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熱】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書信的身影吧,借助書信人們可以傳遞思想、交流信息。寫信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袁隆平的一封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水稻已經翠綠。然而,還沒到稻子收成的時節,您怎么離我們遠去了呢?
您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您本來可以衣食無憂,卻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雜交水稻之中。在一次又一次攻克困難的堡壘中,您總結經驗,如同尺子一路直到底,從追夢到握住夢,再到實現夢,這一路一定很難吧?我小時對您不是很了解,總認為您是神圣而遙不可及的。下午,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您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您是那樣的樸實無華,您的愿望也是如此簡單:讓所有人遠離饑荒。
袁隆平爺爺,您的心胸是那樣寬闊,比海還寬,比山還高。您如同候鳥,東奔西跑,救濟人民。在您的幫助下,不少人填飽了肚子,就算您已是雪鬢霜發,也不肯停歇,反而將時間抓得更牢,更緊。平日里,您疲憊的身影不正像結滿果實的老樹嗎?我多么希望那棵老樹依舊能抽出新的枝條,吐露嫩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相信所有的人都能“飲水思源”,永遠記得您,感恩您。
祝您:在天堂里依舊能聞稻花香!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2
尊敬的袁爺爺:
您好!您發明了雜交水稻,媽媽總是提起您。我也想發明,您說可以嗎?
上課哭了,她說忘了削鉛筆沒筆用了。我趕緊把筆給她,媽媽幫我削了一整盒筆,生怕我沒筆用,能不能發明會自動削筆的筆盒呢?用粗的筆放進筆盒,就自動吸進去,另外一支削好的筆吐出來,而且削筆裝置還能靜音,上課不能有干擾,再裝上超速吸塵裝置,把筆屑快速吸干凈且真空壓縮……
爺爺,您用過自動鉛筆嗎?有沒有發現筆芯易斷且不好裝,等我們裝好,老師的課都講了一大段,我想發明能自動換筆芯的筆,筆的上部能同時裝六根備用筆芯,用完底部的筆芯,上部的備用筆芯轉到中間下滑,輕按出孔。媽媽經常告訴我:有志者事竟成,您也是這樣堅持實驗,才發明了雜交水稻的,我也會堅持,你支持我嗎?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一位崇拜您的小學生:鄭澤銳
20xx年2月22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4
袁隆平爺爺:
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每當我讀粒粒皆辛苦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您這個偉大的人。因為是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為全世界人民著想。袁隆平爺爺,是您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您在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xx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xx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xx年被選中,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xx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xx年取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而且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發現,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袁爺爺,您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您真太辛苦了,別人睡覺,您在田里研究水稻。別人休息,您還在研究水稻。別人吃飯的時候,您仍然研究水稻,可惜就在不久之前,您去了天堂,在那里,您終于可以休息了。袁爺爺,是您放棄了一切去研究水稻,您所做的所有都是為了人民不餓,肚子能吃飽飯。
袁爺爺,您一生最失望的事就是沒有去西藏和青海了吧。您曾說您是九零后還要干到百零后,可現在不能了。袁爺爺,我想對您說,袁爺爺,愿您在天堂每天開心,袁爺爺一路走好!
xx
x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我是韶關市乳源縣紅云中心學校的一名學生。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付出,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吃飽穿暖的社會。
你逝世的消息使我們的胸膛像被巨石擊中一樣痛苦。本來以為“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形只會在書中有,沒想到現實中也會有。
在一條長長的街道上,接送您遺體的車從遠方駛來,街邊的人們邊追趕著您的車,邊用手抹去眼角的悲傷,邊高聲吶喊:
“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叫喊聲中還帶有一些顫抖。
天空朦朦朧朧的,下著小雨,飄著薄薄的黑霧。殯儀館前,五顏六色的雨傘在路邊立著,像彩虹、像糖果,還像通往天堂的仙路。
最后,希望您在另一個世界中過的幸福,美好!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第一次寫信給像您這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所以我會有一些緊張,現在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拿筆的手還微微有些顫抖。如果我有什么地方沒有寫好的,希望您能對我指出,謝謝!
在我們班教室正對的柱子上就貼著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國的“雜家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口—糧食”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被農民伯伯親切的稱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的。您為了培育出雜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時間去找一種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種地方去尋找這種水稻,風餐露宿,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畝產量大量提高。您的這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在班上是個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長那么打眼,但是自從讀了您的故事以后,才知道原來您也是普通的農夫,但經過不懈的努力,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種植專家。我也要和您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們眼中耀眼的紅花,從一只雛鷹到一只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鷹。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許多傷心的事,但是只要想起袁隆平爺爺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為天鵝,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我也一定會努力到底!
