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5篇)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5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書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yīng)用文書。寫起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
親愛的光潛:
您好!
我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實青少年讀者,您的十二封信讓我深有啟發(fā),在讀您寫的信件時,我總是可以從字里行間中感受到您對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期望和等待。
您總是落款為您的朋友——光潛,所以這封信我十分想要和你以朋友的關(guān)系來交流。隨著歲數(shù)的增長,我漸漸對我的人生有了好奇和期待,同時還有了要求,但我并不是一個學(xué)習(xí)優(yōu)秀的青少年,我總是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這便讓我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身邊的鉆石耀眼奪目,我這塊黃金就只能一直在他們的影子里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
光潛,我不甘于平庸,可我卻根本沒法改變這種日子。
我總是在空閑的時間讀您的信,您說青年總會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的經(jīng)歷,可我卻找不到自己的路。
光潛,我十分需要一個人,幫助我從黑暗的地方將我拉出,重見光明,給我黑暗中的一盞油燈,給我這只流浪貓一個家,一個精神的家園。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這個難關(guān),解決這個問題。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2
敬愛的朱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我是您的一個讀者,您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淺。其中,《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對我影響最大的。
因為您總是在開頭對我們稱呼為“朋友”并在末尾又署名“你的朋友”,與此同時,在信中也是以稱呼朋友的口吻來稱呼我們,所以我這封信就自作主張地以朋友的身份來寫了。
你在《談交友》中寫道:“人生的快樂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上面。只要人與人的關(guān)系調(diào)處得好,生活沒有不快樂的。”你的這句話既寫出了友情的快樂,也強調(diào)了友情是快樂地必要條件之一。我很認同你這樣的觀點,我從有記憶開始就記得有好朋友了,甚至在我有記憶之前就有朋友了。在那時,因為我們家住得很近,年齡都只差了幾個月,互相的父母關(guān)系也很好,所以我們從小開始就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們整天在一起玩,在上了幼兒園后放學(xué)了也黏在一起。這么玩了幾年,我們在彼此心目中都是最好的朋友。即使后來離開老家之后,在學(xué)校里交到了新的朋友,也還是這樣認為,而且我相信他們也是這么認為的。
因為我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聯(lián)系了,現(xiàn)在就算是見面也沒有什么話題可以聊。所以我想,您一定會知道如何處理這種問題的,希望您能幫助我。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薛振昊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3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是您十二封信忠實的青年讀者,您的十二封信對我影響深遠,在讀您的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感受到您對社會不滿和期待。
您總是以第二人稱來寫,十分親切,所以這封信我想和您以朋友關(guān)系來交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漸漸對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新詞“躺平”。有些人去工作就是去混日子,對未來無所期待,領(lǐng)工資就心滿意足,毫無干勁。
光潛我不甘于社會如此,可我卻無法改變現(xiàn)狀。
考試時,作弊考出好成績,得到老師的表揚。可實際上什么也不了解,有名而無實。
您說:“學(xué)校文憑只是一種找飯碗的敲門磚。學(xué)校招牌愈亮,文憑就愈行時,實學(xué)是無人過問的。”是的,商人正是利用這一點,來進行造假各種證書,賣家和買家都開心。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假的。
光潛,我們非常需要一團火,來點燃社會這堆干木柴,照亮前方的道路,給予我們溫暖。期待你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4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讀了您的信件我感觸頗深想就“中學(xué)生與社會”這個主題向您求教一二。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升入初三升學(xué)也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您在《談升學(xué)與選課》中將升學(xué)問題分為選校和選課兩部分您認為在升學(xué)問題上只要考慮自己的喜好而不必考慮別的問題因為興趣可以讓我們更加充分地發(fā)揮才干從而適應(yīng)社會。可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部分以記憶重復(fù)勞動為主的職業(yè)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如果一個人的興趣在背誦法律條文上即使能夠?qū)W有所成發(fā)揮才能也不一定適用于社會。像我這類對法律感興趣的學(xué)生是應(yīng)該按照興趣進行選擇還是要考慮社會需求呢?現(xiàn)在世界局勢對我國十分不利離開祖國的學(xué)生們也遭到蔑視。那么在這種形勢下他們是應(yīng)該繼續(xù)去追求自己所期待學(xué)習(xí)還是安于現(xiàn)狀踏踏實實地完成學(xué)業(yè)呢?還希望您能指點迷津。
您在文中說:“文憑只是一種找飯碗的敲門磚。”而現(xiàn)在文憑越發(fā)地盛行起來有些人甚至不惜以破壞法律為代價“竊取”文憑。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文憑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在您生活的年代能讀到書的人已經(jīng)為數(shù)不多了初中以上學(xué)歷的人似乎已經(jīng)可以算作是高學(xué)歷了。而如今本科已經(jīng)只是個起步價碩士博士才能夠在眾多應(yīng)聘者中脫穎而出雖說國家一再強調(diào)要平等待人但高學(xué)歷者似乎總能在各種場合獲得某種“特權(quán)”。對于如此“高熱”的文憑論人先生對現(xiàn)在正處于求知階段的青年學(xué)生有何想點醒的呢?
