,如學完《桂林山水》一課,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投其所好。喜歡繪畫的,可以用五彩的筆繪出桂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的奇麗景色;喜歡朗讀的,可以為《桂林山水》選配樂曲,配樂朗讀,表達出對祖國青山秀水的真摯熱愛之情;喜歡寫作的,可以將優美、生動的詞句收集在自己的摘錄本上,然后熟讀成誦;喜歡作詩的,還可以作一首小詩,贊美桂林山的奇、秀、險,水的靜、清、綠,然后給大家朗誦。
四、作業設計實踐性
新課程重在實踐,而非“言說”。布置豐富多彩的、開放的實踐性語文作業,不但能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激發學生語文興趣,而且能促使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一)以動眼為主的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教學完《畫家鄉》一課后,我們可以布置學生看一看自己所在的家鄉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家鄉又有哪些變化呢?。
學習完《找春天》后,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來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草地是什么樣的,小樹又是什么樣的,小燕子在忙些什么,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分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春天說一說。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走進大自然。
(二)以動口為主的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作業可以布置“讀、看、說、演”等形式為主的交流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文章的內容,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適合朗讀的,讓學生回家給父母讀一讀,如敘事性較強的,如《驚弓之鳥》、《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可以讓孩子回家說一說;利于表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兩只小獅子》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演一演;還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手段來輔助學習,如聽錄音故事、看電視等。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說話和掌握朗讀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口語表達、交際能力。
作業是教學的延伸環節,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平臺,是引導學生學習進步的階梯。利用鄉土資源設計特色語文作業,能增強農村學生的作業興趣,提高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農村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7
1、讀書要每天陪伴在我們的生活中,請在假期中閱讀一到兩本課外書,推薦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魔法師的帽子》。寫一篇讀后感(打印稿)。
2、漂亮的字是練出來的.,請在假期中每天堅持認真練字,完成八張書法練習紙。
3、古詩誦讀也要堅持啊,請大家繼續背誦古詩或美文,在已背誦古詩的基礎上爭取背誦完新一級古詩。
4、為了新學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請把四年級下冊教材通讀一遍,重點預習第一單元。
5、《寒假生活指導》內容豐富,請大家有計劃地認真完成。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8
1、預習四下語文書。
(1)認真練寫本冊寫字表,寫在統一發放的田字本上。
(2)背誦抄寫本冊古詩及日積月累的內容,背誦視頻在班級群完成,抄寫作業統一在發放的`積累本上。
寒假時間緊,任務重,請同學們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認真完成以上背誦作業。另外,請家長們積極配合,并協助老師,督促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
2、寫三篇好作文:
①、假期里你身邊會發生很多事,會接觸一些親戚朋友,你也會參加一些活動。請你留心觀察,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感興趣的人和事來寫一寫(每生一篇);
②、假期里,你還會看好多的好書,請寫出讀后感,等著你的佳作發表呢咯!(每生一篇);
③、積極發表你的《春節》見聞和感受。(每生一篇)。
3、堅持每天閱讀。每天給自己不少于半小時的看書看報時間,做好閱讀登記。推薦書目詳見《寒假閱讀書單》。
4、結合課外閱讀,辦一份閱讀好報。手抄報須知:要求根據自己的課外閱讀興趣愛好,自定主題設計一份手抄報,做到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版面設計合理,圖文并茂,富有美感。開學時將評出優秀作品,并展示。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9
一、看幾本好書
經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即使成不了睿智能干的舵手,也能成為自食其力的漁夫。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假期選擇自己喜歡和有意義的書籍來讀一讀。課外閱讀不少于1本。每天可以安排1小時的看書時間。推薦書目如下:經典兒童文學《時代廣場的蟋蟀》《夏洛的網》《狼王夢》《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小王子》《蘇菲的世界》《小兵張嘎》;科普讀物:《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海底兩萬里》《少年科學大講堂》《科學發展縱橫談》《爺爺的爺爺從哪里來》《菌兒自傳》
二、做幾件好事
享受愛,更應該回報愛。放假了,同學們可以在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拖地、洗碗、晾衣服等等。當然也可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為社區文明建設貢獻你的'一份力量。
三、寫幾篇好作文
1、假期里你身邊會發生很多事,會接觸一些親戚朋友,你也會參加一些活動。請你留心觀察,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感興趣的人和事來寫一寫(每人兩篇)。
2、假期中,你還會看好多的好書,請寫出讀后感,校信通博客還等著你參加第xx屆書香班級活動征文大賽呢(每人一篇)。
3、積極登陸校信通班級博客,發表你假期的見聞和感受(篇數不限)。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篇10
一、基礎作業:
1、制定學習計劃,每天練20分鐘鋼筆貨毛筆書法,選擇最好的5張,開學后上交評比。
2、開展“書香家庭”活動。希望同學們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在廣泛閱讀科普、童話、名家名作等優秀書籍的基礎上,與書為伴,和家人共享讀書的快樂。
推薦書目:《小王子》、《大林與小林》、《張天翼童話》、《長襪子皮皮》、《嚴文井童話》、《苦兒流浪記》、《洋蔥頭歷險記》、《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小坡的'生日》、《彼得·潘》、《淘氣包馬小跳》系列。至少選擇一本閱讀,寫一篇讀后感。
二、實踐作業:
1、制作一張與春節有關的手抄報,如春節見聞、感受、春節習俗、春聯……。
2、開展以“春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如:春節的由來、春節的詩歌、春節的對聯、春節的歌曲、春節的食俗、壓歲錢的調查、春節習俗的調查、春節晚會等。
通過訪問、上網搜查、借鑒有關書籍、圖書等途徑,進行系列研究性學習,還可以拍下關于春節的照片,裝訂成小冊子。開展一次“好習慣在我家”的實踐體驗活動。
三、親情作業:
1、給爸爸媽媽寫一封感謝信,春節(正月初一)那天送給他們。
2、為父母做一些家務活,從中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