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日作文(通用15篇)
家鄉的節日作文(通用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節日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節日作文1
我家鄉的春節特別熱鬧,年三十縣里舉行舞龍表演,巨龍一會左右搖擺,一會在上下翻騰,在人群中自由飛舞,活靈活現。人群傳出來陣陣喝彩,人們興高采烈地跟著龍跑。
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到廣場去觀看焰火,忽然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直沖天空,“啪”的一聲巨響,在天空中燃放,綻開的焰火像仙女撒下的碎玉,好看極了!接著一顆緊接一顆不停地綻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桂花,還有的像一個個小絨球,從天空中慢悠悠地飄落下來,令人眼花繚亂,五光十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噴泉般的焰火,一下噴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非常好看!
不知不覺天已很晚了,我們回家吃年夜飯了,邊吃年夜飯邊看精彩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聽著外面陣陣的鞭炮聲,吃著可口的飯菜,看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個個笑容滿面,我也陶醉在喜悅的節日里。
家鄉的節日作文2
五月初五是我國非常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雖然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桃枝,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每到端午節,我都非常開心。去年端午節,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過節非常快樂。
姥姥包的粽子的原料很簡單,可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我也不知道姥姥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端午節那一天,我來到姥姥家,剛一進家門,就聞到了濃濃的粽子味,我洗完手就來到了飯桌,看著大大的粽子,真想馬上就咬上一口,但我還是先喊了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飯桌上一起吃。大人們沒都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和家人一起過節,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家鄉的節日作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那天,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
奶奶一般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準備包粽子了。拿出事先淘好的糯米,然后用碧綠的蘆葉包扎好,再放到鍋里煮,煮時飄出的那股清香味饞得直叫人流口水。家門前還要掛上一束艾草,據說是可以驅趕蚊蟲蛇蟻。
很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講過端午節的來歷。在楚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抱負,他寫出的改革朝綱,不但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反而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抵抗,跳進了汨羅河。屈原的愛國行為感動了當地老百姓,紛紛趕來的老百姓就往汨羅河里投米粒,而米粒太小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于是人們想到用蘆葦葉把米粒包起來,再用稻草綁住,這樣魚兒就能吃飽,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
今天,我們仍然以端午節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忠心的愛國詩人-屈原。
家鄉的節日作文4
在泛濫的傳統節日里我最愛好的是元宵節由于里點的故事豐盛多彩。
每該元宵節一到,我們小孩子皆按家鄉的風氣習慣,提著燈籠挨家打戶地到新結婚的家里去分糖果,那時的我們甭提有多愉快了。這一天我老早吃功晚飯,隨著哥哥姐姐一伏去分糖果,不到非常鐘的時光就謙載而回,吃不完的糖果爾們又拿往售,真惡玩!
更熱烈的應當是鬧花燈吧!大巷上燈火光輝、三三兩兩,暖鬧極啦!人們三五成群、興高采烈欣賞著各種各樣的彩燈:有金魚花燈、私雞花燈……其中一只猴子花燈好像在說“哇!這么老的奶奶怎么也來看我呀?”有的小孩拍著手說:“花燈真難看!真佳瞅!”
望完花燈,咱們就歸到本人野面抬煙花了。媽媽購了一種鳴“仙父散花”的煙花,爸爸用擊火機把它點焚了。突然一枚藍色的火球“吸”的一聲飛沒了高空,奔上了地空交著傳來雷叫般的響聲,那枚火球炸開之后置啟色彩斑斕的光圈,而后微微地飄降下去,這迷我的情景實是令己沉醉啊!
人們的生涯程度進步了,元宵節才這么熱鬧。我想:亮年的`元宵節必定會更添熱鬧吧!
家鄉的節日作文5
我的家鄉在塞外山城張家口,那里物產豐富,眾所周知的就是“山藥、莜面、大皮襖”了,而今天我想講述的是去年媽媽帶我去參加的“中國張家口壩上草原旅游節”。
那是暑假的一個星期天,我們舟車勞頓終于到了壩上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時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這詩句的真實意境,我像游離在夢境中,深深的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
我在養馬人的攙扶下與媽媽一同騎上了一匹大馬,這感覺美極了!天邊的白云碧水,回腸蕩氣的遼闊草原,悠揚的牧歌,盡可在策馬馳騁中感受到。
夜晚,草原上舉辦了大型篝火、焰火晚會,還有蒙族歌舞、地方戲、馬術、摔躍等表演。我體會著別具一格的家鄉節日,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節日。現在我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是否也愛上了我家鄉的這個節日了呢?