其實這也不能怪人們差別對待他人畢竟從學(xué)生時代起“學(xué)霸”“學(xué)神”之類的人物總是會得到敬畏之心的。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高學(xué)歷者無論是能力還是為人處世總是會比旁人高出一等。而我們在中學(xué)時代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更偏向于基礎(chǔ)知識個人興趣相對占比較少這會導(dǎo)致部分有才能、有興趣的學(xué)生在還未正式接觸到自己想學(xué)的科目時就已經(jīng)在中考、高考前那些選拔性考試中“半路身亡”更遑論大學(xué)進修的機會了。請問您對此有何指教盼復(fù)一二!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朱鈺琦
7月25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5
親愛的光潛:
我是您的“朋友”,雖未曾見過面,但在您所著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常那么稱呼我。那這回,我也以朋友的視角來與你交談。
我曾聽聞那么一個故事,屬真屬假并未了解:一位男士在一個藝術(shù)展柜臺上擺上了自己的墨鏡,然后站在了一旁,后來有一波“藝術(shù)家”趕來,對這副墨鏡大加論賞,到最后,男子才將墨鏡拿起,架在了自己的鼻梁上:“這個不是藝術(shù)品,只是我私人的且普通的一副墨鏡罷了!”雖不知可不可靠,但現(xiàn)實中,的確出現(xiàn)了那么一群“藝術(shù)家”。
我非常疑惑,為何在藝術(shù)與美的方面,也開始蒙上虛偽。你在《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中講道:“因為我所知道的學(xué)生們,學(xué)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孟洛里莎》了。”可現(xiàn)如今,他們似乎把所有物品都歸類于藝術(shù)了!
面對這樣虛假腐敗的情景,這不僅僅是在藝術(shù),在各方面,似乎認為在某些高級人士說道都是真理,不加以辨別與批判了,且真正有見解的人也只在墻角發(fā)光,又很快被埋沒。
光潛,我該對何去對待這情景?這可能不是“虛偽”也有些可以稱為“盲目”,有了熱情罷,真情與真心又何在?我不甘淪于此,也向山海。你是一位美學(xué)家,也是作家,一定對此也有些發(fā)現(xiàn),有獨道的見解了。看到這里,您是否能解答了?
我真的非常需要一束光透過我那裂縫的地方,我憑一已之力也無法扭轉(zhuǎn)局面,我有我的想法但也不成現(xiàn)實,糾結(jié)之下,相信你一定能幫助我!
期待你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6
親愛的光潛叔叔:
您好!
