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學生情感作文四篇
實用的學生情感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情感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情感作文 篇1
如果每個人都戴上一副欣賞的眼鏡去看待這不平凡的世界,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挖尋出一份屬于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這美好有生活,有成功,有挫敗,當然還會有世間萬般情誼,如親情、師生情……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懷念的美好的東西。
閉上眼睛,打開心靈的窗戶,在我的腦海中還清晰地閃現出同學們的身影,沒錯,這就是我認為一件美好的事情——友誼!
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不巧在爆發甲型H1N1期間生了病,我很擔心是甲型H1N1,怕傳染給老師和同學們,幸好經醫生的診斷只是普通的發燒。由于五年級課業較重,因此下午我又繼續去上學了。上學的路上顯得分外艱難,平時一手能拎起的書包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終于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班里。
突然,四個挨近電風扇的同學像得到什么暗號似的,幾乎一起把電風扇關掉了。我當時也沒有多想,一屁股坐在座位上,拿出作業本埋頭寫起作業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汗珠也一滴一滴順著額頭流下,我合上作業本,用手擦了擦汗,抬起頭來。
難道他們不熱嗎?這個疑問從我心頭涌現,于是四處張望,看到有的同學用手紙擦脖子;有的同學不住地用手扇風;有的同學用嘴把頭簾吹起;還有的同學一只手寫作業,另一只手拉著衣服領子不停地呼扇,這讓我的好奇心大增,對不了解的東西刨根問底的精神又在我的身上發揚光大了。我問了班里最守不住嘴的小天:“小天,告訴我這么大熱天兒,為什么不開風扇呢?”小天不假思索地說:“我才不會把他們怕你吹著風病情加重這個秘密告訴你呢。”本以為應該嘲笑她,因為她把秘密說出來了,可我此時卻怎么也笑不出來,鼻子酸酸的,想極力掩飾自己,但那不聽話的晶瑩的東西偏偏奪眶而出。雖然這只是同學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足以讓我感動不已,因為我一直覺得這些事情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才能做得到。此時此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此情此景深埋在我心中!
這就是同學情,這就是暖暖的同學情,這就是我珍惜多年美好的友誼,友誼地久天長。已有成千上萬句優美的詞匯來贊美友誼,可這里我只想用最樸實的沒有華麗裝飾的四個字來贊頌它:“友誼真好!”
學生情感作文 篇2
疲憊不堪,壓抑地像條活生生束縛在水缸的魚。放大的瞳孔,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除了四周漫無邊際的水草和石沙,剩下的就只有水波的溫度了。冒出的泡泡有那么一瞬,忽然幻化成陽光下斑駁的艷影,渴望來場轟轟烈烈的寂寞大逃亡。狂歡的背后隱藏著一種絕望式的孤獨……
最后,屬于我的,仍舊是一片漆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
你知道嗎?記憶是個可怕的魔鬼,而想念則是種瘋狂的魔咒。而我好像已經被魔咒吞噬,淪陷在迷失的森林,無法抽離。
萬家燈火帶領星光拼湊成晚上,我走在街上悶著頭游蕩把心事流放。沿著路邊的燈一直走、一直走,這條路似乎很漫長、很漫長。我不知道哪里才是盡頭。安靜了很久,終于,表情有點難過。只想憑心的感覺任性地走下去,不要回頭。風吹得有些茫然,驚黨冷意已經麻痹。開始舉足艱難,這份糾結不知出自何方,似乎有股力量在不斷拉扯我的思緒,企圖扭曲我的靈魂。我不知道可以逃到哪兒去,世界那么大、那么大……
這是你離開的第32天,我躲在房間默不作聲,屏住呼吸時,隱約只聽見時鐘擺動的聲響。似乎所有事物就這般靜止了。
我守著你給我留下的書信發呆,感覺就好像你從未離開過這個房間一樣;我聞著大大小小罐子里香草可樂的味道,似乎這里有你彌留的熱鬧氣氛及活潑氣息;我挨著你我翻滾過的榻榻米聽音樂,那首屬于我們共同的歌單曲循環:《仰望的日子》。我對著鏡子傻笑,因為我好像看到了你,也在對我微笑;我望著窗外出神,清楚記得你曾和我在某個草地哭笑打鬧;我摸著墻紙上的字樣兒,想象你那滿足快樂的神情;我盯著天花板看,似乎能夠想起你安靜可愛的睡顏……
