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手作文集合15篇
奶奶的手作文集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奶奶的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奶奶的手作文1
奶奶的手從未年輕過,一直是布滿皺紋的。從未仔細地看過奶奶的這雙忙碌了大半輩子的手。這雙手又總是在平日里做著最平凡、瑣碎的事情。
“西風響,蟹腳癢”,中秋前后,養蟹的人家格外忙碌。大家在菜市場買來的螃蟹都被細絨繩五花大綁,老老實實地呆著,哪里知道蟹農的辛苦。奶奶就是扎蟹的老手,有時一天要扎上數百只的蟹。今天,奶奶又開始忙碌起來。奶奶扎蟹的動作很麻利,一只手從桶內張牙舞爪的蟹群中擒出一個大塊頭,順勢把大蟹八只小腳、兩只大螯合攏起來。嘴咬住一條紅白花色的細繩子一端,另一只手握住繩子另一端,飛快在蟹身上繞幾圈,繩子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動作快得讓人看不清,一只大蟹便綁成了十字架花樣,老實待著了。
這雙手似乎的魔力,可以從容地在鋒利的蟹鉗間穿梭,卻無所畏懼。我正贊嘆著,卻突然發現——奶奶的手上流著血,心里咯噔一下。
“奶奶你的手……”,不禁語音發顫。
“哦,沒事沒事,就是被咬了一下。”奶奶平靜地說,仿佛受傷的不是她。
連忙托起奶奶的手,因為浸水太久,手掌有些膨脹,手背上有些灰黃色的斑點,指甲與皮肉的縫隙之間,是難以洗去的泥土的顏色。那一道小口子,還有絲絲的血浸出,提醒我曾有一只鋒利的蟹鉗傷害過這蒼老的手。
不禁想起去年冬天。外面已很冷,我出門上學,看到奶奶正在井邊洗衣服,那雙手在水里使勁地搓著衣服。我不禁打了個哆嗦,奶奶那雙手本身就胖,碰了那涼水更是胖上加腫。家里兩臺洗衣機一新一舊,奶奶就是不用,除了最最忙的時候,其余時間堅持自己手洗,說是機洗洗不干凈,可誰都知道是她是怕浪費錢,她輩子節儉慣了。她不允許自己這雙手閑著。
傷口畢竟很小,很快便結痂了。奶奶又開始忙碌了,我只是站著一旁無語地注視。心中默想:是這雙手給我洗衣添飯,是這雙手忙著扎蟹……
記得年幼時我曾問過奶奶為什么不上學,奶奶勉強露出笑意,“不是不想,而是家中太窮,上不起學。”語氣中透露著無奈。因此奶奶總對我說,她這雙手什么都能給我,唯一給不了的就是知識。
奶奶,您可知道,你雖然沒有文化,可您的這雙手已經給了我一生都受用不盡的知識,孫女用多少文字也寫不出對您的感念啊!
奶奶的手作文2
我喜歡奶奶的手。因為奶奶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勤勞的手、靈巧的手。雖說奶奶已經是年近花甲的人了,一雙手布滿了皺紋。但是,我知道那是歲月留下的印記。
奶奶十七歲時,就只身走進了農墾隊伍。在那一望無際的渭河庫區大灘地里,用她那勤勞雙手去建設著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她們修渠灌田,鋪路造林。為了棉花能得高產,就成立了務棉小組,她和她那些姐妹們用自己的雙手經過多次試驗,培育出了大田移栽技術。這項成果為當時農墾隊伍爭了光彩,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后來因為工作的需要,奶奶又調到縣里的糧食部門工作,在哪里她又搞熟食加工工作。奶奶做的蛋糕是最好的,曾經參加過地區糧食系統熟食大賽,還得地區糧食系統熟食三等獎呢!奶奶的手真是太了不起了!再后來她的工作有調動了,來到了現在的單位紅旗化工廠,在工廠里當工人,奶奶雖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她做工作總是一絲不茍,認認真真,她那雙手做出的活領導特別放心,曾多次受到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表揚。這就是我的奶奶,她的雙手為祖國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奶奶的手是靈巧的手。我愛吃奶奶燒的那薄薄的肉片,細細的土豆絲。每次放學回家,奶奶總會把香噴噴的飯菜端到餐桌上,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心里感到無比幸福。奶奶不但會做飯菜,還會做針線活呢,每年冬天都給我做一套新棉衣,我覺得奶奶做的棉衣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看上去走針很細,樣子很平整,穿在身上有舒適又暖和,我非常喜歡奶奶縫的棉衣。現在奶奶學會了玩電腦,他雙手打字速度極快,在網上聊天,寫詩詞,寫文章等等,我非常佩服奶奶。