我是您《給青年的12封信》的讀者,您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很大,在讀這本書時,我從字里行間看出您對我們這一代的期盼值很高,仿佛您要把如何為人的方法都教給我們一樣。
看您這本書之前,我并不是什么優(yōu)秀的孩子,對自己沒有目標,目標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并沒有去完成它,讀書也是很散漫。但當我看了您的這本《給青年的12封信》的第一頁,看到了那句“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嗎?”,印證了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才知道,哪怕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也要利用那點時間。
我需要一雙手,把我從沼澤里拉出來;我需要一盞燈,來幫助我從黑暗中走出。我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20xx年8月7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7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強者皇然叫囂,弱者隨聲附和。舊者盲從傳說,新者盲從時尚,相習(xí)成風(fēng),每況愈下。”
我無比贊同。親愛的光潛,在讀完您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好似總能尋思出一點未曾探尋過的意味,咂吧咂吧,曾經(jīng)的我也許竟然是您筆下沉滯頑劣的民眾了。小時善舞,自以為對藝術(shù)頗有一番造詣了,卻不明白多元的,才是藝術(shù)。
您說藝術(shù),要從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也要時時戒備引誘人汩沒自我的刺耳與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我以為,如今的世人均以孩童擅歌舞,拾琴棋書畫為榮,這恰是十字街頭的游人,在品味了“藝術(shù)”之后,瘋似的蜂擁而至。當然,更大的可能,是為了依舊彌漫十字街頭“名利聲勢虛偽膚淺”的毒霧。
所以我又不明白,“人是一種賤動物,只好模仿因襲,不樂改革創(chuàng)造。”那近年愈演愈烈的“內(nèi)卷”是怎樣一回事呢?上海的拼單名媛,孩子輔導(dǎo)班課程,甚至于女明星身材抨擊。如今的社會打著“減負”的大旗,用著“藝術(shù)”的名號,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焦慮,似乎你不懂一些藝術(shù),你就是個書呆子。我清楚的,文學(xué),畫,體育,一切給人沒,超現(xiàn)實享受的,都可稱之藝術(shù)。藝術(shù)會因為美感令人愉快,也可能因為情感感到凄寒。可許多輔導(dǎo)班的孩子明明對這些不感興趣,由于社會的壓力,父母的期許,只得在空調(diào)房,老師的講授,家人的批評或鼓勵,咬著牙成為了青年,成為了“精英”,這算得成長嗎?
這好比一個大圈,推著青年,壯年,幼年,在潮涌中來回翻滾著。這個圈又好比您說的流為俗化的藝術(shù)。也許我不一定能在那些作品中以微塵見出大千,自剎那見出終古,但我能在網(wǎng)上查找到畫的意蘊深刻,人世的歡愛與罪孽。這比起您說的“美國旅行家”有何差異呢?明明不理解,明明只知嬉笑與迷惘,卻能發(fā)布“自己”的感想,這是可笑?又或是可悲?
我期待您的解讀。我也會去“于叫囂擾嚷中,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以堅強意志克服障礙”。
重新面對藝術(shù)。
反面窺探社會。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8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
這幾天我閱讀了您給青年寫的十二封信感觸頗深從中汲取了許多精神養(yǎng)料。今天我給您寫信是想和您談?wù)劇白鋈伺c作文”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懇請指點!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一個個孤立存在的相反我們需要融入一個大集體里才能不斷成長。這便考驗了我們對做人真諦的理解。我的學(xué)校有一篇“做人三字格”其中有一句便是“先做人后作文”我也認為“做人”是最首要的事情。
人生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您在信中曾寫到:“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是啊人生不就是圖個簡單快樂嗎?我想做人也正是如此要做出灑脫做出輕松。自然之美永遠比矯揉造作出來的“美”要好得多。擺脫困擾活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才是最好的。以此為宗旨做立意的文章才該是“真”的文章先生您說是嗎?
