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記敘文集合15篇
我的家鄉記敘文集合15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優秀的記敘文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鄉記敘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家鄉記敘文1
名片這個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名片,因為它用于向他人介紹事情會更加便捷,我們最美的家鄉也不例外。
我的家鄉家現有一處風景——眼明寺,山上的不遠處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面是一口井,從井口向下望去,里面是清澈的水,水面如同鏡子一般,沒有一絲漣漪,傳說這口井是在王莽攆劉秀時出現的,當時在追途中人和馬匹的眼睛得了急病,在那時出現了一口井,他們用井水洗過眼睛后,眼睛就痊愈了,井旁邊有幾間廟,廟里有包青天大人的佛像,包大人是鐵面無私的人,受百姓們的愛戴,出現在廟中是理所當然的,這都是眼明寺的一道靚麗風景。
郟縣的著名小吃是饸饹,街邊也許有許多饸饹店,店里有的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道:“饸饹其實在古代時就已經出現了,被稱為‘河漏’,饸饹是由粗面條制作而成,里面長有蔥花,辣椒油,羊肉或其它肉類,當然白湯也是必不可缺的,當一碗饸饹擺放在你眼前時,那飯相簡直完美,深吸一口氣,你就會覺得一陣飯香迎面撲來不禁讓人垂涎欲滴,一種迫不及待想立馬盡食的沖動涌上心頭,饸饹就是能吸引你的胃,你卻無法抵擋它的誘惑,它就是一個名片。
郟縣的春節也別有一番風情,大年三十那天家人齊聚一堂吃餃子,看春晚,家中充滿歡聲笑語,大年初一人們都上山去玩耍,欣賞祖國這大好山河,山上在夜晚還有燈展,五彩繽紛,放寒假時我和哥哥一同上了山,看燈展需要門票,每張30元,進去瀏覽一圈,里面的燈纏繞繞在不同形態的物體上,有蝴蝶、月亮、鋼琴……在月黑風高的夜晚能欣賞如此美景也是一種享受,里面的彩燈真是各不相同,將這寬闊的院子照得如此明亮,它們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閃爍自己的光芒為他人贏得前方的光明道路,我拿起手機將這些景象留下了,以便以后觀賞,9:00時還有抽獎活動,禮品有手機、電車和門票,可是我們一張票都沒有中獎,那些中獎者一個個笑的合不攏嘴,看一次燈展,能有那么豐厚的獎品也是值得的,到了初二,家家戶戶都出門去串親戚,到了親戚家,長輩就需要遞給孩子們壓歲錢了,能收到錢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晚上有些人家會放鞭炮,煙花,給那些黑色的夜幕添上一抹色彩,現在房屋旁有太多電線就不允許放炮了,不過會有燈籠紅通通的,反映了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就這樣人們每天都會懷著一顆對明天充滿好奇的心去過節,春節就是我家鄉的名片。
名片無處不在,它給我們帶來便利,每種食物都會有自己的專屬名片,自己的家鄉何嘗不是如此呢?這就是我家鄉的名片。
我的家鄉記敘文2
回首十幾年來的學習歷程,我們的祖國一直在磕磕碰碰中不斷地成長壯大。我們的學校也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以前,學校只是幾座平房,操場也是土制成的,而且面積也非常小。現在,學校都是樓房,操場面積也大了,還是彩色磚鋪成的吶!學校還配置了專門的籃球、乒乓球場地。為了我們能夠德、智、體全面發展,配備了好多體育器材,讓我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教室里,課桌椅全是新的,還增添了圖書角、板報欄等,來提高我們的課外知識。同學們也穿上了漂亮而又干凈的校服,學校的變化可真大呀!
