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筆作文800字
我家對門,住著一位老人。她叫劉劍萍,60多歲,無兒無女,孑然一身,靠擺書攤和政府的救濟度日。 丈夫早年去了臺灣,一晃40年杳無音信。
她起初焦急地等啊,盼啊,度日如年。慢慢地,她感覺等候無望,也就死了這份心。 1989年的一天,縣對臺辦的兩位同志,找到劉奶奶家,拿出一封信,向她詢問一些情況,問信中的曠林強是不是她早年的丈夫。
這一消息來得太突然了,劉奶奶真是又驚又喜了沒想到多年的鐵樹還能開花—丈夫有了音信。 傍晚,劉奶奶拿著信,上我家來了,她想請我幫忙讀讀信。雖說劉奶奶擺書攤,可她只會數數錢,認字不多。
她知道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成績不錯,因而讀信這差事,就非我莫屬了。 我自知責無旁貸,展信就要讀。不行,這信大多是繁休,而且用語半文半白,看來讀這信還得費點神。
于是,我就先默認一遍。然后,用通俗的語言,把大意講給她聽:信中敘述了曠林強先生早年不辭而別的愧疚心情和多年來對劉奶奶的思念之情,以及由于諸多客觀原因不能和她見面等等。 劉奶奶聽著我的講解,老淚縱橫,不時地用手帕擦拭著眼睛。
不知是信中的內容勾起了她往日的辛酸,還是被我那繪聲繪色的講解所感染,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末了,我問劉奶奶要不要回信。她說:“要,當然要。
你就寫:我恨他!”
頓了頓又說:“我也非常想見他。”我遵照她的意思,發揮我這文學社長的特長,洋洋灑灑寫了一封信。寫完之后,請她通過。
此后,劉奶奶和她丈夫之間,鴻來雁往,書信不斷。當然,劉奶奶這邊依然山我代筆。爾后,在回信中,我不再著眼于敘舊,而是更多地向對方介紹大陸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化,談些大陸對臺灣的態度;用我的筆溝通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殷殷情感。
199。年春節前夕,曠先生終于回到大陸和劉奶奶相見了。第二夭劉奶奶把曠先生領到我家。
這位高個子老人,一把抓住我的手,聲音異常激動地說道:“謝謝你,小姑娘,是你幫助我更清楚地認識了大陸。早些年我棄戎經商,在臺灣積了點錢,這回我聽你的,我要在家鄉投資辦廠,‘為家鄉的繁榮,盡老夫的微薄之力……” 曠老先生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知道,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