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10篇)
關于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前一天。媽媽用靈巧的雙手織了兩個精美蛋袋。端午節當天,媽媽一大早就起來把粽子和雞蛋放在一個鍋里煮,過了一會兒,廚房里就飄出一股濃濃的粽香味,我忍不住想去吃一口了呢。雞蛋煮熟了,媽媽把雞蛋拿到了餐桌上。我和妹妹一人挑了一個又大又堅硬的雞蛋,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放入蛋袋中。掛在胸前,像一個裝飾品,很特別!
我和妹妹開始撞蛋了,我們兩個都氣勢洶洶,各不相讓。媽媽一揮手說:“3、2、1開始撞。”我和妹妹同時把自己的雞蛋撞向了對方的雞蛋。“砰”一聲,我的蛋頭破裂了。我很氣餒,耷拉著腦袋,坐在身旁的爸爸輕輕撫摸著我的頭,安慰道:“這只是一個小游戲,只要你和妹妹玩得開心就好,下一次或許你能贏的。”我點點頭心里舒服多了。媽媽又一聲令下,我們的雞蛋又撞在了一起,神奇的是,我們倆的雞蛋居然都沒有破碎,我破涕為笑了。
撞好雞蛋后,爸爸開始跟我們講起故事來:“漢族人民在端午節還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賽龍舟,人們會坐在龍舟上拿著槳嘿呦嘿呦的劃,看哪一條龍舟先劃到終點,哪一條龍舟就贏得比賽。有些地區的人們會喝雄黃酒,因為雄黃酒是辟邪解毒的。還有些大人會做些端午香囊,送給孩子們掛在脖子上,非常別致,身上還會散發著一股清香!”
端午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每一個蛋袋里都有著我和妹妹成長的足跡,每一個蛋袋里都蕩漾著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和“過年”、“中秋”并稱為一年中的“三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國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是“楚辭”這種文體的創立者。屈原很愛國,他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自盡。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百姓們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江邊,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人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還不見蹤跡,之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以劃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百姓們還拿出準備好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人們認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
這就是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這天,南京人會在門前掛上艾葉、菖蒲除穢驅邪,用滴了雄黃酒的清水洗眼睛等等。還要吃粽子、綠豆糕,兒童頸項上要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南方人主要吃“五黃”,而南京人卻吃“五紅”,指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關于“五紅”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五毒”:蛇、蜘蛛、蝎子、蜈蚣和壁虎,它們在端午時來到人間,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見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五毒。”五種毒蟲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看見桌上有五道紅紅的菜,五毒以為是它們的血,嚇得魂飛魄散,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南京人在端午節吃“五紅”是為了嚇走“五毒”。
端午節作文3
一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能聯想到粽子,說到粽子,我不禁作了一首打油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遙知家中包粽子,圍坐開吃少一人。”言歸正轉,我今天要說說吃粽子的由來,請聽我慢慢道來。
古時候,有一個叫屈原的詩人,他生活在一個戰亂不斷的年代,他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心如刀割,抱石投江自禁。百姓們怕魚蝦吃他的尸體,便包出粽子投于江中。
不僅要知道來歷,還要知道怎樣包粽子。端午節這天我們小區組織包粽子活動,有好多阿姨和奶奶早早在等候,一會兒物業的保安叔叔陸續端來了糯米、紅豆和粽葉,我按照包粽子的流程,先把粽葉卷成漏斗形,然后再往里面加些糯米和紅豆,再把粽葉一道一道卷起來,可是發現要么少了,要么多了,手忙腳亂的,最后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用繩子捆起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終于包好了。這時,才發現原來粽子并不是那么簡單。
端午節還有一大習俗,那就是賽龍舟。聽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的龍舟比賽,媽媽告訴我說:“場面很壯觀,四周彩旗飄揚,空中還有氣球,來自各村的龍舟隊都紛紛就位。隨著一聲槍響,龍舟猶如離弦的箭一樣地飛向遠方,兩岸的吶喊聲,加油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鼓手坐在龍頭,一邊打鼓一邊吹哨,運動員們個個頑強拼搏,力爭上游。”聽媽媽說完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機會我也想去觀看一回。龍舟精神可貴,使我懂得了“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傳承下去。
端午節作文4
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我和母親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粽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賣粽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著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柜子上,插在蚊帳里,可驅邪,也可凈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母親買幾把艾蒿,母親答應了。
晚上回到家,父親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父親端上了綠豆糕和粽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柜子上,屋里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著艾香,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糕點,十分溫馨和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后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為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于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粽子,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粽子,但因為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粽子了,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粽子。粽子家里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和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為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5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團等食物扔進江中。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念叨,什么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端午節作文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關于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是XX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賽龍舟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并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于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愿望。
端午節作文7
有一個傳統的說法,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門的說法就越來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唱著這段民間的兒歌,我走進了鄉村,我走進了端午節。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來到了奶奶家,看見奶奶一只手里拿著一塊花布頭,另一只手拿著一個像勺子一樣東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進花布頭里,再迅速地把花布頭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并遞給姑媽。姑媽穿針引線, 縫好后, 就找了兩根繩子,一根是紅色的,下面還有絲帶;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媽把彩色的繩子繞了一個圈,并用針把圈固定住,又把紅色的繩子穿過圓圈并打一個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不一會兒,一個個香包展現在我和媽媽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過來,對奶奶說:“寶寶要包,寶寶要包!”奶奶把花布頭和木勺遞給了我,我把一勺放進花布頭里,然后把花布頭折成三角形,接著穿針引線, 可做好的時候,卻活看像一個瘦干巴,簡直和奶奶做的沒法比。
媽媽接著說:“寶貝,加油!再做一個!”那時我明白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長大了,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過一次次的努力 ,一個個香包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端午節作文8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六月二日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廚房正看見母親、奶奶和爸爸在熱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節啊!我去洗了手,擠進母親和奶奶的中間,只看見一些綠綠的葦葉、黃黃的糯米、紅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線。我尋問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聲音說:“首先把葦葉圍成一個漏斗形狀,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按住再裹起來,最后用線捆起來。看一個粽子就做好啦!”我看著奶奶的做法也隨手拿起了兩片葦葉開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葦葉包成了一個漏斗形狀了,我把糯米放進了皺巴巴的葦葉里。
咦,為什么糯米會從下面漏出來呢?我低頭一看原來底下有一個很小的洞,我輕輕地把葦葉收緊一些,可是天不從人愿葦葉破了。“唉!”我開始不耐煩了,母親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寶貝,別灰心,多做幾次就會了。”說著母親拿起葉子包了起來,看,小巧玲瓏的葉子在母親的手中變成了一個綠油油的大粽子。我驚呆了,母親包粽子的速度竟然這么快。我暗暗下決定:我一定要把這粽子給包好!
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我終于包出了一個像樣的粽子,不管它很難看,但是我還是很欣慰的,因為它是我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才包好的。
啊!這次的端午節過得真給力啊!
端午節作文10
每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劃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尸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后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