以前,我的家鄉全市彎彎曲曲的土路,下起雨來,別提有多難走了。不過現在隨著時代的步伐,從前泥濘的小路竟然變成了今天的柏油馬路,更有高速公路穿過這里,交通四通八達。飛機場也為人們的雛形解決了一大難題,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在追求物質文化的同時精神文化也得到了滿足。
我們以前住的都是平房,下雨時還會漏雨。現在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樓房,人們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家家都裝上了電腦,每天吃的大魚大肉,喝的果汁飲料,所以我們每天不愁吃不愁喝……
在旅游費那個面,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沙坡頭以前是一個大沙坡,后來被人們發現了,便把它開發成了旅游景區。節假日游人不斷,甚至好多外國人都慕名到這里游覽。同時,工業方面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造紙廠成了這兒的龍頭企業,工人變成了一片綠洲。
我們的祖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宇航員成功完成出艙活動,完成了祖國的飛天夢想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我的家鄉記敘文3
我的家鄉是一個叫白馬的小鎮,它雖然很小,不如城市里繁華,但它卻擁有著鄉鎮獨有的特點。
天還沒亮,趕集的人就來到了街上。不管是買的還是賣的,都在天還蒙蒙亮的時候,陸陸續續地趕來了。太陽出來了,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討價還價也聲越來越高。馬路上到處擺著菜,似乎這里也是一個集市。過往的行人、上學的學生,都小心翼翼地走過馬路,害怕自己回被“誤傷”。太陽轉上了頭頂,買菜的人也回家了。這時,街上就會飄來一陣陣飯香,小飯館里的人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叮……”小學放學了,學生們一窩蜂地跑出校門,街上又恢復了早上的熱鬧氣氛。轉眼間就到了下午,這時河邊就熱鬧了,放學后頑皮的學生們就跑到河邊捉螃蟹、小魚什么的。河原先挺美的,但是自從河邊建了一個化工廠后,河面上就再沒有清澈如鏡過了。河面上時不時會有一些死魚死蝦,靠岸的水面上還有塑料袋。大家都說,原來這么好的一條河,怎么會變得那樣臭呢?孩子們可不管這些,照抓不誤。捉到足夠了,也不帶回家,又扔到河里,讓他們自生自滅。太陽就要下山了,吃過飯的人們都出門了,三五個大人聚在一起,吹吹牛,聊聊天。小孩呢?就叫幾個好伙伴到壩子里玩。漸漸地,夜幕降臨了,大家都回家了,要不睡覺,要不看會兒電視。街上的小貓小狗靠著柱子睡了。這時,好像夜也進入了夢鄉,安靜極了。
我的家鄉記敘文4
我的家在開縣。這里沒有江南的瑰麗秀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熱鬧,沒有高原林海的壯觀景象,但是,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切細微不顯眼的事物,卻都讓我時時震憾。因為,我是開縣人,我熱愛這片赤熱難忘的土地。
清晨,爸爸開著車,送我去上學,一路上,我盡情領略著開縣的美景,路旁草兒探出綠色的小腦袋,張望著大地。株株細柳,宛如江南水鄉的少女,在舒展著自己輕柔如水的秀發。各色的花兒開了,形態各異,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萬紫千紅。辛勤的小蜜蜂飛來飛去忙著采花蜜,美麗的蝴蝶繞著花兒翩翩起舞。遠遠望去,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兒。
新修的萬開高渝公路寬闊平坦,一座座粉妝玉砌的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紅艷艷的太陽升起來了,給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披上了一件件金色的外衣,這時的開縣熱鬧起來了,上班的、趕集的,絡繹不絕的人們往返于街道兩旁。叫賣聲、汽笛聲,像一支歡快的交響曲,伴隨著家鄉人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俗話說“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際在于晨”,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應勤奮學習、掌握本領,為建設祖國、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我相信,我們開縣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我的家鄉記敘文5
以前的吳忠,隨處可見的是一些低矮的平房,不下雨還好,一閑雨可就遭殃了,許多房子嚴重進水,這都算是好的如果嚴重點的話,可就隨時面臨著倒塌的危險。
在說說路吧!全部都是泥路。一但有個天陰雨勢!地下滿是泥水,就別說雨了光是泥水就夠你喝一壺的了,它足以讓你變成“落泥雞”。騎車的人更是倒霉,一路上濺起的泥都可以讓你變成“斑點狗”了!騎車的純粹就不是車載人,而是人載車。
以前人們統統穿著舊衣服補丁摞補丁,就這樣,一家都沒幾件。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母親河的污染更為嚴重,所有的垃圾統統倒進母親河里,簡直變成了垃圾回收站了。
而現在,原來隨處可見的危房早已被高樓大廈所取代,冰箱、洗衣機、電視、電腦等家電相繼走進各家各戶,有的更是買了私家小車。到處都是一個個小區,每天下午,老年人坐在一起交談,孩子們便玩起了游戲。
衣服的款式更是繁多,冬夏長期一年四季各式各樣。
吃的就更不用說了,雞鴨魚肉。色樣繁多。但是現在的人開始注意健康飲食了。吃綠色蔬菜。再也不是以前的吃了上頓沒下頓。
母親河的保護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每年到黃河種樹,減少污染!