家鄉的節日作文6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節日繁多,如:一月一日元旦節、三月八日婦女節過節時也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彩,人們還都要去參加燈會,等會里的燈成百上千,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工地,都會把他們的代表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人們參觀后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萬事順心如意。
隨后,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腳尖碰著腳跟,肩膀擦著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十分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還要煩那個鞭炮,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小朋友,每人拿著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注: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地玩起來。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美麗。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吃元宵,元宵圓圓的,里面有不同的口味,吃起來香甜可口,全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著元宵,那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元宵象征著團圓、美好,也祝愿自己和家人永遠團圓。
家鄉的節日作文7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也叫“過年”,我覺得“過年”比“過春節”更加親切。
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家鄉。白天,奶奶和媽媽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爺爺和爸爸則忙著貼對聯,我最輕松了,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
最熱鬧的是三十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一邊吃著瓜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不時的被晚會上的節目逗的哈哈大笑。子夜12點,全家人一起吃餃子。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大家開始放鞭炮,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非常漂亮,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在放鞭炮的時候餃子也出鍋了,全家人一起吃餃子。在包餃子的時候,奶奶放了一枚干凈的硬幣在餃子里,我吃到的時候不小心硌了一下牙,全家人都笑了,誰吃到了硬幣一年都會有好運氣。我在家里最小,給所有的長輩拜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給了我壓歲錢,要我攢起來,以后買文具。
今年爸爸媽媽買了新房子,我也來到市區來上一年級,這是我上學后的第一個春節,我希望以后的春節會更加美好,充滿歡笑和快樂。
家鄉的節日作文8
一年一度的春節來臨了,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大街小巷到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我呢,幫媽媽貼“福”字,我把它正正地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倒著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才會光臨我們家的。春節貼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的含義。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過來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在門頭上掛起了一盞盞燈籠。
晚上,該是吃年夜飯的時候了,廚房彌漫著香氣,桌上擺放著豐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子中間有一條魚,那就表示”年年有余“。我們全家人在一起歡歡喜喜、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年夜飯,屋子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吃完飯,我和爸爸到院子里放煙花,放鞭炮,各式各樣的煙花十分漂亮,散在天空上就像數不清的星星。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消失了,好像在不停地眨眼間,真美啊!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打開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里。
今年的春節,我過得十分有趣,希望明年春節我會過得更好!
家鄉的節日作文9
九年一度的圣祖娘娘佛誕日來臨了,我又驚又喜。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猜你們一定很想知道,那就跟我來看一看吧。
早上,老家祖厝門前人山人海,桌子擺滿了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供品,人們手里拿著點燃的香很虔誠地在拜佛,煙花滿天開放,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熱鬧非凡。
中午,大人們忙著布置戲臺,小朋友們則聚集在一起玩耍,有的在臺戲上追逐打鬧,有的在表演,有的則在戲臺下觀看他們的精彩表演……戲臺變成了我們的樂園。
晚上六點,家家戶戶齊放煙花,煙花泡瞬間滿天飛舞,五光十色,炮聲響徹云霄,天空被點綴得五彩斑斕。八點,期待已久的古裝大戲開始了,臺上的演員表演得精彩絕倫,臺下的觀眾看得十分入迷,掌聲不斷。
我真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再迎來一個這樣的節日!
家鄉的節日作文10
家鄉的節日家鄉的節日我的家鄉安順位于貴州省的中部,是個少數民族居住的城市,周圍有許多苗族、布依族村寨,每年農歷正月初四開始,是苗族的跳花節,非常熱鬧。安順郊外的一座山是苗族跳花活動的場所,苗家人稱為跳花坡,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四,山頂栽上一顆高高的花樹,苗家人遙見花樹紛紛做準備,而這時跳花坡已經彩旗飄揚,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各種小攤挨挨擠擠的從山腳一直擺到山頂,有賣米粉的、賣甘蔗的、套圈游戲的等等。初五,苗家姑娘、小伙都身著鮮艷美麗的苗族服飾,聚集在這座山上,分成男女兩排,吹奏蘆笙舞曲,唱著苗族情歌,圍繞花樹翩翩起舞,盡情的歡樂,直到月亮升起才告別。我也在山頂上圍觀人群中觀看,享受著節日的歡樂。苗家人用苗語說話、唱歌,我聽不懂,大概是歌唱愛情和幸福的生活吧!苗族的跳花節給家鄉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成為家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節日,瑤族的趕鳥節、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這些少數民族的節日表達了他們的歡慶和祝福。苗族的跳花節和其它少數民族一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已經成為安順各族人民共同的節日。
