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朗誦會作文800字
暑假中的一個傍晚,晚霞映紅了藍天,映紅了我家的小庭院。我和爸爸正在院子里看書,媽媽走過來,說:普,我們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詩歌,讀給奶奶聽,看誰讀得清楚,流利,有感情。”“好!”連普通話說得怪別扭的爸爸也把書一合,舉手贊成。我高興得一下子跑進屋,拉住奶奶的手,說:“奶奶,我們要進行朗誦比賽,我選你當主裁判。”“那誰當副裁判呢?”爺爺笑咪咪地走過來。“當然是您啊!”我說完,把椅子一擺,請爺爺、奶奶坐上裁判座。開始了。
奶奶問:“誰第一個上場?”“當然由實驗班的老師一馬當先啦!”媽媽聽了爸爸的話也不推辭。順手拿起吳伯蕭的《歌聲》朗讀起來。媽媽那甜美的聲音清脆悅耳,像小溪的流水,像婉轉的歌聲,仿佛把我帶到革命圣地延安,我似乎看到延安軍民唱著陜北的民歌在生產,在戰斗……爺爺、奶奶、爸爸都靜靜地聽著。也許在媽媽的朗讀聲中,他們聽到自己熟悉的歌曲而感到格外親切吧!“下面該實驗班的學生陶文著朗讀。”爸爸一本正經地報幕后,又在我耳邊悄悄地說:“好好讀,超過你媽媽。”我受到鼓勵,大大方方地站到“臺前”,朗讀起我最喜愛的古詩—曹操的《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盡時……”
我的心情有點緊張,抬頭看了看坐在前面的爺爺。只見他用手輕輕敲著椅背,眼半閉著,頭微微晃動,似乎正聽得津津有味。頓時,我心里感到甜絲絲的,便放聲朗讀起來:“老驥伏枷,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詩中的句子就像寫爺爺、奶奶。他們頭上雖已染上了一層白霜,年過古稀,可離休后還天天學習寫字、鍛煉身體,為街道工作奔忙,這不正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嗎?想到這里,我朗讀得更有感情了,聲音剛落就獲得了一陣掌聲和贊許。讀得有板有眼,還真有點古詩的味呢!“這是普普獻給爺爺奶奶的禮物。”最后輪到爸爸了。他讀的是一段外國寓言。
雖然表演繪聲繪色,但是,那一口南腔北調的普通話一開始就把我們逗笑了,他把“過日子,,讀成“過兒子,,,把“人,,讀成“能”。朗頌會結束了,兩位“裁判”各抒己見,奶奶夸媽媽讀得清楚、流暢,爺爺說我讀得有感情。“怎么能不表揚我呢?”爸爸插話說:“看來,我只能得銅牌!”媽媽謙遜地說:“那我就得銀牌吧。”那么,“金牌”該誰呢?你們一定會猜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