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地質學家作文1600字
每當我翻開野外地質記錄簿,望著記錄本上那行字跡秀美的簽名,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頑長的身材,清秀的面容,一雙有神的大眼睛。她,就是我在1981年青少年地學夏令營結識的伙伴—一格致中學的陳麗華。這年暑假,我們夏令營全體營員到杭州去進行地質考察,在那短暫的一周夏令營生活中,她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清晨,我們營隊鉆進了棲霞嶺上的紫云洞。陳麗華邊走邊向我介紹說:這里的巖石帶紫色,你看洞外光線透過洞內的水霧,就好像紫云繚繞,所以稱它“紫云洞”。指導老師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巖洞的成因、特點,就讓我們分散考察去了。我手里拿著地質錘,不知該做什么好,她卻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巖石的構造。忽然,她像是發現了什么,拉著我跑到巖洞的一個角上,讓我仔細觀察那里的巖層,接著便問我發現了什么,我看了看巖石回答說:“它是火山噴發出的熔巖凝結而成的紫紅色流漢巖,斑晶以透長石為主,有少量的石英、黑云母,基質為隱晶質,流漢構造很明顯。”她J點了點頭,贊許地說:“你說得不錯,不過,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剛才老師介紹過了,這巖洞是重力崩塌而成,你能科學地推斷出當時的情景嗎?”我搖了搖頭。她笑了笑,耐心地對我說:“這里的巖層受附近構造斷裂的影響,發育了三組節理,其中順層節理特別發達,巖石大塊崩塌陷落,你看這堆崩落堆積物;再看洞口部分,那時火山噴出的碎屑物在水下堆積而成的沉積凝灰巖,它的上面又凝有熔巖結成的巖石,說明火山噴發是兩次旋回。”她豐富的知識使我敬佩。我好奇地問:“這是你們老師上課時教的嗎?”她笑了:“不是,是我課外學的。我們國家正在搞四化建設,需要豐富的礦物資源和地質資料。不學不行啊!”正說著,只見前面圍了許多同學,不知在看什么。出于好奇,我擠進了人群,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幾個男同學發現了一個名叫“七寶泉”的山洞,洞里黑乎乎的,誰也不敢下去看個究竟。
陳麗華聽了,毫不猶豫地把背包交給了我,從包里掏出手電筒和羅盤,向洞里摸索著走去。手電筒微弱的燈光照著她腳下一塊巴掌大的地,遠遠石去仿佛是螢火蟲發出的亮光,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陌了好長一段時間,里面傳出了她的喊聲:“記下:傾向125"。傾角400,屬基巖裂隙上升泉。”
她出來了,褲子上沾滿了泥漿,我連忙問:“里面有蛇嗎?”她笑了,露出了兩個小酒窩:“哪來的蛇,只是摔了一跤,可惜把羅盤弄臟了。”“萬一真有蛇,你不怕嗎?”“這……搞地質就得有點探險精神和犧牲精神嘛。”在去寶石山的路上,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沒帶雨具,又無處可避雨,便在雨中泥濘的道上站著。忽然一件雨衣披在我身上,是陳麗華,只見她渾身上下濕淋淋的,頭上、臉上、身上到處淌著水,她仿佛猜出了我的心思,說:“你不必過意不去,這場雨正好把我身上的泥漿沖洗掉,讓我們迎接大自然的洗禮吧!初陽臺見!”雨中,留下她一串笑聲……
跑了一整天的山路,回到宿舍,我覺得骨頭好像是散了架似的。可她,像是不知道累似的,擺弄著巖石標本,整理著一天的筆記。在她筆記本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首詩:“青春,美好的時光;知識,理想的翅膀。我愿獻身于地質事業,為祖國尋找豐富的寶藏。”翌日,驕陽似火。我們又參觀了位于杭州和余杭之間的閑林埠鐵鑰礦區。一到采礦現場,我們就忙于采集標本。我怕背不動那么多礦石,就像別的同學那樣,把各種礦石塊都敲下一小塊,不一會兒,我就采集到了磁鐵礦、黃銅礦、黃鐵礦等近二十種巖礦。這時,陳麗華又在遠處一個坡邊招呼我,只見她滿臉是汗,求援似地對我說“幫個忙,請你拉住我的手,一我去把坡頂上的那塊黃銅礦石敲下來。”我說:“地上不是有嗎?”“那塊才標準。”她說著艱難地爬到坡頂,終于把它采下來了。她開始把礦物標本往書包里塞,我不禁嚇了一跳,忙問:“怎么采這么大的標本?你拿得動嗎?”她說:“這是按標準采集的呀,每塊大體上是兩厘米厚、四厘米寬、六厘米長,你采多大的呢?”我一邊掏出我的“袖珍標本”,一邊還不服氣地說:“采集這么大有什么用?”
“有用,我帶回學校去,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我國有豐富的礦物。搞地質,光靠幾個人不行,只有更多的人熱愛地質,我國的地質事業才會有更快的發展,中國才能在世界的東方崛起!至于這些礦石,我自有辦法帶回去。”她打開水壺蓋喝了幾口水,然后,惋惜地把水倒在泥地上,說:“這不是減輕負擔了嗎?”一周的夏令營生活快結束了,在最后一天的小結會上,她發了言,說了很多,有幾句話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夏令營使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學到了許多地質專業知識,更堅定了我畢業后報考地質專業的決心。中國需要一支強大的地質后備隊。當年周總理曾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我是八十年代的青年,我原立下這樣的誓言:‘為祖國地質事業的崛起而獻身’。”
而今,每當我翻開地學夏令營的記錄本時,我耳際就會響起那豪邁的《勘探隊員之歌》:“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懷著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