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通感比喻的句子
【第1句】: 荷塘月色全文45兩小節中用通感描寫的句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比喻(月光比作流水)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比喻
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比喻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擬人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通感(又名“移就”是視覺和聽覺的通感。)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 看像一團煙霧→比喻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擬人、暗喻
你上文中只有一處用到了通感,另外一處通感是在第四段:“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處也是視覺和聽覺的通感。
【第2句】: 通感的修辭手法、造3個句子.100分給你.像《荷塘月色》那樣
文學藝術創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例如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2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里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造句舉例: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惆悵如同煙霧一般充斥著這個房間,熏得我喘不過氣來.他說的話聽起來象蜜糖一樣甜.聽著這首舒服的歌,仿佛遠遠聞見淡淡的芳香繞梁.。