我覺得我就快瘋了,我滿腦子都是你,各種各樣的表情,不同場景的情緒以及你說過的話。
“舞樂,你猜夢想有形狀么?告訴你哈,聽說吶,很久以前的夢如果碎了,將會流浪漂泊到很遠的地方……然后,在等待另一個夢出現的同時,逐漸遺忘掉這個夢,才會停止這一刻的悲傷。不會重蹈覆轍上演曾經入幕的劇情。”在我的眼里,你一直是個樂觀、開朗的孩子王。我沒想到你也有這么感傷的時候。我那時候只是凝望著你,哽咽地發不出聲音。完全預料不到這會是你離開的征兆。你嘖嘖笑我就是那么愛煽情,你問我的夢想是什么?我黯然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過,那是不能實現的。”你卻認真嚴肅地說:“任何事情在你沒有嘗試之前不要急著下定義,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不同的事,而如果你勇敢追求了你心目中的光芒,就好比飛蛾撲火,哪怕失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我欣慰地無語,而你則淡然笑之。
可是,接下來你的離開讓我措手不及。你說你該走了,你要去尋找另一個夢的起點。就這樣匆匆地消失在了我的生命里。
這些是你不知道的,院子里的小動物全被我趕跑了,我討厭它們占有我的時間;隔壁的老奶奶生命危在旦夕了,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陽臺上的那些鮮花早凋零了,葉子也枯萎了,而我似乎還在幻想你會回來照顧它們……在失去你一個月內,我整整瘦了五斤,眼眶的淚水早已哭干,黑眼圈又大又深,一天卻沉睡十個小時以上。除了用睡覺逃避,我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讓我醒來。我開始自我墮落,然后頹廢。對于生活,我一點兒也不坦然,我無法接受一個這般庸俗的自己,我覺得自身的所謂夢想已經失敗,并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令人惡心。偏執念頭的變質,再也開不出最初的夢想之花,再也感覺不到離經叛道的那股沖動,再也無法忍受上帝給了我一具靈魂的空殼,可我卻找不到東西將它填滿……
不舍得,舍不得,都結束了。舍不得,不舍得,散了。原來我只是突然累了,原來我不說了……
終于我崩潰了。因為在此之前,在夢中我遇到了你。可是你話語的冰冷讓我感到無比的恐慌,甚至我懷疑這場夢是真是假。你用一個陌生人的口吻跟我說話,你問我:“你是誰?”我腦海頓時變得凌亂不堪。“你是誰?你是誰…”我抱住頭痛哭流涕:“我是誰?我是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是嗎?”你突然換上平穩的語氣。“不!不!”我開始情緒失控,不停地啜泣。你安靜地說:“當我們全力以赴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便會感覺到我的存在。我是一個虛=擬真實的你,你不要擔心我會離開,更不要害怕自己的行為與精神分裂的范疇有關。你只不過是暫時無法接受一些被同化的事物以及世俗的束縛。而只要過了這坎兒,你就成長了。所以你就是你,不需要任何事物而改變自己最初純粹的本質。”
最后的最后,我恢復了清醒的狀態。在心中默數三秒。因為你說天亮、就離開。
“下一站,我們去哪兒?”我充滿期待地問道。
“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它最接近我們的夢。”你答道。
“三、二、一……”
彼此微笑的瞬間,我似乎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白色顆粒正輕舞飛揚、飄灑搖曳,高潔、優雅且珍貴。
我想:未知的旅途應該會很美妙。
謹此:銘記。
學生情感作文 篇3
在中學的作文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輕視、厭煩的心理。大多數教師在上作文課時僅僅是利用范文來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在寫作文時出現了“情感的偽化”,一番虛情假意的“淺唱輕吟”,一套空話連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見少年出乎自然的純真和本該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獨特體驗,字里行間“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個真實的自我。這些陳詞濫調的背后,是學生對作文興趣的消退,真情失落已成為作文教學中的痼疾!