奶奶的手是助人為樂的手。他不但給我縫棉衣織毛衣,還給鄰居家的弟弟妹妹縫棉衣,鄰居們夸我奶奶手巧,還夸我奶奶熱心腸。奶奶的手是溫暖的手。每當我做了好事她都會用她那雙溫暖的手撫摸我的頭,我會感覺很高興,如果我生病了,他也會用那雙溫暖的手撫摸我的頭,我心里會立刻感到溫暖。
我愛奶奶,更愛奶奶那雙能干的手,我感到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奶奶的手作文3
那雙在黑夜中不斷揮動著的手,那雙在凜冽的寒風中顫動著的手,那雙寫滿了滄桑的手……
奶奶的手,一直在我的記憶深處。
夏天的夜晚總是一如往常的悶熱,百無聊賴地揮動著手中的扇子,思緒又被這扇子勾回了幾年前。
那是一個異常悶熱的夏季,天空黑壓壓的,樹上的蟬兒無情地哀嚎著。爸媽因為一些摩擦而吵鬧不休,硬是推脫著將我送到了奶奶家。天氣本就燥熱,再加上爸媽的爭吵,我便愈加無理取鬧起來,嚷嚷著要回去。奶奶拉過我四處撲騰的手撫慰我。只覺得那雙手很大,很暖,似有一股暖流涌上心頭。雜亂的心泛起層層漣漪,漸漸平靜下來。
漫漫長夜,似有一雙大手在眼前揮動,縷縷清風吹起我額前的發絲。借著微黃的燭光,我細細端詳起奶奶的那雙手:她的手掌大而寬厚,膚色黝黑,關節突出,手背上纏繞著圈圈青筋,布滿了因辛苦勞作而留下的傷痕。手指微曲著,不斷揮動著手中的扇子,絲絲涼風使鬧騰不安的我漸漸安定下來。縷縷輕風拂過我的面龐,頓覺清涼,燭光搖曳,可不知怎的,看著眼前揮動的大手,心中酸酸的,澀澀的……
光陰似箭,到了我上小學的年紀了,奶奶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趕來城里照料我。
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季。寒風狂叫著,呼嘯著,夾雜著細細雨絲,無情地拍打著,冰冰的,涼涼的。樹木在風中搖曳著,我走出校門,遠遠地就看見一個瘦小的背影佇立在校門口,焦急地不斷踱步。
她見了我,那早已凍得沒了知覺的臉才舒展開來,二話不說,奔過來提起我那沉重的書包。透過朦朧的夜色,我卻注意到她那雙凍得通紅的手在冷風中顫動著,雙手也被勒出了重重的白痕,身體佝僂著,腳步蹣跚,艱難地走在雨水坑洼的地面,濺起點點水花。可她卻不言不語,那單薄的背影也隨著那雙滄桑的大手融入了深不可測的黑夜。也不知是不是雨水的緣故,眼前一片迷蒙,眼眶也漸漸濡濕……
又是一個冬天,寒風凜冽地吹著,風雪交織著,肆意地拍打著窗欞。透過漫天飛雪,那個瘦小單薄的背影,那雙滄桑的大手,由遠及近,一步一邁,直達我記憶深處,成為永恒的回憶……
奶奶的手作文4
每當想起奶奶時,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奶奶那雙手。
每天早晨,不大的臉盆中總是盛著兩雙手:一雙小的、白嫩的、胖乎乎的;一雙大的、粗黑的、瘦巴巴的。
粗大的手不住地揉搓著細小的手,一下,兩下,此時,我總是笑著,天真的、無知的、傻呵呵的;奶奶也笑著,欣慰的、慈祥的、樂呵呵的。
冬日的一天,奶奶帶我上街,盡管我渾身裹著厚厚的棉衣,可仍覺得寒氣逼人。“奶奶,”我瑟縮著,“我冷。”奶奶趕忙站住,蹲下身來,把我擁在懷中,然后,伸手將我凍紅的小手輕輕握住。霎時,一股暖流涌遍我全身。
玉米棒子煮熟了,廚房里飄出誘人的香味兒。我見奶奶不在,便急不可耐地從鍋里抓出了一個。那玉米棒像塊灼熱的鋼錠,燙得我火燒火燎,兩手不停地倒換著。眼看玉米棒子要落地了,一只大手穩穩地接住了。那是奶奶的手!在奶奶手里,那玉米棒子似乎頃刻間降了溫。“小饞貓,就那么急嗎?給!”我接過玉米棒:咦,咋不燙了呢?奶奶的手真神奇喲!
有一次,我見到鄰居的孩子抱著一個漂亮的布娃娃,就想玩一玩,人家不肯。“奶奶,給我買個布娃娃吧!”我央求著。奶奶嘆口氣,說:“等你爸爸、媽媽放假回來再買,好么?”見我眼淚汪汪的樣子,又用商量的口氣說:“要不,奶奶給你做一個吧?”那天晚上,奶奶找來了針、線、布頭和棉花,在燈光下從容地縫制起來。針在奶奶那雙手的指揮下輕巧靈活地跳躍著,留在后邊的是密密的、均勻的針腳。次日早晨醒來,我發現在我枕邊陪伴著一個美麗的布娃娃。我高興得跳起來:“我也有布娃娃嘍!”看到這情景,奶奶那青黑的眼圈兒周圍漾起笑意。哦,沒想到,奶奶粗糙的手竟會是這么靈巧!