最后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7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您為了大多數人能夠吃飽飯,在水稻吐穗揚花的時候,親自踏遍了當地所有稻田,只為找到能攻克水稻不具有雜交性這道世界難題的重要方向之一“天然雄性不孕株”。
您為了這個樸素的夢想,不顧自己的身體,四處奔波。皇天不負有心人,您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大多數人都吃上了飽飯。
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試驗田,那我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雜交水稻的研發救了很多人。如果沒有您,人們現在說不定還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死亡人數也會日漸增多。如果沒有您日復一日的堅持,雜交水稻也不會研發成功,我們如今也不能過得這么幸福安逸。
您讓我真正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的含義。《憫農》這一首詩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平時掛在嘴邊,也不知用了多少遍。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理解詩人心中的憤懣呢?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地堅持工作才得來的,有些人只知道吃米,卻不知道這一顆顆米飯后面,含著多少人的辛苦啊!我們又有什么資格浪費呢?
讀了您的那些名言名句后,我深有感觸。以前,我給自己盛飯,因為不知道自己這一頓到底要吃多少,所以一般都盛滿,可每次都吃不完。現在,我每次只盛半碗的樣子,如果不夠,再加。這樣,雖然麻煩一些,但卻可以制止浪費。
盡管我一個人的微小努力起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人們都能領會到您的用心良苦,我相信,大江南北都不會再有浪費的跡象。
“禾下乘涼夢”總是能讓人想起一副愜意的景象:插滿禾苗的稻田外,一棵大樹下坐著一個休息的老人,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慈祥的面孔,炯炯有神的雙眼,這就是您,袁爺爺。
祝:一路走好
感謝您的:彭希萍
20xx年5月29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8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我叫xx。九歲之前,聽媽媽提起過您,說您發明過雜交水稻,因為那時小,不明白媽媽講的是什么意思。后來,當老師今天帶領我們觀看您的事跡后,我終于明白了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由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你們那個年代沒有飯吃,只能靠樹皮來填飽肚子,看到這里我非常心酸,您解決了我們中國人吃不飽飯的問題,您非常偉大,讓我們后代人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應該不要浪費一粒糧食,要懂得節約糧食。
袁爺爺,我們要向您學習,在學校要努力學好知識,將來為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9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湖南省長沙晚報小記者,名叫鄧子涵。我就讀于中南小學1803班,今年八歲。您的精神讓我們深深的打動,老師帶領我們去了您的博物館,我看見了1968年的5月16日,您四年的心血給毀了,心里不是滋味,而且現在還未破案。
您種的地春天是綠綠的,到了秋天是金黃金黃的,別小瞧您種的田,它救了四到五億人口。不是您我國就沒那么強大!直到在感動中國課外書上讀到您的故事我才知道,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占7%,人口卻占了世界的22%。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
袁爺爺,您給人民創造了奇跡。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充滿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民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我祝您禾下乘夢早日實現!同時祝您快樂安康!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7月4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0
袁隆平爺爺
您好!您為了不再眼睜睜地看著我們一個又一個餓死,又為了不看見我們為了爭奪一塊樹皮而互相廝打,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袁爺爺,您不是一個缺少童心的老爺爺,也不是一個只想著自己、不想著大家的人。
您是一個關心兒童的人,你看見祖國有很多人餓死而放下飛行員、游泳健將這些職業。您為了讓我們不會再吃不飽飯,而將國家給您的別墅改造成研究基地,將工資用來研究水稻。袁隆平爺爺,您的海水稻只剩一點就完成了,您卻走了,每一滴水滋潤每一粒米,您就像成千上萬的水滋潤著我們。
我像一粒種子,您用您的溫暖化為水養育著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當我吃到一口米時,就會想起您。您已經上天堂了,祝您在天堂也能幸福地研究水稻!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1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
那天是5月22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成為了您的忌日。
當我學好奧數,正打算回家時,媽媽將手機遞給了我,我有些疑惑地接過,發現手機上正播著您曾經的事,評論區的人也接連不斷地發著對您的祝福,我頓時明白了,您這位偉人,雜交水稻之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那天前,我只是偶爾聽到您的名字,從來沒有深入的了解過您。而這個視頻正好向我們介紹了您,影片中您說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希望自己在高粱底下乘涼,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遍布天下。雖然都還沒有達成,但是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個愿望終會實現。
在1959年時,全國鬧饑荒,人們苦不堪言,人們餓得前胸貼后背,全部以野菜、樹皮為食,有時還會吃掉草根。是您,耗費了自己十五年的光陰,配制出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挨餓,吃得上米飯。也是您,無論高溫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也堅持在到田中奔波;更是您帶領我們中華兒女從此脫離苦海,再也不會回到那饑荒的年代了。
“人就像是一粒種子,但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說過的一句話。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卻看得熱淚盈眶。您走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有人說:“那是老天都在為您落淚。”當您的靈車駛入殯儀館時,后面有一堆人在祝您一路走好,期間沒有一個人撐傘。是的,盡管那么大的雨,卻依舊沒有人撐傘,這都代表著大家對您的愛戴和尊敬。
祝您:一路走好
一粒好種子:胡燁
20xx年6月6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2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英才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您獲得“最美奮斗者”的我認為是實至名歸。在您身上,我們新時代青年看到了“何為奮斗”“用一輩子守護中國飯碗”。身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學習您的寶貴品質。為此,我想與您談談我對于“奮斗”二字的理解。
奮斗,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
您曾經生活在一個饑不擇食的年代,您為了改變當下的狀況,為了讓每一位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飽飯,用自己的一生奮斗于田野之中,用自己的.一輩子來守護中國飯碗。如今時代滾滾向前,吾輩青年更應學習這種奮斗的精神,緊跟時代潮流,以嶄新的姿態融入到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當中去。持以奮斗精神可以正己身生,行大道。
奮斗,持之可以饋鄉梓,強大國。
馬化騰曾說過“不太相信彎道超車,更欣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您目睹了嚴酷的現實,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讓農業科學戰勝饑餓的痛苦。終在1967年雜交水稻的問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現如今,您每天腳踏實地的努力奮斗于雜交水稻的事業之上,只為實現那“禾下乘涼夢”的理想。在您身上體現的那份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我們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應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以腳踏實地的奮斗努力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奮斗,持之可以興炎黃,照四方。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您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予世界,以自己的奮斗成果造福四方,您這種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征,您以自己的腳踏實地照亮了炎黃精神,更為開辟民族更美好的未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年作為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必須要以風華正茂,揮斥方遒之氣魄,知匹夫有責,任重道遠之現實。要意識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前進的道路中,應持以奮斗之精神,放眼未來去學習,腳踏實地去奮斗,為新時代去拼搏!