為此,我認為很有必要用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力求學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對此,我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心理學家蓋茲告訴我們:“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動力。”中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主要是對寫作沒有成就感。針對這個癥結,教師應該經常為學生創造成功平臺,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成功的機會。比如,采用多種形式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作文中的優秀部分,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在教室里開辟作文“我行我秀欄”展示學生自己認為好的文章;采用“班級優秀作文集”把學生的作文印成自己的書,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等等。實踐證明,只要肯動腦筋,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
二、由興趣培養出學生的情感
每個事業的情感都是通過興趣培養出來產生。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能引導出學生情感。教師要懂得在激發出學生興趣的時候,培養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以達到“以我手寫我心”的境界。通過實踐,我認為寫周記是培養學生寫作情感的好方法。心理研究表明: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親和力的情感。周記沒有限定學生的寫作范圍,使得學生寫作的心靈處于自由狀態,寫出的文章是學生個體情感和體驗的表達。同時,也是學生與教師心靈的渠道,創設了一個民主的氛圍,使得學生有機會與老師打開心靈之窗。
只要心靈之窗打開了,你就可以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誘發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較為穩定的情感素質,形成體驗——積累——打磨——升華——再體驗——再積累——再打磨——再升華的良性循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識地用豐富的感情去喚起、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這是“雙贏”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心理,接近學生,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學生個體方式的成長的愉快和滿足,會積沉下來,在作文不時表露。
三、由情感帶動班里寫作的氛圍
情感是可以傳染的。在少部分學生對寫作把握比較好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這部分學生的寫作表現,使之帶動起班上的寫作氣氛。我在作文教學時曾嘗試過多種方法,通過比較,以為讓學生互改互評的方法最佳。 通過互改互評能加深學生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取長補短,帶動起寫作氛圍。學生主要歸屬兩個群體:父母、老師構成的垂直群體;同伴、同學構成的水平群體。在垂直群體中,學生常處于隸屬的次要地位,學習、交往等活動。受到成人的約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隔閡;在水平群體中,同伴、同學年齡相近,地位平等,可以相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判斷。因此在感情、心理上,他們會產生更深入的交流。作為一種開放式教學,學生互改互評作文法的潛在理論依據也在于此。它打破了學生之間互相封閉的局面,使改評者能親自去品評同學的作文,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同學作文的優點和缺點,能依據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評判同學;使被改評者能看到同學對自己作文的態度,聽到同學對自己作文褒貶的真實聲音,并從中了解到同學改評、欣賞作文的水平及個人好惡。這樣,通過長期的接觸與溝通,同學之間彼此的了解就會慢慢加深,就會通過自己的筆發掘內心更深的情感。所以,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堅持互改互評作文,不僅僅可取長補短,更能帶動班級情感的交流和寫作氣氛。
四、正確引導情感的發展
一個班集體,學生對寫作情感的把握程度參差不齊。作為作文教學核心,我們必須對學生的寫作加以引導。