祝福祖國,祝福家鄉!我相信,在黨政策的照耀下,家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祖國會更昌盛!
我的家鄉記敘文6
這個山村的一年四季,都是各具特色。
春天,春姑娘披著彩衣親吻著小村莊里的花草樹木,使這里的景色煥然一新。天空中下著牛毛似的雨,農民伯伯們又開始耕種了,他們拿上鋤頭鐵鍬,準備種下自己的希望。
夏天,毒辣辣的太陽把大地烤的滾燙滾燙,樹木枝葉茂盛,碧綠的葉子,在太陽的照耀下,如同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閃閃發亮。田野里的花朵爭奇斗艷,五彩繽紛。小村莊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
下午,村里的人們在樹陰下乘涼。有的織毛衣、有的下象棋、有的縫鞋墊,大家有說有笑。小孩子們有的依偎在大人的身邊聽著大人們說笑;有的三五成群到水渠旁邊玩耍戲嬉,水渠里的水嘩嘩的流著,叮叮咚咚唱著歡快的歌,小孩子們把摘來的小草、鮮花與用紙折的紙船放在水渠里。紙船與鮮花飄在水渠里如同一副美麗的風景畫。
院子里,村民們房子的窗戶上縈繞著五顏六色的喇叭花,把房子裝扮的更加美麗。籬笆里的花更多,有雞冠花、牽牛花、海納、錢串花、蘿卜花、大紅花……
我的家鄉記敘文7
我的家鄉順德區,有著美麗動人的傳統節日和文化,有著家鄉應有盡有的特產,還有著善良可愛的人們。
我的家鄉是魚米之鄉,在大街上,在農場里,到處都能看見活蹦亂跳的魚兒和香香軟軟的大米在街上賣。農場里,農民伯伯正在努力地收割呢!一排排的水稻上,有多少農民伯伯的汗水與他每天勤勞的身影啊!一年之計在于春,伯伯們忙把米收割完后,又要開始耕地,種大米了。漁場上,池塘里,大把大把的魚兒都忙著往車上“跳”,呀!足足裝有六輛車呢!白白胖胖的魚兒都是漁民伯伯靠自己的雙手每天的勞動換來的,得到的,這聚集了幾百個漁民伯伯的汗水與勞動的結晶。
我的家鄉也是傳統之鄉,每一次過節的時候,村民們都會按傳統來準備吃的東西。比如說:春節,每一年的春節,我們都會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和一些餃子與湯圓,來表示今年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些拜祭品,去拜祭一些去了世的親人。而中秋節,在這個月圓之夜,我們一定會擺一些桌子,凳子在陽臺上,上面放著一些食物,供我們賞月時吃。教師,母親,父親節時,我們不僅僅要送一份禮物給他們,還得要有孝心和一種對老師的心意,學會孝敬父母,尊重老師和父母,努力地使他們開心,高興與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充滿歡樂,感到幸福的地方,一個擁有特色的地方。來到這里。我感覺像是走進了美妙的天堂,那么快樂,那么幸福。
我的家鄉記敘文8
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坐完公共汽車后,就是一條坑坑洼洼的小路,得坐摩托車進去,還需要半小時才能到達外婆家。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是泥濘。有的時候泥水濺到身手,就會非常苦惱。現在去外婆家,咦?怎么路與以前不一樣樣了,路變得寬寬的,平平的了,而且全部都是水泥鋪的呢!坐在摩托車上一溜煙就到家了,再也沒有泥水、飛塵了。望著兩邊綠油油的稻田,一幢幢漂亮的樓房,心里有說不出的痛快。”哈哈,”我要多來幾次外婆家!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在大西門這里,我們的課桌是非常破舊的,而且操場也非常小,遠遠望去像一座古老的樓。我不知道它有多老了,而且學校的門口是一個非常陡的坡,放學的時候,常有小朋友摔倒。二年級 的時候,終于我們搬進新學校了。新學校離原來的地方不遠,當我面天背著書包走進新學校那時,我就面對國旗心想,一定要好好學習。看那邊,花園里的杜鵑花、茶花……在這么好的學習環境下,我能不好好學習嗎?