袁隆平爺爺,我定將您的奮斗精神徹入我的生命中去,以拼搏精神,書寫人生新篇章!
祝身體健康,一切順意!
李華
20xx年5月1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您是我最敬佩的人。建國70周年來,我們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運動會金牌總數從五枚到現在的51枚,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體育強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造成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人物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是您,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更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您的才智不得不讓我佩服,您兢兢業業的科研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們都要感謝您,是您解決了全世界饑餓的問題。
最近兩年,我聽爸爸講了許多您小時候的艱苦生活,明白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也見證了我們祖國多么強大和繁榮,我真想您來指導我們種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寫信人:xxx
日期:xxxx.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4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里勞作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我仿佛還聽見了您勞作后急促的呼吸聲。然而,您已經駕鶴西去了。
袁爺爺,您一生都在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努力拼搏,獨自一人呆在稻田里反復做實驗,反復研究。我被您這種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懷給深深震撼。今后,我也要向您學習,成就一番大事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今后,您的遺愿將由我們完成。
袁爺爺,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讓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險,有多困難,只要能讓雜交水稻增產,能讓農民增收,您都無所顧忌,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們今后也將繼承您的斗志并發揚起來。
袁爺爺,您教我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您自己也秉持這一優點,勤勞節儉。可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飯的時候就經常浪費糧食。有時會把糧食剩在碗里;有時會以肚子實在太脹了為由,把飯菜倒掉;有時會嫌飯菜不好吃而干脆不吃……今后,我一定把飯吃得一粒不剩。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袁爺爺,您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人!
袁爺爺,今后我一定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將碗里的飯粒吃得干干凈凈。
祝
一路走好
敬佩您的人:嚴翊銘
20xx年5月30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5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帶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送給已駕鶴西去的袁隆平爺爺您!
在二十世紀的早期,您來了!在那個極度貧困和充滿饑餓的年代,你沒有因為吃不飽飯而隨著大眾抱怨,您看到了人民吃不飽飯,您赫然立下"要為人民解決饑飽溫存"的遠大志向。在繁忙的勞作之余,您還能刻苦學習堅持自己的夢想,為研發雜交水稻構造藍圖策劃方案,奮發圖強、嘔心瀝血直到今日。
您是時代的開拓者、先驅者,您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楷模。您在學生時期結束后,您做起了一名鄉村教師,育人教人,從未懈怠。您努力向上、奮發圖強。您“不計辛勤一研寒,英才濟濟笑開顏。”我佩服您,您在那個貧困落后的年代就有了愛國愛民、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讓工程院都為您招手,以您驕傲!現在,哪怕您名震天下,但依舊泊淡名利。
您是農田里那個黝黑的農夫,潛心專注于那一畝見方的土地,隨著太陽去、踏著月光歸,身上攜著顆顆汗珠,不知疲倦!您是國家與黨的驕傲,您播撒下智慧和勤勞的種子,讓整個華夏的同胞都為您驕傲!是您,將荒漠變為綠洲!是您,讓地球村的人民得以溫飽、得以生存!
您縱使已到鮐背之年,也不忘常常到田地里視察情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您這一生都是在為國效力,為民謀福。敢問還有誰能像您一樣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人民。您的名字已經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熠熠生輝!
在您的帶領下,中國工程院建立了一支技術過硬、思維靈活的團隊,在雜交水稻這一農業技術科技項目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徹底改
變了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落后的局面,請您收下我深深的敬意!
記得您曾說過,您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新時代的我們會帶著您的這兩個夢想茁壯成
長!讓您心中的夢想插翅飛翔!
最后,愿您在天堂之上一切安好,沒有疾苦,沒有災難!
xxx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