我漸漸長大。一天,我仔仔細細地“欣賞”了奶奶的手。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呵!膚色黝黑,干瘦粗糙,手掌中布滿老繭,手背上青筋凸起。多難看呀!然而,我知道,奶奶就是用這雙手養育了我的父輩,又撫養我長大。
如今,我已遠離奶奶,回到父母身邊。然而,我怎能忘得了我的奶奶,又怎能忘得了奶奶的那雙手呀!
奶奶的手作文5
每個人的手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糙有的細膩。在我見過的許多雙手中,只有奶奶的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爸爸老媽因為要上班,沒有時間帶我,就把我送到鄉下奶奶家去。當爸爸趁我不注意轉身離去后,我在奶奶家房前屋后到處跑著找他,誰知不小心一下摔倒了,痛得我哇哇大哭起來,跟在后面的奶奶急忙把我抱起來,用手給我擦眼淚,此時此刻,我驚呆了!
我發現:奶奶的手就像一截老槐樹枝一樣干硬,上面長滿了許多厚厚的硬繭,手的紋路很深,指紋都能看得見,指甲也已經裂開了,手上還有一些流出血的口子和泥土的痕跡。奶奶那雙粗糙的大手象一只刷子在我臉上輕輕摩挲著,摸的我的臉火辣辣地疼,我看了看奶奶的手,干干巴巴的沒有一點兒肉色,這只粗糙的手讓四歲的我感到莫名其妙,為什么奶奶的手會是這樣子的呢?
當老媽回老家來看我時,我才聽老媽說:奶奶的手原來和老媽的一樣柔軟,可是奶奶為了全家的生活日夜辛勞,給莊稼松土、施肥,洗衣服、做家務,由于長時間的勞動,原來那雙細膩嫩滑的手,漸漸生滿老繭、變的粗糙起來。
后來的許多日子里,我發現,每天清晨天還黑漆漆的,人們還躺在暖暖的被窩里不愿起床,而奶奶早就起來了,掃地、刷鍋、洗衣、準備早飯,然后用雙手在豬食盆里攪拌那些粗糙的豬食。等到上午的時候,奶奶又到到菜園里去,她那雙大手又在泥土里忙活起來,給蔬菜松土、播種,手上沾滿了泥巴。就這樣,奶奶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一天天,一年年,她那雙原本光滑柔軟的手讓泥土磨擦著,讓冷風吹凍著,讓洗衣粉腐蝕著,時間長了,漸漸地手變得粗糙起來。
為了使奶奶的手變得光滑,老媽給奶奶買了一瓶護手霜,可奶奶總是不舍得用,她害怕老媽繼續為她花錢。
現在奶奶70多歲了,仍然不停地忙碌著,她的手也越來越粗糙,但我覺得奶奶的手是最美的,因為那才是真正勞動人民的手!每當想起奶奶的手,我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做個自食其力的人!
奶奶的手作文6
這幾天的天氣一直陰沉沉的,弄得人心里也有些許的郁悶。下午放學回到家,家門鎖著,我就知道奶奶一定又去串門了。我放下書包,伏在課桌上,構思我那篇絲毫沒有頭緒的作文。心頭好像籠著一層薄霧,怎么也揮之不去。
“吱呀”,門響了,一定是奶奶回來了,我也沒有做聲,仍然趴在那里。這時,奶奶便開始喊我的名字:“璇璇,是你回來了吧,快來看奶奶給你買了什么東西。”說著說著,她便走進了我的房間,只見她手中拎了一袋蘋果,她把蘋果放下,順手拿起一把刀子,幫我削起了蘋果,嘴里還在跟我說著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
本來就亂的思緒被她攪合的更亂了,我轉過頭瞅了一眼奶奶,無意間我看到了那雙又粗又黑的手,手心全是老繭,手背都裂開了,比秋天那干裂了的松樹皮都難看。這時奶奶把蘋果削好了,遞給我說:“快嘗嘗,人家都說挺甜的。”再看看這個蘋果,本來是又大又圓,現在是又小又扁,外表凹凸不平,真的很令我討厭。
我并沒有接過蘋果,相反的是我一揮手,把蘋果打到了地上,還對奶奶吆喝道:“這么臟,誰敢吃,你能不能別在這煩我,我要吃我自己會削”。
我的這番話似乎對奶奶觸動很大,她不由得退后了兩步,把雙手背在身后,不停地搓啊搓,臉上呈現出的是一臉的無奈與痛苦。她這一搓倒好,攪得我心頭的霧不停地翻騰起來,更加使我坐立不安。
我又一次向奶奶那邊看去,這時我看到的不再是那雙蒼老粗糙的
手,她竟然如此的美麗,如此的纖巧。我看到了她在一口一口的喂我吃飯;我看到了她在一針一針的為我縫制那雙小朋友看到了都喜歡的花布鞋,以來一往,是那么的靈巧,那么的美麗;我還看到了她在陪我做游戲,教我學寫字,在我睡覺的時候,這雙大手會在我身上一起一落有節奏的伴我進入夢鄉。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了一雙美麗的翅膀在我上空飛來飛去,時時刻刻呵護我。
這時,我心頭的霧更重了,回過神兒來,仔細想想,奶奶為了我,為了我們這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青絲變成了白發,連這雙手也從美麗纖細變成了粗造笨重,想到這我又無比的不安與自責,為什么我會對奶奶這樣。
我走過去,將蘋果撿起,拉住奶奶的手,對她說了一句:“奶奶,我愛你。”此時奶奶已是熱淚盈眶,她緊緊地抱住我,說了一句:“好孩子。”我們一起坐了下來,又說又笑,還一起吃了那么長相不咋地的,卻蘊含真情的蘋果。
我心頭的霧漸漸地散去了,作文的題材也找到了,就是那雙——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作文7
有一次放學,天正下著大雨,同學們都走了.我呆呆地望著來上學的路,不知怎么辦.這時,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雙熟悉的、瘦弱的、滿是皺紋的手,正握著一把傘慢慢的向我走來……
奶奶,也許為我們姐妹操勞多了,那雙早已布滿皺紋的手,更顯得枯瘦了.