離我家不遠有條河,以前河邊那里都是一個個小門面,到處臟臟的,河里飄著一層白色垃圾。一到晚上路上黑黑的,沒有路燈,而且非常吵鬧。現在那里就像變魔術一樣,變成了一個人人都想去的地方。取名叫沿江風光帶。光聽名字就覺得舒服,早晨那里會有人跳舞、練榆枷、散步、打太極。還有非常多我叫不出名的花草樹木,還會有輕音樂。晚上那里五顏六色的燈光可美了,燈光倒影在河水里,色彩斑斕,遠遠望去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在我讀一、二年級的時候,去外婆家或者走親戚都是坐公共汽車,三年級 的時候,我們家買車了,在那一刻我高興得跳起來了,以后我們去哪里都是我爸爸開車帶我們去,當我們一家人坐在嶄新的車子里的時候,心里的滋味特別甜,我哼著小曲,看著車內的爸爸媽媽,看著車外美麗的風景,別提有多幸福。
你看看我們的家鄉道路越來越寬廣,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我為日新月異的家鄉而感到自豪,為我們繁榮昌盛的祖國而驕傲。
我的家鄉記敘文9
我的家鄉在姚安,這次我回到家鄉,我發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這次放長假,我們不出去旅游,決定回家晚幾天。回到姚安后,我就想去我以前經常去的文風劇場那塊運動場上玩,可是,聽說文風劇場已經被拆了,但是,我帶著懷疑的態度向文風劇場的方向走去。在走到一半,我就聽別人說,怎么路堵了,我們還是換一條路去梅葛廣場吧。梅葛廣場,是個什么廣場呢?我就跟著別人去看個究竟。小時候,文風劇場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地方,也是最熱鬧的地方,現在把它拆了這使我更加疑惑不解,之后,我又接著往前走。
突然,一個大大的廣場出現在我面前,我一看像我小時候常去的文風劇場,但仔細一看,現在的文風劇場和小時候的文風劇場真是大相徑庭呀,不僅名字變了,人們的精神風貌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非常多老人在文風劇場的小橋上跑,還有的人們把垃圾到處亂扔,真是臟極了。而現在,老人們在橋上拉著二胡,唱著小曲,大人們在橋上看報聊天,小孩們在橋上做游戲,真是易拍熱鬧的景象。現在,不僅人們的精神風貌有了變化,建筑我也變了,原來的小土房,現在變成了“麗江古城”了。原來的小廣場也變成了大廣場,這些變化,都在顯示人們的生活變富裕了,也變幸福 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像麗江古城的建筑,有商鋪,有住房,如果不認真看,還以為是麗江古城哩。
我一路走,一路看,我記憶中的文風劇場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我更喜歡現在的“文風劇場”——梅葛廣場,更喜歡家鄉的人,有這樣積極勤勞進取的人們,還有什么不能改變的呢?我的家鄉會越來越美!
我的家鄉記敘文10
我的家鄉原來是一個破舊、臟亂的地方,自從落實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后,我的家鄉變美了。
假期媽媽帶我去大連探親,我一到大連,就忍不住歡呼起來,現代化建設的海濱城市比我的家鄉漂亮多了,我多么希望家鄉也變成像大連那么美的地方。我們在大連一連待了兩個多月,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鄉。
回來的途中我一直坐在車上吃東西,直到看到一個嶄新的大牌子,上面寫著:得耳布爾歡迎您,我立刻打起了精神,原來沒有這個大牌子呀?難道真的是那樣嗎?關于和大連媲美的愿望實現了?
