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六年級-記敘文
我的爺爺-六年級-記敘文
相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記敘文,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我們要怎么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爺爺-六年級-記敘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間上唯一最可證明的因果;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獲”這一句話是從我爺爺——身邊的種菜能手中,所悟出來的道理。
我的爺爺今年70多歲了。爺爺的頭發十分稀疏,幾乎都是銀發,臉上的皺紋蔓延到眼角、嘴邊了,爺爺的眼睛已經沒有年輕時有神了,現在看東西,也幾乎要把眼睛瞇成一條直線,才能看清楚。爺爺的手飽經風霜,手背像被魔術師綴上許多黃褐色的斑,行動有時像機器人那樣緩慢。
爺爺是退休后才迷上種菜的,直到現在,爺爺應該種了十年的菜。爺爺種菜的“基地”在天臺,天臺約20平方米左右,四周都是圍棚、木棍,中間則是幾大缸的水,圍棚旁邊可以看見有幾大塊泥地,泥土里的芽兒正艱苦地往上爬,那就是爺爺不給我靠近的“杰作”了,爺爺種的菜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這一塊地種的是白菜,那一塊地就是青菜,最大的那塊地種了許多零零星星的東西,比如蒜頭、蔥、薄荷葉、韭菜等許多說不出名兒來的菜。
爺爺每次去澆水,總會說這么一句自編的繞口令出來——早澆水,晚澆水,只盼收獲塞滿嘴。我都著嘴,好奇地問爺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爺爺一邊俯身護理菜一邊對我說:“就是每天去澆水,不求別的,就求收獲的時候,足夠一家人填飽肚子。”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有,接著,爺爺又過身,慈祥地對我說:“你也學我種點菜,我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所收獲,你種的菜一定比我的更健康。”
爺爺說的'可不是瞎話,每次到爺爺家,爺爺首先高興得像個小孩,手舞足蹈,接著急忙到他的“無公害綠色基地”里摘上幾棵菜回來做給我吃,吃著這些沒加過農藥的菜,心里放心了不少,于是每一次都“空腹而來,飽腹而歸”。
爺爺收獲的也不是上帝白白贈送給他的,也許應了“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獲”這一句話,但也離不開爺爺的勤勞。爺爺每天早上七點就準時起床,不是刷牙洗臉,而是去給菜澆水加護理,經常忙上半個小時才肯下來,而晚上六點也準時上去澆水,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都日復一日。有一次,爺爺晚上做飯做晚了,當他看了看時間后,急急忙忙把手中的活放下,又開門準備去澆水了,可門下面的門坎還沒跨出去,就被絆倒了,雖然沒跌得頭破血流,可膝蓋像被染了一層青色的顏料,痛得爺爺連聲叫天。可爺爺并沒有因為摔傷而不去照看他的菜,沒過幾天,爺爺便把先前的教訓忘的一干二凈,又恢復了從前的勤勞狀。
我永永遠遠也要記住爺爺這個種菜能手中所悟出的道理——“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