媽媽常常說,我們姐妹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天天用那雙枯瘦的手把我抱進小車推上街.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沒有多少時間陪我們,只有奶奶在家里陪我們玩,給我們煮飯.她那雙手是沒有停過的.
我們漸漸長大了,到了似懂非動的時期.在奶奶洗衣服的時候,我們倆總蹲在奶奶身邊,看著奶奶的手,看著奶奶被水浸的蒼白的手.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下午,奶奶又為我們洗衣服.我看見奶奶的手浸在冰冷的水里搓洗衣服,手都凍紫了.我抬起頭,望著奶奶布滿皺紋臉,好奇的問道:"奶奶,你的手不冷嗎?"奶奶笑著對我說:"不冷,洗嬌嬌的衣服一點也不冷.""那為什么我洗手的時候那么冷呀?"妹妹禁不住問道."因為小妹的手熱呀.""噢?"小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奶奶的手凍裂了.晚上,我悄悄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并要媽媽買一盒面脂.第二天,媽媽把面脂買回來了,悄悄對我說:"給奶奶送去!"我跑進奶奶的房間把這盒面脂放在奶奶手上,對奶奶說:"奶奶,把這些面脂擦在手上,手就不痛了,我也是這樣.你看,一點都不痛."說著把我的小手伸到奶奶的眼前,奶奶用手摸著我那又白又胖的小手直說:"嬌嬌真乖."
我上小學了,上學的第一天,我背著奶奶親手給我縫制的書包,拉著奶奶滿是皺紋的手來到了校門前,奶奶幫我理好書包,摸著我的頭說:"嬌嬌,你可要聽老師的話,用功學習啊!奶奶給你做好吃的."我進了校門,還遠遠的看到那雙熟悉的手在揮動.
有一次放學,天正下著大雨,同學們都走了.我呆呆地望著來上學的路,不知怎么辦.這時,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雙熟悉的、瘦弱的、滿是皺紋的手,正握著一把傘慢慢的向我走來.
奶奶離開我們走了.可是,在我腦海中,仍然浮現著奶奶的笑臉,還有那雙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的、布滿皺紋的、瘦弱的手.