做人要用心那是應(yīng)該用理智還是應(yīng)該用情感呢?在我看來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沒有理智那就是隨心所欲的天下沒有情感那就是毫無意義的時光。我很欣賞您在信中的一句話:“問理的道德迫于外力問心的道德激于衷情問理而不問心的道德只能給人類以束縛而不能給人類以幸福。”然而我又在推想你沒有明確表述的半句就是那種問心而不問理的道德是否也給人類以幸福雖然會有您提到的“束縛”?據(jù)心立意的文章固然有真趣那么據(jù)理立意的文章是否也有真善在其中?因為據(jù)為看來真趣真善皆是美的。
做人做事都切勿輕浮粗率也就是您所謂“美國旅行家看《蒙娜·麗莎》”。走馬觀花式的為人肯定會顯得不夠真誠別人也不會用真心相待到頭來只是自討苦吃罷了。因此我們時刻都要保持著一顆真誠的心這樣才能在做人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wěn)越來越好。我想作文也是如此道理。
至于在具體的作文方法上我嘗試總結(jié)了一下您在信中所寫的內(nèi)容:讀書模仿反復(fù)斟酌。只有認定目標去臨摹去感悟才有可能自成一派風(fēng)景。有句話說的好:“文章不厭百回看。”無數(shù)次的推敲后佳作才會誕生。
以上便是我對“做人與作文”的一些淺淺的領(lǐng)悟衷心感謝您的十二封信給我?guī)砹撕艽蟮膯l(fā)。信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我真誠的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冉麗瀅
20xx年7月26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9
朱光潛先生:
您好,見字如面。
我曾讀過您的十二封寫給少年們的信,您的書信讓我與許多在青少年時期迷茫的人望見了雨霧中的燈塔,打碎迷茫的瞬然光照。您宛如我所期望許久的好友歸信而來,在我的身邊帶來不一樣的疑問和感受在我的人生中不斷的搖擺,就像一陣風(fēng)吹鼓了我的帆但我的方向由我選擇。在小孩不是小孩大人不是大人的時期,懷疑自我的定義是我的人生標準,對自己的小小期待,小小的對自己的不肯定,是非對錯使對自己的否定日見暴增。相信、敏感、不愿與他人接受,無法接受于自我和解的人是否滿足自我的期待,反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難接受,暴躁,自我否定強定自我心中的準則。我也常與人爆發(fā)爭吵但我難以用我的語言去和他解釋更加使我難過自卑。
您說:“舞臺上的悲劇生于沖突之得而解,而人生的悲劇多生于沖突之不得而解。”
光潛先生,我是苦惱的。我無力去否定我的認知,也不愿肯定我的缺失,我在與人爭吵完后非常后悔,不一定每件事非要極端解釋但我也不愿聽見對我的疑問,無法去判斷解釋難交流被定為“暴躁的”、“無法溝通“極端”、“偏執(zhí)”。
您也說:“因為人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我不能否定,我也曾想一了百了,面對我的痛苦我無法嘶吼無法解釋理智被巨大的情感左右。
光潛,我需要一個能擁有絕對理智和包容的人來聆聽我的痛苦,給我一面看清自我的鏡子,給我一掌抽醒我的幻想囚籠。
希望您能幫我渡過我的痛苦,帶我走到那不去辯說對錯的生活。
我等候著你的回信。
此致,
對光明的人生無盡的邁步。
您的讀者:陳xx
20xx年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0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是你十二封信的忠實讀者,您的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淺,在讀您的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感受到您對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而現(xiàn)在,光潛我想借此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這變遷的時代呢?
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有著比先前更加進步的科技,有著更加美好充實的生活,也有更全面的文化教育。但,正如您在給我們的第十一封信中所講到的一樣: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和熱情了。是的,這句話放到我們現(xiàn)在也適用,并且告訴我們這些苦心和熱情也快要在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中流失殆盡……雖說我們通過各種文化教育,消去了前人的呆氣。可又有多少人會愿意幫老師搬一下作業(yè)?又有多少人會給陷入解題困難的同學(xué)伸出援手呢?很明顯,并沒有多少人。
先不說我們,光是這個社會就已經(jīng)十分復(fù)雜了。就如第三封信中說:可是十字街頭的叫囂,十字街頭的塵糞,十字街頭的擠眉弄眼,都處處引誘你汩沒自我。這十字街頭就好比是這個社會,但如果把我們直接置身于這片復(fù)雜中,又怎么會不碰壁呢?