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六層高的大樓拔地而起,像一座座高大的“喜馬拉雅山”,灰藍色的房蓋,黃白相間的房身特別引人注目;昔日散落的、毫無規則排列的板夾泥房子也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棟棟整齊的平磚房,和黃白相間的大樓襯托著,在遠處看好似一個宮殿一般。最讓我吃驚的是:在這些新居民樓的附近還新建了一座公園,那草坪里的草綠油油的,好似人工織成的精美地毯,各種健身設施整齊地擺放在那,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健身的樂趣。
昔日那條又窄又臟的小泥路,如今已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道路兩旁婀娜多姿的垂柳隨風輕輕地搖擺,那枝葉好似少女的頭發,婀娜多姿,那樹上的小鳥,則成了別在那“頭發”上的蝴蝶結,漂亮極了!那座陪了我多年的小木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半月形的石拱橋。我跑到橋上,高興得又蹦又跳,連忙順著橋邊的梯子下到了河邊,真美啊!小河上不再漂著垃圾,也不再彌漫著臭氣,它變得干干凈凈了。小河兩岸是數不盡的蒲公英,風兒一吹,種子入水,漂在河面上像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回到我家外面的小道上,在那里連續走了半個多小時,卻找不到家了,想去朋友家,朋友家也不見了,最后只好給爸爸打電話,才回到家里。家里也變化了,房子變大了,房間也多了,原來的兩間成了五間,我問爸爸怎么回事,爸爸高興的說“這就是我在電話里說的要給你們的驚喜。今年咱得耳布爾落實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變化可大了,咱家換上了大號樓。大街上變化更多,等哪天你慢慢看吧。”
啊!我真高興!夢中的家鄉和這一樣,只是這不再是夢,是真的!我要感謝國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讓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的家鄉變美了,我更愛我的家鄉了。
我的家鄉記敘文11
10月,從道路兩側的國旗高高飄揚開始,祖國的生日也來了,這也是祖母的生日。我在這里祝祖國繁榮,國泰平安,祖母的壽命比南山好。
凌晨,一縷陽光飛入我的房間,我的心已經飄向我的家鄉。那里沒有大城市那么繁華清潔。但是給我帶來的是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們經常去的街道叫“舊街”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他有很多泥濘的小路,但可以從那里買到很多舊社會的古物。那里的房子建得不規則,雖然有些混亂,但總是帶來古典的氣息。
我總是想念我的家鄉,因為我們可以去南山公園喂鴿子,搖晃秋千,欣賞高聳入云的雷峰塔。每逢正月,路上的“九曲”門口排著長而有序的隊伍,排隊的人不會因為長時間的等待而無聊,反而會悠閑地談論日常生活。轉“九曲”的人們,帶著香氣祈禱明年的風調雨順。老街每隔一百米就有戲臺,那里人山人海,水不通。
舊街兩側的瓦店是從民國時代開始留下的,店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令人眼花繚亂。上司有時笑容滿面,有時眉頭緊鎖,和客人們討價還價。好熱鬧的場面啊
我喜歡柳林,無論街道有多狹窄,無論地圖有多小,在我心中總是給我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的家鄉記敘文12
我外婆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住在遵義縣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里。每年放假的時候,我都會去那里玩上一兩個星期。
那里的人勤勞而又樸實。他們總是在太陽公公起來之前就去忙農活了,我和姐姐喜歡在外婆旁邊當跟屁蟲,外婆走到哪兒我們倆就跟到哪兒。偶爾閑下來,外婆就喜歡到親戚家去串門兒。因為農村總是兩家之間隔得很近,我和姐姐也經常去別家找其他小朋友玩兒。
小時候,外婆不讓我跟著她,就把我鎖在家里。那時候外婆家還沒有電視,一個人在家什么都干不了。這時候,我就會在門縫里大聲的叫著外婆,因為外婆說過,他們那里要是誰要找別人,只要大聲喊那個人的名字就行了,別人肯定會聽到的。
我總是在過年的時候去外婆家,那時候去總是能吃到許多好吃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火爐旁,聊著天兒,吃著東西,不時還會有親戚來串門,那畫面總是很溫馨。
假期要結束的時候,我就得離開外婆家了。在那個時候,總是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田野中怒放。爸爸告訴我,四五月的時候,油菜花就能結出果實——油菜籽了,雖然看不到,但這還是能讓我對鄉村生活多出一份向往。
我愛外婆的家鄉,更愛外婆!
我的家鄉記敘文13
寧夏很小,是我國最小的一個自治區,只有6.6萬平方公里,但回族人口占了全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爸爸曾給我說過,寧夏回族自治區是1958年才成立的,但古時候黨項族就在這里建立過西夏王朝,至今賀蘭山下還坐落著有號稱“東方金字塔”的古西夏皇帝陵墓,它們靜靜地向我們訴說著古西夏的歷史和傳說。爸爸還告訴我,寧夏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宋朝的岳飛還寫過我家鄉的賀蘭山,他寫的《滿江紅》我還會背呢“......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還有清朝皇帝關于“鐵打的洪廣營,紙糊的寧夏城”的傳說,這里有很多古時候的兵營、關口,有鎮北堡、平吉堡、還有楊六郎守的三關口,隨著歲月的流逝,軍營慢慢的被廢棄了,就是在被廢棄的荒原上建造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拍了很多很多電影,象紅高粱、賀蘭雪、大話西游、牧馬人、黃和謠等等,很多在這里拍的電影都獲過獎,可以說中國電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的,我得家鄉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有沙湖、沙坡頭、六盤山,還有很多土特產,有紅、黃、藍、白、黑寧夏“五寶”,有靈武的長棗、中衛的硒砂瓜,你想知道這些嗎?那你就來我的家鄉做客吧,我會讓爸爸媽媽用穆斯林的蓋碗茶、手抓肉招待你!