奶奶的手作文8
小時候的記憶,大多和奶奶有關,最令我難忘的,是奶奶的手掌。
小的時候體弱多病,經常咳嗽感冒。奶奶的手就成了載我去醫院的車子,她把我放在背上,用手拖著我,別的已經記不清,只記得被奶奶的手托著,即使是走在下過雨后泥濘的小路上,也非常的平穩,充滿了安全感。我便趴在那并不寬厚的背上,睡的是什么香,那么甜,似乎忘卻了病痛,忘卻了煩惱。
再大一些的時候,記起的事情也更多了,但能記得清楚的依然和奶奶的手有關。一盞昏暗的電燈旁,一根針頭帶著長長的線明活的在布料和棉花間穿梭,從一面穿過,再從另一面穿回來,時而快速,時而仔細,針頭輕巧地移動著,后面的線緊隨其后,只不過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短當他完全融入衣服里的時候,“咔嚓”一聲,針與線分開,一件精巧的小棉襖便做成了。而這一切的“指揮者”,自然是奶奶那雙靈巧的手。我至今依然覺得那雙小棉襖能夠如此暖和,該是有奶奶的手的溫度吧。
俗話說衣食無憂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當然對于一個吃貨而言,有了“衣”自然是不夠的,“食”才是最重要的。
奶奶的手卻真有那般魔力,似乎能夠滿足我的一切需求。每當蘆葦葉長大之時,奶奶便又開始忙碌起來,早早的去蘆葦塘里摘葉子,回來倒上一盆開水清洗蘆葦葉,淘米、切肉、泡紅豆接下來就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包粽子。奶奶先拿起兩三片葉子均勻重疊分好,左手拿住葉片的末端,用大拇指固定一個點,右手拿著葉子繞著那個定點轉一圈,這樣粽子的雛形便做好了,接著放入適量的糯米和肉,用葉子把它們蓋起來再繞一圈,拿起一根草繩一端用牙咬住,在手上給粽子定型,最后打結大功告成!在粽子那誘人的清香中,我能感受到奶奶手掌的溫暖。
這么多年來,因為有了這雙手的陪伴,成長的旅途中才會充滿了快樂與溫暖。去年研學旅行時,我沒有去玩那些有趣的項目,而是和一群小伙伴徑直走向賣東西的地方,用我僅有的零花錢給奶奶買了個禮物。奶奶收到禮物時很是驚喜,她把那個寓意著平安的葫蘆捧在手心,細細地端詳著。
我也端詳著奶奶那張飽經滄桑的臉,那個甜美的笑容,還有那雙帶給我無限溫暖的手掌。
奶奶的手作文9
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奶奶的第二張臉并不好看,十分粗糙,那雙不大的手上布滿了老繭,還有許多裂痕,就像是高低不平的溝壑。每到冬天,奶奶的手上就會有一些不知名的白色膠帶,每次洗完衣服后,總是換下那濕漉漉的膠帶,再換上新的,每天這樣的事都會上演很多遍。年少時的我還天真地以為奶奶這是為了好看,所以也想想奶奶一樣纏上,卻總是被奶奶不冷不熱的一句“小時候要是纏上,長大了該怎辦?”給回絕掉。
奶奶的手一定很好看吧!我常常看著奶奶年輕時的相片發呆,奶奶年輕時長得很清秀、白凈,想必他的手也一樣吧!
奶奶跟著爺爺過了大半輩子,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整日埋在那無垠的田地中,才鑄就了奶奶現在的樣子。多年來的勞苦、風吹日曬,早已讓奶奶的手變得枯黃,只有節骨還特別明顯的露著。
冬天,奶奶還是用手洗衣服,家里的洗衣機一直處于“度假”狀態,因為奶奶覺得太浪費電,還不如自己手洗的干凈。有一次,我也心血來潮的想去洗衣服,可奶奶又不肯,說是會凍傷我的手,小時候的我很倔,奶奶不讓的我偏偏要去做,奶奶終于還是拗不過我,讓出了位子準備給我洗。我挽起袖子,準備開洗,突然,我感覺到了水的冰冷迎面而來,讓我不禁顫抖了一下。我不以為然,猛地很將手伸進水中,我發現,我錯了,這水里的溫根本不是人所能承受的,每動一下,就會有千萬根冰針扎入手中。
看著奶奶那雙枯黃、干皺的雙手時,突然多了一份敬佩。
我特別喜歡把手放進奶奶的大手中,因為那兒,很溫暖,特別是在寒冬,與周圍的寒氣凜冽相比。可是我不知道,奶奶的手背需要忍受多大的冷。要是我早些知道,我就算被凍也不會放入奶奶的手中!我長大以后,便也不再在奶奶的手中取暖,因為我知道,我喜歡暖和,但更喜歡奶奶暖和。
我經常望著奶奶的手發呆,可能是我的眼神太過于熾熱,奶奶也看向自己的手,羞澀而溫暖地一笑,像是安慰又像是自嘲的說:“這雙手不好看吧!但是還是很有用的。”
不,奶奶!您的手是天底下最美的手!