光潛,我非常需要一雙手,把我從沼澤中拉出,給我黑暗的前路點一盞明燈,給我這只找不到方向的小船一個棲息之地,一個精神家園。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難關(guān),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這一代的青年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1
親愛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
當之前為了完成老師的課業(yè)而悻悻的拿起先生的書,但之后直至讀完才不舍的放下。我將先生的書放在床頭,多次翻開,書并不厚只有薄的一本,但在我的心中是我對社會的第一本啟蒙。文章僅有十二封信,但是每一篇都映射著不同的道理,讀完此書后只覺得“相逢恨晚”啊!
先生在第六封信《談多元宇宙》中提到:“人生是多種元素構(gòu)成的,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都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所以不能用甲宇宙的標準來衡量乙宇宙的價值。”
當我讀到第六封《談多元宇宙》時,我不免內(nèi)心有些失望,以為這是一篇枯燥的哲學(xué)論文,可當讀完第一段,作者說“但是你不用駭怕我談玄,你知道我是一個不懂哲學(xué)而且厭聽哲學(xué)的人”這句話不但抹去了我的失望,并且讓我感覺與你更親近了。我認真讀了下去,讀完本文,聽了先生的話我不禁思考,即然不同宇宙有著不同的標準,您在本文中說了“科學(xué)的.字宙”便不能用善惡來進行衡量,那么既然沒有絕對對錯,那我們在生活問題中要分出錯與對,是與非便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了罷……
您的第十一篇讓我有了更大的感觸,《談在露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文中作者舉例了美國人看《孟洛里莎》,不過去看看這幅畫,“提升”所謂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并沒人能真正愿意懂得他。您說:“我們固然沒有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的確我們當代人做事過于膚淺,如同現(xiàn)在的打卡勝地,只不過是人們?nèi)ヅ膸讖堈铡?/p>
我們打著高效率的名號,做著低效的事,不正是一種膚淺么。
您的文章讀來,我時而思考,時而反省,您的書讀我一次次領(lǐng)略新高度……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2
親愛的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你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旨在使當代青年有些力量,以像我一般學(xué)識程度的中學(xué)生為對象。這是您從海外送給我們的精神饋贈。讀完十二封信,我深有感觸。
在這個不成功便成仁的時代,我陷入了焦慮的漩渦。而對父母、學(xué)校、老師的期盼,我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青年。
用您的話來說,我可能是“閑愁”的人。我在一道道選擇題中徘徊不定,不知不覺,人生已過十五載。這是一種缺乏果斷,躊躇不前的行為,但是我迷惘于如何化解這些苦悶。
“超效率”我好像一直在追求這三個字。如何最大限度放大時間效率,是我所首要關(guān)心的事。但是“超效率”也容易變成三分鐘熱度,變得枯燥無味了。這又似是內(nèi)心浮躁與急功近利。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總結(jié)我所有的問題。您說“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了。”也許我所面臨的是缺失的苦心與熱情。
您也曾寫過:“我們要能與叫囂擾攘中,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深沉思考,規(guī)劃分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在娛樂至死的現(xiàn)代社會,我也曾試過去解決問題,可是現(xiàn)實與理想有時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希望渺茫的考試,家人的殷切期盼,兩者將我拖進焦慮的漩渦,逐漸喪失了先前的熱情與苦心。
光潛先生,我需要一點方向,一些良方,一點鼓勵,給我指明正確的所在。
我希望您可以幫我解決煩惱。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3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可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實的青年讀者,您那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淺。在讀您的每一封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感覺到您對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殷切的希望。
您總是落款為您的朋友——光潛,所以這一封信我想與你以朋友的方式來交流。隨著時間的流失,我們的年齡慢慢地增長,總有一些事我總是無法擺脫。這便讓我懷疑自己,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不停地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曾也想過用其他的事物來吸引自己,但還是沒有一點作用。