家鄉的節日作文11
我的家鄉在長春,長春是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夏天的長春樹木蒼翠、百花盛開,就像一個美麗大花園。我的家鄉有很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數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我的家鄉綠樹如茵,鳥語花香,微風和暢,讓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人們湯洋在美滿幸福的喜悅之中。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日子,這天家鄉的人們喜歡吃各式各樣的粽子。我的家人和我都喜歡吃帶有大棗的粽子,每當端午節時,我就會聚精會神的看媽媽包粽子。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把糯米泡上,24小時后,端午節清晨把粽子包好煮熟,然后有冷水泡上2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吃上去特別勁道。
端午節很有趣,家家戶戶都要掛上五顏六色的荷包,門上還要掛上黃綠色的香草,還要掛翠綠色的艾蒿。掛荷包表示吉祥,香草艾蒿是防止一年之內被蚊蟲叮咬。 家鄉的節日是多彩的、快樂的、幸福的,我愛家鄉的節日。
家鄉的節日作文12
正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節日。
到了這一天,大街上會非常的熱鬧。今年的正月十五爸爸就帶著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文化廣場,那里有廟會還有花燈節。
到了廟會一看,哇!人山人海的!有賣小吃的,買鮮花的,還有賣玩具和書的。我看到有許多小朋友都帶著漂亮的面具,媽媽看我喜歡就給我也買了一個面具。在那里我吃了一串烤魷魚,還有棉花糖,我心里甜蜜蜜的。
晚上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花燈。花燈一閃一閃五彩繽紛的亮著,從遠處一看,行成了一片火紅的海洋非常美麗。我印象最深刻的燈是一個假人樂隊,他們有敲鑼的還有打鼓的,而且能自動敲鑼打鼓真是太神奇了……看完所有的燈我有些累了就坐下休息了一會。忽然我看見天空出現了朵朵漂亮的煙花,點亮了星空。我高興得跳了起來,一下子就忘記了疲勞。煙花燃放結束了,爸爸怕我太累就帶我們回家了。到家了媽媽就去煮元宵,媽媽煮了我最愛吃的黑芝麻餡的。吃完了元宵我就和媽媽爸爸一起去欣賞圓圓的月亮了,這一天我真的是太高興了。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呵呵,告訴你吧,是元宵節!
家鄉的節日作文13
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節日,我眼中也有一個節日。
節日是清晨早早的起來,吃著臘八粥,年糕。拎著為別人買的禮品,出去給大家里送祝福。
節日是家里家里戶戶貼著“福”字窗花,家里家里戶戶貼著對聯。大街上,家里里掛著紅彤彤的燈籠。祈求著美好的未來。
節日是就算在外地很忙的家里人也會匆匆趕回家里和打大家里吃團圓飯,吃著早早做好的春卷、餃子、湯圓……大家里一邊看著春晚,一遍歡快的聊著天,說著自己遇到的趣事。充滿了節日的氣息。
節日是人人都穿著新衣裳,能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在夜晚放著鞭炮看著天上的煙火,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節日是新的一年,說明了我們都長大了一歲。大家里可以忘去以前的煩惱。向昨日的自己揮揮手,在新的一年里做一個更加優秀、出色的自己。
在我的眼中節日是個喜慶團圓的日子,每個人臉上都洋溢這歡快的笑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家鄉的節日作文14
每當想起那座小村莊,那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就會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家鄉的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隨著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要殺豬嘍,殺年豬嘍!”孩子們歡快的呼喚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只見大人們把肥豬從豬圈里趕出來,眾人一齊把豬抬上專用的凳子。一個人抓著豬尾巴,兩個人拽著豬耳朵。在殺豬師傅的忙碌下,過了大半天才將年豬殺好。有些人喜歡吃腌肉,于是就用鹽灑在肉上,這也是年夜飯上的一道美味菜哦。
在除夕前幾日,人們通常都會分工打掃家里衛生,也會把被子清洗干凈,意味著除去這一年不順心的事。
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得團聚在一起,在外打工的兒女也要趕回來,吃上一頓美滋滋的團圓飯。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魚、肉、蝦、八寶飯等等。在每家每戶的年夜飯中,魚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含有“年年有余”的寓意。吃完了年夜飯,人們還要守歲,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到了十二點,鞭炮聲“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大家都祈禱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
除夕“噼里啪啦”地大笑著走來,又“噼里啪啦”地大笑著離去。
家鄉的節日作文15
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風景優美的家鄉,都會有民風民俗。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鄉是個風景優美的鄉村——于樓,那里有清澈的河水,無瑕的天空,熱情的人們。在正月十五的那一天,我的家鄉格外熱鬧。在這一天里,我的家鄉要請人賞花燈,人們都趕來這里來觀看。在美麗的花燈下,會使人擋不住誘惑,都來觀看,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也滅絕不了要看燈的決心,而熱情的人們正在招待客人,忙碌得連洗手間都顧不得上。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過了兩天,而看燈的人僅只有兩天而已,在最后一天里,我們家鄉還要送灶爺——這是于樓村另一個習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的那一天,還要送灶爺。
我去看了看,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桌子上有許多百祭,有活靈活現的魚,大大的豬頭,還有用面粉做的十二生肖,在這幾天里,每天早晨,廣場上會有人在敲鑼打鼓。
在送灶神的這一天里,大街上熱鬧非凡,鞭炮聲響徹云霄,去送灶神的人像一條長龍,有許多旗幟在迎風飄揚,前面擎著的是執事旗,他們對灶神有著崇高的敬意。
家鄉的節日真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