奶奶的手作文10
奶奶的毛活做得好。周圍的人都這么說:她的手藝好。
奶奶織的毛衣,不僅合身,而且好看。是極具藝術性,滿是美感的。魚兒、蝴蝶、飛鳥…毛線和針在奶奶的手中翻飛,舞出動人的旋律——任何花樣都變幻的來。但大家只說好看,簡單的說法,其實想要得到它,也是不容易的。奶奶說,毛衣是針和線的結晶,只有找到了合適的人,這結晶才會閃出光芒。針、線和人,都滿意。奶奶還說,這毛衣是線變成的,針是幫助線變成毛衣的。要讓毛線變成好看的毛衣,就像做人一樣,都要下點功夫,才對得起那針與線。
奶奶織毛衣的時候,是真情的流露。織每一種不同的花紋,用每一種不同的針法時,奶奶都在用心與針和線交流。毛線要變成衣服,針要幫助毛線變成衣服,它們定也充滿了期待——倘若變得丑陋,便是對不起了針與線的哪份付出,與那份期待。到時候,誰都是悲傷的。奶奶每次織毛衣,都要把自己收拾干凈,再找一個明亮寬敞的地方,莊重嚴肅的開始。她總是在大晴天的時候,坐在院里織。看高高的天上飛過小小的鳥兒,然后毛衣上就多出了一溜可愛的小鳥。奶奶的神情端莊而虔誠,不由得,也就多了幾分敬畏,也就從來不會在他織毛衣時打擾她的。除了織毛衣,奶奶還會用白線和鉤針勾花。披肩、杯墊、桌布都是奶奶勾的。細密而美麗的圖案,是奶奶靈巧的雙手與她的聰慧,加上小巧的鉤針與白線的果實。美麗的圖案,映襯著奶奶美麗的心靈與智慧。每次織完了毛衣,奶奶就拿起鉤針和線,把那些來自大自然的靈感都勾勒下來。細針密線的勾啊勾,一會兒,鳥兒的杯墊,或是半個白云披肩,再或者是天空桌布的一角。一天勾不完,就第二勾,第三天,第四天…
總之,隨著時間的流逝,天空總會在現于奶奶的針與線下。我要上小學了,奶奶送給我的禮物是一件毛衣外套和一個水杯套。水杯套上有一個笑嘻嘻的短發小姑娘——是的,奶奶她希望我快樂。那個水杯套,我一直沒舍得用。今天,我只能在家里找到幾件小,而不合身的,卻依然好看的毛衣了。我買來了針線和教程,一點一點復合著奶奶的手紋和心境。魚,悄悄游出來,排成溜;碟,輕輕地飛出來,擺成行;鳥,靜靜地飛出來,移成花;花,慢慢的開放。我透過冷冷的教材,努力的進入奶奶的心境,復合著奶奶的手紋,感受著,奶奶手的溫度。
魚悄悄地游,碟輕輕地飄,鳥靜靜地飛,花靜靜地開。奶奶的手紋,不是傳說。
奶奶的手作文11
奶奶的手看起來很普通,但在我心里,它們非常特別。
粗糙如風化的老樹枝,多條紋的黑手,深深凹陷的皺紋,像一棵破皮的大樹。這是我親愛的祖母的手。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不得不離開家鄉謀生,并把我托付給我的祖母。奶奶為我做了她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因為害怕我沒有足夠的食物或溫暖的衣服。當我被批評時,她總是用她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摸我的頭,并輕輕地安慰我。當我無理取鬧時,她總是等著我的情緒平靜下來,和我講道理.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奶奶總是坐在桌旁,手里拿著針線和棍子,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個接一個地編織,不時用朦朧的眼神撫摸躺在床上的我。無辜的我總是拿著祖母的棍子,用它在上面戳了幾個大洞,然后驕傲地向祖母展示我的杰作。然而,奶奶總是無奈地搖搖頭,寬容地看著我,笑著說:“乖,姍姍放下,奶奶會織的。”然后她會牽著我的手,教我如何織毛衣。奶奶的手很靈巧。他總是在我的衣服上織一些可愛的小動物。那些小動物似乎掌握著生命。還有奶奶為我縫制的衣服,我會永遠珍藏。
隨著我的成長,我的父母也有了穩定的收入,并告訴我我在海外接受了教育。一年也只有在新的一年里才會重聚。
每當我回到家鄉,奶奶總是沖出家門擁抱我。然后我開始在廚房忙碌,為我做我最喜歡的菜。肉和蔬菜的搭配很有營養,讓我的味蕾開放。像什么紅燒魚,糖醋排骨,紅燒肉,醋土豆絲,奶奶會炒麻花,水餃,饅頭和春卷.而且我也最喜歡奶奶的餃子,奶奶的手似乎有魔力,把餡放進餃子的皮里,雙手彎曲,一個鼓鼓囊囊的餃子出現了。我也試著向祖母學習包餃子的手藝,但都以失敗告終。
奶奶的手不僅擅長織毛衣和烹飪,而且勤勞能干。
奶奶從早到晚像個陀螺,一直忙個不停。天亮之前,我為一個大家庭準備了早餐,然后開始打掃桌子,洗碗,掃地,洗衣服,做午飯.看到她這么忙,我也想幫她分擔一些家務,但是奶奶總是笑著撫摸我的手說:“我們姍姍的手不會做家務,那是為了享受幸福。”
在我的記憶中,她總是用她布滿老繭的手牽著我。她的手又熱又干。不知不覺中,她溫暖了我的小手,像太陽一樣,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幸福和美麗。