首先,在學生互改互評完成之后,必須將這些作文收集起來。有些教師在學生互改互評之后直接發回給學生就算完成一次作文。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學生因為知識相對較少,在評語中肯定會帶有他們不成熟的點評。這些點評如果直接讓被改者看了,不僅達不到帶動學生的氣氛,甚至還會冷落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僅要對文章做出評價,還應該對學生互改互評時的評語加以點評,使得評改他人的作文也作文一項作文測試。這樣,就能使得學生更加認真地寫好自己作文,同時也會認真閱讀他人的作文,達到取長補短,帶動氣氛的效果。
然后,要擇優表揚,給以學生足夠的信心。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準備一百頂高帽,送給學生。”這對于學生很重要,因為他們當中多數人多數時候作文總是存在問題的,教師切不可抱怨學生作文水平低,一棍子打死,或者不分青紅皂白批評一陣,而應運用“擇優表揚”的方法,拿著放大鏡看學生作文的優點與成功之處:學生作文中,至少總有一兩個詞語用得準確生動,總有一兩處描寫很逼真,或者記敘很真實,或者對話描寫很富有生活味,或者能夠畫龍點睛地點題……只要教師不吝惜贊美之辭,總能找到學生的可表揚之處。而學生往往很看重自己的長處、優勢,在作文中他們會自覺地發揚這種優勢,并且會尋求新的成功。
總的來說,情感能在作文中滲透,作文能在情感中升華。只要教者有心,就可以在班級上形成良性的寫作競爭。可以預想,在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實踐下,學生將形成穩定的寫作習慣,這種穩定的寫作習慣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學生情感作文 篇4
漫漫人生路,幾多歡喜幾多愁。這一路上,我們經歷過許多風雨,陪伴著我們的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是給我們灌輸知識的恩師,是和我們同甘共苦的死黨。我們要感謝他們并報以感恩之心。
當我們遠離家鄉,心靈的牽掛是父母。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在醫院手術室里,那個面色發白,緊抓被單,汗水沁透了枕頭和衣襟。終于在幾個小時的痛苦折磨下誕生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女嬰,那便是我。母親看著混著鮮血的哇哇大哭的小生命,松了一口氣。有人說“為什么我的父母那么貧窮?”“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給我買新衣服?”“為什么我家是這樣的破落屋?”但其實,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已經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可以看見這五彩繽紛得世界的雙眼,給予了我們一只可以聞見花香的鼻子,給予了我們一張能說會道的嘴,還有一雙聆聽世界萬物的雙耳。當然,最主要的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兩雙好手好腳,讓我們可以自力更生。難道父母饋贈我們的禮物還不夠多嗎?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們養大,等到我們長大了,父母又要流著眼淚目送我們遠走。我們沒有理由不孝敬他們,不感恩他們。我們應該在他們疲憊時為他們分擔勞累,應該在他們生病時為他們傳遞歡笑,遞水送藥,應該在他們孤獨寂寞時陪伴他們和他們聊天。不要認為父母的嘮叨很煩他們只是關心我們,愛我們。等父母老了,我們再想聽他們的嘮叨怕是難了。所以當我們長大成人,需要到外面的世界闖天地時,請把心靈的牽掛留給父母,讓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不再蒙上淚光。
當我們走出校園,心靈的牽掛便是恩師。老師是澆灌知識的園丁。在區區三尺講臺上,他們成就了我們卻累苦了自己。每天都可以看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對老師最好的贊頌。老師們認識了一屆又一屆的同學,記得我們初一剛進入校門,對一切都是陌生的。還記得在第一次點名時被叫錯名字的尷尬嗎?可是后來我們與老師從認識到熟識,經歷了大考小考,寒冬酷暑。我們逐漸明白自己與老師之間深厚的感情。畢業之時的不舍。所以當我們要走出校園,為自己的人生再添光彩時,請把心靈的牽掛留給老師。讓那紅彤彤的試卷成為老師臉上欣慰的笑顏。
當我們出門在外,心靈的牽掛就是死黨。死黨在我們傷心難過時默默陪伴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共同度過那段痛苦的日子。死黨在我們開心歡笑時陪我們一起享受愉悅。“在家里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死黨是我們最佳的傾訴對象。所以在我們要步入大千世界時,把心靈的牽掛留給死黨,與他們共度風雨。
這一生,我們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我們要對那些幫助過,鼓勵過,體諒過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報以感恩之心。
讓心靈牽掛于你所要感恩的人。這便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基石,促使我們攀登上人生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