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情感作文五篇
關于小學情感作文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情感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情感作文 篇1
爸爸媽媽在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時刻關心著我,讓我非常感動。
記得上二年級時的一個夏天,天氣悶熱。我以為不會下雨,所以沒有帶雨傘。誰知道,到了第三節課時,天空突然陰云密布,雷聲大作,先是星星點點落下幾滴雨,不一會大雨傾盆。放學了,我只好坐在座位上等雨停,可是老天爺偏偏就和我過不去,雨一直下個不停。我心想:今天“死”定了!突然,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我馬上撲進媽媽懷里。媽媽一臉愧疚地說:“我上班有事,所以來晚了。”我連忙說:“沒關系!我可以一邊等一邊寫家庭作業。”
爸爸媽媽經常為我難對付的“刁嘴”頭疼。因為很多菜我不喜歡吃,而且有些菜是從喜歡逐漸到不喜歡。爸爸媽媽每次買菜都會問我想吃什么。前不久,我突然想起從前別人請客在飯店吃到的黃鱔不錯,信口對爸爸說:“我想吃黃鱔!”媽媽愣了一下說:“那東西太貴了!四五十元一斤,還是不吃吧!”誰知道,爸爸爽快地說:“只要喜歡吃,偶爾吃一下是可以的。”爸爸媽媽出去買菜,不一會回來,真的買了一條大黃鱔,有鍋鏟把粗。我知道爸爸媽媽的收入不高,還能盡量遷就我,真是讓我感動!爸爸說這條黃鱔是野生的,營養價值很高。爸爸讓我拿來剪刀,給老黃鱔開膛剖肚,清洗干凈后和洋蔥一起炒。因為洋蔥也是我喜歡吃的。吃飯時,看爸爸媽媽不伸筷子,我就給爸爸媽媽每人夾了兩塊黃鱔肉,感動地說:“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喲!”爸爸媽媽望著懂事的我,舒心地笑了。
爸爸媽媽的真情感動著我,激勵我要好好學習!朋友們,感動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我們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用心去把握、細心去捕捉!
小學情感作文 篇2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質,這是當前小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情感素質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抒發內心的真實情感,從小就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情感素養
小學生詞匯量有限,寫作的時候文章空洞、蒼白,學生所寫出的文章只是在敘事,而沒有情感的文章就失去了靈魂,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一、利用真實情感對學生進行啟發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思想情感能夠對學生產生很深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充分地發揮自身的魅力,用最真實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感染、熏陶。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要充分地調動自身的情感,用真情去感化啟發學生,開啟學生情感世界的大門。
例如,在學校舉辦拔河比賽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下比賽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而在布置寫作任務之前,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動員:“同學們,我們班在拔河比賽上獲得了第一名,這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相信大家心情一定很激動,老師也是一樣,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讓我們一起鼓掌,為你們所獲得的成績慶賀。下面讓我們拿起筆記錄下這榮譽的時刻吧!”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地調動起來,所寫的文章更加真實、情感也更加豐富。
二、創設情境對情感素質進行深化
情感需要特定的情境才能產生,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例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我愛秋天》這一內容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秋天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看到秋天的紅楓葉以及農民伯伯豐收時的喜悅,等等。通過直觀地展現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對于秋天的喜愛之情,在多媒體情境中學生獲得了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所寫的文章就能更加充實,情感也十分真摯,同時,又富有生活情趣。
總之,情感素質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實施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充分重視學生自身的情感特點,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抒發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和感受,這樣教師才能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幫助學生解決情感上的煩惱,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還能有健康的心態、樂觀的情緒、積極向上的態度,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情感作文 篇3
你和同學之間有誤會嗎?我和同學之間有誤會。
那是一次下午上學,我和王任依一起走,她給我買了一包薯片,看見前面薛蕭辰在走,往后看了看,好像發現了什么,又扭頭走了,王任依說:“她一定看見了,想用看不見來蓋住。”我信以為真。還和她吵了一架呢!
后來知道,她什么也每看見。是我誤會她了。
小學情感作文 篇4
今天我和媽媽發生了誤會,媽媽說:“你去抄《小豬唏哩呼嚕》的好詞吧。”我說:“行,”可是,一會兒媽媽說:“你在干什么?”我說:“我在抄《小豬唏哩呼嚕》的好詞呀。”
媽媽說:“我以為你在抄歌詞呢,媽媽誤會你了,是媽媽錯了,媽媽向你道歉。”
小學情感作文 篇5
解讀小學作文與情感的關系
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總是直接跟情感體驗相聯系。因此,作文教學就情感誘發而言,尤為重要。
走進大自然,陶冶情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情感是伴隨著認識活動而產生的。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正說明了情感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孩子們要帶著情感認識周圍的世界,必須走進大自然,對太陽、樹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色彩和音樂進行了解,不僅用智慧,而且整個地用心靈來感知一切。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比賽、游覽及其它有益的活動,努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感。可組織春游或秋游活動,要求寫《記一個游覽活動》的作文;讓學生觀看一場緊張的球賽,要求寫《記一次球賽》的作文。
細致觀察,深刻認識,豐富情感。
學生只有在認真地觀察、深刻地認識了客觀事物后,才會使自己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從而寫出一篇好文章。這正符合作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佳”的道理。平時,學生對周圍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視而不見,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觀察、認識事物。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認識事物。應在觀察中豐富和發展學生的高級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學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會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讓他們的心靈與事物間搭起一座情感的橋梁,從而通向“為文始佳”的目的地。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作文難”是學生寫作心理的一大障礙。指導小學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題的做法。小學生情感豐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須調整小學生的作文心境。蘇聯教育家聶恰耶娃就主張,把作文訓練同閱讀、美術、音樂等學科聯系起來,在帶動學生情感的前提下,讓他們攝取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內容。因此,在指導習作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語言或借助電教手段,通過朗讀、評論樂曲、看畫面等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聯想,從而使學生入境生情,浮想聯翩,繼而有感而發。如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首先引導學生想象,在腦海里再現小女孩凍死街頭的悲慘畫面,引發情感。其次,通過朗讀,傳達這幅悲慘畫面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現在學生腦海里的畫面更鮮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學生帶進童話世界。最后,可讓學生動筆寫一篇《給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撥動了學生寫作的筆頭,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以情感為中心的作文教學框架,揭示了作文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獲“文、道”之得,作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才能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