親愛的奶奶,你愿意給你的孫女一個機會向你表達她的善意嗎?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領導我,現在我領導你。
奶奶的手作文12
小時候,我是奶奶帶著長大的。那時,奶奶總會帶我去小店買糖、冰棍、小玩具之類,用那似乎常年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稚嫩的小手。
只是,在我輕哼的童謠里,這一大一小的身影漸行漸遠。
后來,因為媽媽又生了妹妹,奶奶便過來幫忙,和我一起住在我的小房間里。
那是一個夏天特有的、悶熱的晚上,令人焦躁不安的蟬鳴透過微敞的窗簾傳進房間,與風扇不知疲倦的呼哧,呼哧聲相和相伴。我正在雙層床上鋪準備用看書前十五分鐘的時間練習織圍巾。這個學期,我報名參加了學校里的織圍巾選修課。我剛起完針,便忘了怎么織下去了,只能按零碎的記憶一口氣亂編織,然后又不得不重新拆掉。
大概是聽見了木針的摩擦聲,奶奶那疲憊且蒼老的聲音響起:容亦,你還不會織吧?下來,奶奶教你為我家操持忙碌了一天的奶奶確是累了,可是想到馬上要交差的選修課作業,我立刻翻身下床,乖乖地坐在靠著床頭的奶奶的身邊。奶奶的手伸了過來,我這才可以細看奶奶的手:奶奶的手心不再柔軟,上面只有硬硬的老繭、快脫落的死皮,以及一道泛白的疤痕。手指甲是灰黃的,指頭上的皺紋擠在一起。她握住了我的手,很輕,很輕。我的手拿著兩根木針,握著我的手的大手輕微地抖動著,又控制著我的手將針穿進第一個織的空隙里,再松手拉過一小段毛線,之后熟練地在木針上繞了一圈,讓針稍稍縮出來一點兒,再將針頭穿過一個小洞,拉到了另一根針上。
就這樣慢慢重復,窗外的蟬鳴演奏起柔和的小夜曲。我感受著奶奶的鼻息聲在耳邊作響,隨著大手帶著小手的節奏,一行,一行,又一行
初中時,我們搬到了新家,奶奶也有了一個臥室,祖孫倆就分開來睡了
又是一個晚上。秋風像個走失的孩子在外游蕩,時不時發出輕聲的嗚咽。我正走出去刷牙,無意中看見奶奶房間的燈光從門的間隙中露了出來。咦,往常這個點,奶奶可是早睡了。
我推門走了進去,奶奶正在握著一只黑筆,艱難地一筆一畫地寫著字。她抬頭對上我的目光,心虛地一笑:我年紀這么大了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就學著寫一下。說完,還不好意思地搓了搓雙手。
我毫不猶豫地走了過去,握住奶奶那越發青筋突出、越呈老態的手,一筆一畫,一筆一畫,重復寫著那三個大字。
沙沙,沙沙,筆寫在紙上的聲音,在寂靜的房間里回響,握著筆的是一大一小、一老一嫩的兩只手。
奶奶的手作文13
我是奶奶一手養大的。記憶中,奶奶的手是柔軟、溫暖、靈巧的。那雙手總能弄出可口的飯菜,總在夜深人靜時為我拉起踢掉的被子,總在我需要的任何時候送上溫暖的撫慰。可我從未仔細端詳過這雙手,直到那次。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懷著無限期待與思念回到老家想快點看到奶奶,可惜卻白高興一場,鄰居告訴我們奶奶與姑媽一起上山采青梅去了,我失望地坐在板凳上,發著呆。
一直到了正午,奶奶才從大山里回來。我們才知道,奶奶的胳膊被樹枝劃傷了。大家忙跑過去查看傷勢,我第一次看清了奶奶的手,手掌有點兒方,手指略粗,指頭根部有一層又黃又硬的繭,指甲蓋兒又厚又堅硬。手脖子上,手背上的骨節與青筋都突了出來,手上的皮膚起著一層層的皺紋,似斑駁的樹紋。傷口在胳膊外側,足有二十公分長,兩公分深,有肉被劃去的淺淺痕跡,血已經凝固了,結成血色的痂。
我有些不敢再看,怯怯地問奶奶:“奶奶,您還很痛嗎?”奶奶笑了,笑得臉上的皺紋聚成了一朵花,邊說著孩子懂事了呀,邊伸手過來撫摸我的臉。不知為什么,我不自覺地退了一步,于是,奶奶的手就僵在了空氣中。我急急地說:“奶奶,您好好休息。”就逃也似的跑開了,生怕奶奶的手再次向我摸過來。
晚上,爸爸神情凝重地拉過我,輕輕地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奶奶的手很嚇人。”我有些不知所措地點頭,爸爸嘆了口氣:“今天,你躲開奶奶的手,是真的傷了奶奶的心了。你一直是跟奶奶很親熱的。孩子,其實,奶奶以前是方圓幾十里有名的美人呢,她的手都是這些年為我們操勞,才變成這樣的,爸爸對不起她老人家。”我慚愧極了,懊悔得眼淚在眼眶里不停打轉。
我跑到奶奶房門口,奶奶的房門虛掩著,我輕輕推開門,看到奶奶靠在床頭,正端詳著自己的手。我的心里一陣刺痛,我怎么會躲開這雙手呢,就是這雙手辛辛苦苦把我捧大的啊!我似小時候那樣飛奔過去,抓起奶奶的手,我的臉整個埋進那雙溫暖的手里,眼淚滴答滴答地落在奶奶的手心里。
奶奶似以前一樣,把我摟進懷里,輕輕地說:“傻孩子,你真是我的傻孩子……
奶奶的手作文14