我等你來我美麗的家鄉——寧夏川!
我的家鄉記敘文14
我的家鄉在寧都縣石上鎮偏遠的山村。那里靠山傍水,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春天,柳樹長出嫩綠的葉子,抽出新的枝芽。草從地下鉆出來,尖尖的小頭,似乎迎來了春天的到來。家鄉的山圍繞著家鄉的水,家鄉的水反映著家鄉的山。這里綠樹成蔭,花開,是休閑旅行的好地方。
夏季,樹木生長蔥郁,密集層枝葉嚴密封閉小溪,遮擋人們的視線,遮擋藍天。天氣炎熱,在田里工作的人們經常坐在小河里休息,乘涼,談論日常生活,笑,熱鬧。到了插秧的季節,有些小伙伴經常去小抓魚玩,有的父母給田里工作的茶送水,在田里聚集熱鬧。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果園樹上長滿了果實。有金橘子,像小南瓜一樣紅柿子,像小燈籠一樣門前院子后面有滿滿的葡萄,像紫寶石…一樣田野里到處都是金稻子,微風吹來,像金海。
冬天,家鄉是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山、田、樹上堆滿了雪,就像披上了雪白的外套一樣。地上的雪又厚又軟,小伙伴們總是在門前堆雪人,打雪仗,很高興。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歡迎你們的到來!
我的家鄉記敘文15
我喜愛黎明,那是東方破曉迎接新生活的開始;我喜愛黎明,那是祖國人民企盼臺灣早日回歸,華夏兒女大團圓的愿望;我喜愛黎明,那是利比亞、伊拉克人民渴望世界和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希翼。
我懂得,黎明使大地從夢中蘇醒,給萬物帶來勃勃生機,我懂得,黎明催人們早起,去迎一天的學習與工作。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天之計在于晨。”我熱愛黎明,不僅因為它是光明的先驅,而且它更是力量的希望的象征。
童年的我,天天盼著自己能成為最早迎接黎明的人,然而每當我一覺醒來,街上、公園里早已鬧騰開了,有在刀光劍影中撲閃的哥哥,有在公園一隅破嗓練聲的姐姐,更有許多伸胳膊踹腿的爺爺奶奶們,還有繞著公園小徑左一圈右一圈散步的叔叔阿姨們。偶爾我起個大早信步走在大街,途徑廣場的時候,我見到的是那些精神矍鑠的老人,我不由心想:啊,誰說老人智慧嘆息將終的晚年,他們不是更愛黎明,喜愛那給人力量的黎明嗎?
我的爸媽是勤勞、樂觀向上的人,他們為了店里的生意,經常通宵達旦。天亮了,爸爸就把店門打開,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清晨的第一個客人。天亮了,媽媽就要坐上南下的火車去進貨,去談生意。我經常看到他們興奮地說:“知道嗎,我們的工作大有希望!”
希望,這不正是黎明饋贈給勤勞者得一份厚禮嗎?
希望,家鄉的新生,給人們帶來了嶄新的希望!
當家鄉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通向遠方,當家鄉納入哈爾濱市阿城區,當家鄉的農副產品(大蒜、笤帚,粘豆包等)走出龍江,走向全國各地的時候,當古都“金上京”已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時候,你是否領悟到家鄉人們已用自己的雙手迎接黎明的曙光?
希望,祖國的新生,給了13億中國人全新的希望!
當劉翔登上冠軍的寶座,當楊利偉、翟志剛登上載人飛船遨游太空,當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已壯國威,震驚世界之時,你是否感嘆!我們祖國已迎來黎明,走在春風里。
如果說太陽是喚醒生靈的主宰,那么黎明便是先驅,它把光明帶給了勤奮的人們,黎明前是黑暗的,也是最有希望的時刻,正是對黎明的渴望,才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啊!天下的朋友,一個13歲的少年這樣稱呼您。你可曾去過南疆,可曾來過北國?我多么希望你來我的家鄉——古都阿城,看一看這里的黎明,你會發現,到處都充滿生機,你會發現,不再是黎明喚醒熟睡的人們,而是人們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一個又有一個燦爛的黎明!
我熱愛黎明!我更愛那些為黎明增添光彩的家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