光潛我不想一輩子就生活在這里,可我卻無法改變現(xiàn)狀。我每次想要在空閑的時候重讀你寫的那封信,您說青年總會有一段在十字街頭的經(jīng)歷,周圍都是偶像,我們卻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
您還說過:“要能與叫囂擾攘中,以恬淡態(tài)度灼見世漪,以堅強意志克服障礙。”是的,我曾經(jīng)也有想過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對,可那曾經(jīng)的陰影,一次又一次地將我推倒在地。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難關(guān),解決我的問題。
期待你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4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實讀者,您的每一封信都令我受益匪淺,您談理想、談學(xué)習(xí)、談人生,在多角度、多層次剖析社會現(xiàn)象的基礎(chǔ)上點明了我們青年人的發(fā)展方向。
在這封信中,我想和你以朋友的關(guān)系交談。隨著年紀增長,我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可能是失敗了太多次的緣故吧。看著機會由于我的一次次失敗悄悄溜走,不免讓我對自己質(zhì)疑,我真的行嗎?我憑什么呢?身邊的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發(fā)著光,享受著所有人的贊譽與優(yōu)待,而我只是平平無奇,好像所有好事都不會降臨到我頭上,連為他們當背景板的資格也沒有。
光潛,我也想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我也想努力站到最高,但我總無法做到。
您說過:“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筆勾銷,不說你勾銷不去,就是勾銷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是的,我也知道失敗不可怕,有失敗的成功才更令人喜悅。但這種安慰并不足以讓我振作。一次失利的考試后,父母的責罵、老師的擔憂、成山的練習(xí)冊、排滿的補習(xí)班共同織成了一張大網(wǎng),張牙舞爪地朝我撲來,這時再好的心態(tài)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希望自己能變好,但我真的不是一個優(yōu)秀、完美的孩子。面對成山的練習(xí)冊,我也知道自己應(yīng)該好好學(xué)習(xí)了,卻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
光潛,我非常需要有人能幫我走出這種困境。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難關(guān),解決問題。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先生的一封信15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讀了您的十二封信我想就人生理想談?wù)勎业南敕☉┱埬ㄙM寶貴的時間指教一二!
在您的第十封信“談擺脫”中您說:“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沖突場”?人的欲望和理想有很多因而常常在選擇的歧路上徘徊不知追求哪一個好心中總懷著憂愁不如“拿得起放得下”擺脫世俗的困擾洗滌心中雜念專一的往一個方向去不管正確與否都奔著那一個理想才會不落后與他人。
雖然我知道擺脫是好但也總想著權(quán)衡。比如我作為一名中學(xué)生想刻苦學(xué)習(xí)每天競爭在戰(zhàn)場一般的考試中但我又想放松不讓自己一直保持著疲憊的狀態(tài)可現(xiàn)在只有將學(xué)習(xí)擺在第一位想盡全力實現(xiàn)人生理想又苦于“悲劇”之中不知您有什么好的建議能讓我化解“擺脫”?
您的第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中說“人們并非在這個世界來享福的”春天蝴蝶美麗吸引著人們但狂風(fēng)暴雨來臨時便無影無蹤卻是那在天寒地凍時被雪壓而不倒的勁松更耐苦持恒我認為人亦是如此在追求人生理想時有的人剛開始浩浩蕩蕩器宇軒昂認為萬里江山都可以拿下;當失敗來臨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的失敗和渺小真正達到人生理想的人不是那些徒有其表而是一些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人生活就是生活為何因人生的苦惱而苦惱。
您還說“人在平凡中出莊嚴在黑暗中出光彩”我們追求理想時必然會遇上挫折至小也有“黎明前的黑暗”面對那些悲劇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認為:“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算人生”這樣走過黑暗的人。必然達到人生理想!
盡管是要正確看待成敗但我身臨其境時確實避免不了心中的高低浮沉您能否指導(dǎo)一下怎樣才能完美地解決這種心里困境呢?
以上為我為我對“人生理想”的一己之見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
此致
敬禮
一位讀者蘆藝
20xx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