奶奶,今天坐在這個寧靜的考場上,我想起了你。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想牽住你的手,陪伴你走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八年前的你,依然紅光滿面,雖已年過半百,精力卻絲毫不輸給年輕人。你起早摸黑,像蜜蜂一樣忙碌著。在村里人的眼里,你是個矮小精干的女人。而我,就從那時的你身上,找到了一雙創造生活的手——勤勞。你教導我,要依靠自己來打造生活。我記住了,于是我在洗衣粉的泡泡里,在柴禾的燃燒里,在麥場的麥堆里游戲著、學習著、生活著,并且快樂地成長。
五年前的你,還很有活力,但那時的我已長大了許多。那時我剛上初中,我要一個人去學會自主、自立。又是你,交給了我那雙推開自主之門的手——勇敢,助我在人生道路上,踏出了重要的一步。你不善言辭,卻時常鼓勵我,給我講你小時候走出家門的故事。雖然年代相隔甚遠,卻讓我感受到兩顆幼小心靈的震顫:我們都是即將長大的人!在日后的歲月中,我漸漸懂得如何面對孤獨與困難,慢慢學會如何選擇與放棄。
三年前的你,似乎多了幾絲皺紋,白了幾絲頭發。我沒有太注意,因為你的神情刻在我的腦海里,依然是那樣有朝氣。呵呵,我也上高中了,你又向我慷慨地伸出戰勝命運的手——頑強,助我一臂之力。你常常說起,女子未必不如男。當我成績下降,不知該如何面對的時候,你指著村里一個成績很好的男同學說:“如果你堅持下去,拼搏下去,就一定能夠趕上他。”當時,村里依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咱們一家都很重視我和小妹,尤其是你——奶奶,因為你自身就是對“女子也有志”的最好詮釋。
現在,很久沒有見到你了,偶爾回幾趟家,就能明顯感到你蒼老了很多。我不知道你還蘊藏著多少能量,多少雙對我有益的手。但是每當我遭遇困境,你總是那個用自己的手拉我走出泥濘的人……
奶奶,也許你的手現在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強勁有力,但我還是想再牽一次,再牽一次你的手!不管是真實的那雙枯瘦的手,還是在人生道路上助我奮進的不斷進取的“手”!
奶奶的手作文15
星期天,我穿上新衣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院里的叔叔,阿姨們見了我的新衣服,都一邊仔細地打量,一邊問:“小名,這是從哪個商店買的““不,不是買的,是我奶奶做的。“我又得意又驕傲地回答。“呵,真漂亮啊!“聽著這贊美聲,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奶奶的那雙蒼老而又靈巧的手。
奶奶的手,手掌有點兒方,手指略粗,指頭根有一層又黃又硬的繭皮,指甲蓋兒又厚又堅硬,剪都剪不動。手脖子上,手背上的骨節和青筋都突了出來,手上的皮膚也起了皺紋。但這雙手卻是紅潤的,有力的,靈巧的。
舊社會,奶奶用這雙手挖過野菜,用這雙手掃過鹽土,也用這雙手給地主干過各種各樣的活。奶奶小時候,家鄉年年鬧水災,每年收不到多少糧食,有時家里兩三天揭不開鍋。當時奶奶只有十來歲,每天領著她的弟弟,挎著小籃去挖野菜,什么苦苦菜,辣辣菜呀,挖一籃子,拿回家煮野菜粥充饑。
奶奶長大后,生活更苦了,她經常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冬天,給地主家織布,有時屋里看不清,就得坐在大門口織。她從早到晚,不停地織呀,織呀。手凍了,就在兜里暖一會兒。繼續織,手被凍得又紅又腫,滿手都裂開了口子。奶奶還經常掃鹽土,澄清后煮成食鹽末。每次,她一煮就是大半夜,第二天還要背著到集市上去賣。奶奶就是靠這雙勤勞的手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
在新社會里,奶奶再也不用這兩只手去挖野菜,掃鹽土了,而是用這雙手做花卷,蒸大米飯,做花衣服。她每天買菜,做飯,清掃環境,用這雙勤勞的手,讓我們吃飽穿暖,干干凈凈地去上學。奶奶還用這雙手種花,養兔,美化生活。
奶奶都七十多歲了,她的毛衣和毛背心,都是用自己那雙靈巧的手打的。我在幼兒園的時候,老纏著奶奶給我縫一個布娃娃。一天下午,我倆坐在炕上,奶奶拿起一塊花布和一大團棉花,就做起來了。這可難縫了,不小心,不是把頭縫成方的,就是把腿縫到腰上,可是對奶奶來說,一點兒也不難,她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針腳可小了,縫得很細致,最后留下一個小口,用棉花團塞得鼓鼓的,然后讓姐姐畫眉毛,眼睛,嘴巴,不到一小時,一個胖乎乎,圓滾滾,可愛的小布娃娃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我一下蹦下炕,抱著布娃娃去讓小朋友們看。看著我蹦蹦跳跳的樣子,奶奶高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