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記事作文450字
我的童年雖不是浪漫的金色,可也非常難忘。還記得幼兒園中班時,我趴在床上,爸爸蹲在床邊教我識“大”字的情景:自以為真的大了起來,立刻跑到鏡子前自我欣賞“大人” 的尊容。 中班升大班時,鄰居阿祥哥哥開始教我背唐詩。第一首就是: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依次背下去,便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停車坐愛楓林晚”、“月落烏啼霜滿天, 別看背了那么多膾炙人口的絕句,卻只有一首,是當時就理解得一清二楚的: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林花。” 其原因就在于詩中巧妙地用了一到十的數字,概易記又易懂。這在別的詩文里雖然也有,卻終究不及這首瑯瑯上口。可見數字一旦和文字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就頗能開發幼兒的記憶和智力。
如果說阿祥哥哥是我的語文啟蒙老師,那么琦琦媽媽就澤我的外語啟蒙老師了·不過她教我的只是些英語歌。像《字母歌》、《新年歌》、《生日歌》之類的短小歌曲。我跟著她雖然只是鸚鵡學舌,倒也從這些古怪的語音中找出了與上海話語音的類似面。層出不窮。 童年就在這詩與歌的熏陶中度過,它給我留下的回憶是永遠不會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